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新任驻美大使亚历山大·达尔奇耶夫3月27日抵达华盛顿,这位曾两度在俄驻美使馆任职、深耕北美事务的外交老手,带着普京签署的任命书重启冻结三年的俄美大使级外交渠道。尽管美方仅派出欧洲事务助理国务卿路易斯·博诺出席国书递交仪式,但这场低调的复交动作背后,折射出大国对抗中的现实利益考量。
达尔奇耶夫的履历揭示克里姆林宫的战略意图。2014-2021年担任驻加拿大大使期间,他主导了俄加北极资源争夺谈判,并在西方制裁下保住俄企在北美能源市场的立足点。此次赴美前,其主导的俄外交部北约事务团队刚完成对芬兰加入北约的反制方案。选择这样一位兼具实务经验与对抗思维的官员,俄罗斯显然希望在恢复外交表象下,试探美国在乌克兰、金融制裁等核心议题的让步空间。
美方的妥协迹象早有端倪。2月底美国务院罕见批准达尔奇耶夫签证,3月初五角大楼被曝通过第三方渠道与俄军总参谋部沟通黑海航行安全。这些动作与特朗普近期削减对乌军援、推迟600亿美元拨款法案等决策形成呼应。前白宫国安顾问透露,美国政府内部正评估“冻结乌克兰部分战线换取俄停止与伊朗军事合作”的可能性。
但战术缓和难掩战略对抗本质。就在大使抵美前48小时,俄军向乌克兰哈尔科夫发射12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摧毁北约援建的防空指挥中心;美国则宣布向波兰增派F-35中队,并在罗马尼亚部署陆基“宙斯盾”系统。这种“左手握拳、右手握手”的博弈模式,印证双方将外交接触视为战场之外的补充手段——俄罗斯需要缓解经济制裁压力,美国则试图分化中俄战略协作。
外交渠道重启带来实质突破仍存障碍。当前美国会仍冻结着俄央行3000亿美元海外资产,俄方则握有20名美籍间谍案的谈判筹码。知情人士称,达尔奇耶夫首要任务是推动解除俄航赴美禁令,这关系到每年120万人次的俄美民间往来。而美方要求俄停止向朝鲜转移导弹技术的要价,直接威胁俄在乌克兰战场的关键弹药供给线。
欧洲国家对美俄单独接触保持警惕。德国总理朔尔茨27日紧急召集欧盟外长会议,强调“任何对俄和解须经欧盟集体决策”。这种焦虑源于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相比乌克兰,白宫更关注中东局势升级和亚太军力部署。俄罗斯趁机打出能源牌,达尔奇耶夫到任当天,俄气宣布将经土耳其向欧盟增供60亿立方米天然气,直击欧洲能源短缺软肋。
历史经验警示,美俄外交互动常成危机前兆。2016年俄驻美大使基斯利亚克参与特朗普团队联络,最终引爆“通俄门”政治风暴;2021年拜登与普京日内瓦峰会后的战略对话,也未阻止俄乌战争爆发。如今达尔奇耶夫履新,不过是为大国对抗安装减压阀——当乌克兰战场每天消耗5亿美元军费、全球粮食危机因黑海运粮中断再度加剧时,这道重启的外交窄门,至少为世界提供了喘息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