我们仨兄弟退伍四、五十年,一直收藏着部队发放的被子茶缸,而我带回的还在使用

依河生活 2025-02-18 15:09:05

我们家兄弟3人当过兵,退伍四、五十年来,我们一直收藏着在部队使用过的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有的虽然改作他用,但东西还在,每当看到这些心里便暖暖的,而我带回的物品至今我们家还在使用。

我们家在唐代鬼才诗人李贺的故乡福昌昌谷(今宜阳昌谷)。在洛河北岸的那个山脚下,勤劳的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妹7个。听母亲说,我们原本是兄妹9个的,可后来因疾病或饥饿,我们7个兄妹幸运地长大成人。

1961年,那年我才6岁,部队征兵的时候,小学毕业的大哥张建国在父亲的陪伴下,到大队民兵连长那里报了名,那一天我也傻乎乎地跟在他们后面一起到了大队部。临出门前,母亲对父亲说,家里人口多,都是吃饭的嘴,老大若能当上兵,能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再说部队上吃的比家里好,建国到部队上也不会挨饿……后来,大哥果真验了兵。当大哥从公社领回崭新的绿军装时,我们兄妹围在大哥旁边,既羡慕又高兴,我摸着大哥的军装,心里想长大后我也要去当兵。

大哥走的那天,我们全家到陪着大哥,走到十里多地外的公社武装部,后来大哥他们排着队去了县里,我们则回家了,没了大哥尤其是没了大哥带回军装的家里,一下子空了许多……

大哥到部队没多久,就给家里写来了信,信中还夹着大哥穿着军装的照片。父亲把大哥的照片夹到镜框里,挂在屋子的中间,我们一回家就能看到大哥的模样。

大姐最喜欢大哥来信,因为大姐喜欢大哥信封上的邮票,大姐把粘着邮票的信封弄湿,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邮票揭了下来,不到两年,大姐已经积攒了十多张不同的邮票。

然而,母亲最盼大哥来信,因为大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信里夹些钱寄回来。记得大哥到了后面几年,信中夹的钱明显比刚开始是多了许多,每逢收到大哥寄的信,母亲就会到大队供销社去买些洋油(后来叫煤油)、洋火和盐回来,那个时候家里没电,洋油晚上可以点灯照明……

有时母亲也会割些猪油,除了炼出可以炒菜的油外,油查包包子特别香。

渐渐地,我们家成了邻居们羡慕的对象,都说建国这娃懂事,当兵后知道往寄里寄钱。在那个时候,农户人家非常难弄到钱,而我们家里有了些钱,日子也过得不太那么紧巴……

1965年,大哥退伍回来,大哥完全变了样,后来虽然他退伍回来,但浑身上下都是军人的味道。而令我们全家高兴的是,大哥退伍回来,把在部队使用的军用挂包、背包带、军帽、水壶、棉鞋胶鞋,还有棉袄棉被、军大衣等全都带了回来,大哥到家那天,他提了满满一大包,还带了两个纸箱。

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大哥还把他用过的绿色茶缸、白毛巾都带了回来,而且,茶缸带了3个,毛巾有一摞。箱子里,我还看到了部队发的毛选合订本、部队战士的许多合影照片。

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大哥就会拿出合影照片看上一会儿……

由于大哥是退伍军人,退伍回来还有退伍费,因此,他退伍回来没多久,就和二十里铺的苗家二闺女订了婚,第二年就结了婚……

婚后的第二年,我大侄女出生了,大哥把他那宽大的军用棉裤改成了侄女的小被子和褥子,我们看着十分眼红,没想到小侄女刚出生,就享受到大哥带回的军用品。

然而,就在退伍的第二年,1966年,我的三哥张建军也当上了兵,让我们感觉不一样的是,三哥他们这一年当兵,体检查得特别严格、特别细,牙齿、耳朵和心脏什么,查得很认真,而且政审也查得和大哥当兵时不一样……当时县里报名参加体检上千人,但被挑上的才80多个,三哥所幸在其中。

三哥当的是海军,听说他当兵的地方在海边,后来,从三哥寄回家的照片看,他们部队穿的和大哥当兵时的军装不一样,夏天是那种有白条条的军装,尤其是军帽上还有白布条,而其他季节都是深蓝色的军装。

我和弟妹们曾私下议论过,说三哥当这个兵没有大哥当那种兵气派,总感觉海军不像军人。

但有一点,三哥也像大哥一样顾家,他到部队后也隔一段时间给家里写信,信中夹着钱。那个时候小妹最喜欢接三哥的来信,只要邮递员自行车的铃声一响,她比谁跑得都快,而邮递员送的次数多了,也十分信任地把三哥的信交给小妹。

令我们意外的是,1968年9月,三哥竟然回来休探亲假,大哥当兵5年中间没有休过探假,三哥却回来了,他回来时穿着海军军装,而且,我们感觉两年没见面,三哥长高了十多公分,而且也长魁梧了许多,和当兵走时大不一样,他刚进家门时我差一点没认出来。

而更让我们新奇的是,三哥带回来的东西有礁石。三哥说是礁石是大海底的石头,是当年潜水员潜到海底弄到的,我感觉和村南边河里的石头不一样。接着,三哥又从包里取出好几个炮弹壳,此时我已经15岁了,我也十分喜欢炮弹壳,但12岁的小弟却格外喜欢,他直接从三哥手里抢走了两个,放到他自己的床头。

晚上,吃过了晚饭,三哥坐在院子里,村里一群十来岁的孩子围着三哥问东问西,问他上过军舰没有?三个说,他没上过军舰,小孩子们一听都不相信,你当海军没上过军舰,谁信啊。

但是三哥接着又说,我是没上过军舰,但我是潜艇兵。这群孩子有点懵,潜艇兵是啥?

