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俄罗斯境内的八个地方,必须括注中文名称的原因

创拓看国际 2023-02-22 18:22:07

俄罗斯境内有八个地名,据《中国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需要括注中文名称,它们是:尼布楚、外兴安岭、库页岛、庙街、海兰泡、伯力、海参崴、双城子。

八个地方的位置

这八个地方,我给分成三类,分别对应《尼布楚条约》、《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尼布楚条约》

第一类:尼布楚、外兴安岭、库页岛,确定边界的地理名词。

尼布楚自然是因《尼布楚条约》而闻名,地理之图认为尼布楚条约是“清朝做了让步的平等条约”,是在清朝出兵打败了俄国人之后签订的条约。

《尼布楚条约》,是大清和俄罗斯沙皇国于1689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国际法的精神下签订的条约。

这个条约签订后,俄军撤出雅克萨,拆毁雅克萨城。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东北边界的法理基础,即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属于中国的领土。

外兴安岭

该条约令俄国在百多年内失去了争夺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主要是外满洲)的机会。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欧洲一大国签订的第一份条约。边界确立在外兴安岭一线上,所以,俄罗斯人不得不完全地从有争议的流域地区撤走”,“以后170年中,俄罗斯人一直遵守条约规定,停留在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以外的地区。”

直到169年后的1858年,俄罗斯通过外交威胁及军队部署,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

第二类:庙街、海兰泡,由《瑷珲条约》割让。

1858年5月28日,大清朝廷遣黑龙江将军奕山和俄罗斯帝国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签定《瑷珲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完全失去了对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下游段)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俄共管。此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确认。

自尼布楚条约签订以来,中国与俄国长期以格尔毕齐河、外兴安岭为限,此份协议签署后中国人对约好的边境线便不疑有他。

但自道光以来,俄国开始越界对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展开扩张,在庙街等地建立多处军事据点并非法移民,而清朝方面则因为边防僵化,与旷日持久的封禁政策令东北地区人口空虚,地处更加苦寒的外东北地区更甚,这也给了俄罗斯人可乘之机。

鸦片战争之后,俄国成立“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一改尼布楚条约的态度,加快侵略黑龙江的脚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穆拉维约夫通过外交威胁及军队部署,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最终屈服,签订了《瑷珲条约》。

条约签订后,俄国将瑷珲北岸的海兰泡改名为“报喜城”(即布拉戈维申斯克)以庆祝条约成功签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特颁嘉奖,以表扬签约有功的尼古拉·穆拉维约夫,同时晋封他为阿穆尔斯基伯爵(即黑龙江伯爵)。

《中俄北京条约》

第三类:海参崴、双城子、伯力,由《中俄北京条约》割让。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的主要条文有:承认1858年《瑷珲条约》有效,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符拉迪沃斯托克在内)40万平方公里永久归予俄国所属,从此中国一次失去了两片海,并丧失东北地区对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的出海口。

当时咸丰皇帝出走热河,负责一切善后工作的奕䜣求和心切,就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条约承认1858年的《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约40万平方公里永久归予俄国所属。

沙俄在1860年边界谈判时的考虑更多的是基于封堵中国东北地区的出海口,以此达到消除中国在日本海的威胁。

后续

其实《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加上1887年与葡萄牙王国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亦称《中葡北京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了九龙半岛,目前整个香港都已经回归;《中法北京条约》没有割地;《中葡北京条约》中葡萄牙租借的澳门也已经回归。

我们的地图括注中文名称的原因,我猜是让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不排除以后会收回被不平等条约割让的故土。

0 阅读:13

创拓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