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龟背石碑从自然之形到抽象之形的演化

惠安闽兴福石雕 2021-07-12 13:09:14

背石碑的龙龟又称霸下,又名赑屃(bìxì)、龟趺、填下、龙龟等,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九子中第六子,它的面貌一般是龙头,龟身,有的头上有角,身后有麒麟尾,有的却长得和乌龟差不多。貌似龟而好负重,有齿,力大可驮负三山五岳,其背亦负以重物,多为石碑、石柱之底台及墙头装饰,属灵禽祥兽。

龙龟它总是奋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顽强地撑着,努力地向前走,并且总是不停步。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又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

龙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

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绩,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其实,霸下的造型经历了一个从自然之形到抽象之形的变化过程,也就是从“龟”到“赑屃”的变化,前者是自然界里本来就存在的生物,而后者是人物将龟神化的产物,是抽象的产物。

宋代之前的龟趺的造型基本上都是按照现实中的龟来塑造的,而到了金代,其造型仍未有大的变化,但龟首变得更为硕大,看上去给人一种雄浑有力更能负重的感觉。

到了元代,它慢慢地变得超自然化起来了,出现了牙齿,龟首更加庞大,表情更加狰狞凶猛,并且有一种斜视、狂傲不拘的霸气,看起来非常神武。

到了明清的时候,龟趺变得更加明显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很多龟趺驮碑的形象,它有耳朵,有了胡须,有了长发,有的还具备了角和肘毛。

从总体来说,就是从最开始的只有几个线条的“乌龟”发展到了具有非常传神的神态的“赑屃”。这也直接反映了我国石刻技艺的提高。

现今很多的建筑物都会以龙、霸下等石雕为形象代表,不仅是次建筑物的形象代言使者,而且还能更好更广泛地传承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古老历史结晶。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