旁边一个大一点的孩子说,潜艇兵就是在全封闭的潜艇上当兵,就是钻到海里面去的……啊,这时,旁边的孩子七嘴八舌,有的问你在潜艇上看到过海底是啥样的,在海里见过鲸鱼吗?

三哥给大家说,我们在潜艇里面啥也看不见,四周全是铁壳,潜艇没有窗户……我默默地看着三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看过不少战争题材的书和电影,知道潜艇兵十分辛苦,有时执行任务,一出航就是好多天,他们在密闭狭小的空间里潜航,多少天都见不到太阳,他们才是勇敢的战士。

三哥回部队了,也带走了我们一家人的思念和惦记。

1972年年底,三哥退伍回来了。三哥也带回了他在部队时穿过的没有领章、帽徽的海军战士服装,以及盖过的军用被子。

从此,三哥一直盖着他在部队使用的被子,即便结婚时,新房里依然摆放着军被。三嫂曾和他开玩笑,你退伍这么长时间了,也不是在部队,还留着式样不好看的军被干啥?但三哥态度坚决地对三嫂说,别的我都能听你的,但这床军被你不要动,我盖家里的棉花被子晚上睡不着觉……

三嫂不信,曾偷偷把硬硬的军被拆洗了,可当晚三哥在床上翻天覆地就是睡不着,那一天晚上三哥几乎没合眼,第二天三嫂赶紧把军被重新缝好,三哥晚上这才算睡了一个安稳觉。

一天,三嫂看到三哥的军品收藏里有一个针线包,旁边还一个装针线包的盒子。三哥说,当年他们参加清理城市护城河义务劳动,前后干了一个多星期,干完之后,当地革委会到部队慰问,赠送给驻军部队干部战士每人一个针线包,它见证了军政军民团结的历史瞬间。

1973年12月,我也穿上军装到了部队,没想到我一入伍就到了长春。入伍时武装部给我们发的军装,都是那种带羊毛的那种,和大哥三哥的不一样。

火车到了长春站,我们一下火车感觉特别冷,这种冷和家乡的冷不一样,但是,军车把我们拉到部队营房,一进入宿舍就很暖和,是那种在老家没见过的火炕,身上穿的羊毛皮帽、羊毛皮手套、棉衣棉裤顿时感觉很厚很笨重……

作为炮兵部队的一员,我在部队当过二炮手,后来还当上了副班长,参加过军区组织的炮兵考核,在部队还立过三等功一次。

1978年我退伍回到了家乡。退伍时我想到了大哥和三哥,他们当年离开部队时带回了自己在部队使用过的被褥、军装,老家那里农村环境艰苦,因此,我也像两位哥哥一样,把在部队发的军装都打包带了回来。

到家后,我把羊毛皮帽、羊毛皮手套、棉衣棉裤和大头鞋给了父亲,他经常上山干活,用得着。

一到夏天,我就提醒父亲把这些带毛的棉衣棉帽拿出来好好晒一晒,足足晒上两三天,然后使劲拍掉上面的灰尘,再收起来存放。

当时我最小的弟弟还在上学,他就把我的军用挂包当作了书包拿去用。弟弟说,他到学校以后,同学们围住他看书包,还有的同学用各种东西和他换,但弟弟都没同意。

而我退伍时还带回了一件152炮的炮衣,离队的时候,军械所的战友送给我打背包用,回来后我一直放在床下。后来每当看到这件灰灰的炮衣,就能想起自己4年的炮兵岁月。

但有一样我从部队带回的东西,至今一大家人都在使用,那就是从部队回来带了炮弹皮。

1975年军区组织炮兵比武,冰天雪地里,我们经历了极其严格而紧张的训练和比赛,但因多种原因,我们师并没有取得第一名的成绩,但近似实战的射击比武,确实锤炼了部队,提高了战斗力。

完成射击任务后,我和战友们捡了几块炮弹皮。老兵讲,炮弹皮可是个好东西,拿回家可以打刀,非常锋利。

退伍时,我把这几块炮弹皮小心翼翼地放到箱底带回了家。

后来,老父亲专门把炮弹皮拿到公社的铁匠铺,打了4把菜刀和砍骨刀,刀钢材质量好,经久耐用,至今还是我们兄妹几家经常使用的物件……

我们家仨兄弟参军到部队,当兵的时间有长有短,但军旅生涯和军人情结却伴随了我们一辈子。

如今,我们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这些寄托着军营岁月的部队用品,一直陪伴着我们走过了漫长的日子,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思念和感慨!

2 阅读:91

依河生活

简介:撷取岁月阳光,涵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