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2年,一艘来自英国的船只停靠在了北京的码头,怀揣着友好通商之心的马戛尔尼怎么也没有想到,他这次的外交活动竟然只换来乾隆皇帝一封976字的信件。
如今,这封信件存放在大英博物馆中,但看到的人却只看到了其中的愚昧言语,并将那个朝代统治者的封建属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那么,乾隆皇帝究竟在这封信中写了什么?马戛尔尼又是怎么才决定来到中国进行交流活动呢?
1、藏于英博中的“傲慢”
清末时期,八国联军侵华等触目惊心的战争让已经腐败透顶的清政府变得更加脆弱,随着外国侵略者的铁骑进入北京城,不少的文物和古迹因此消失或流亡海外。

虽然到了现代,我国已经找回了不少流失的文物,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还存在于外国的博物馆中,其中大英博物馆中更是藏满了珍品。
但在众多琳琅满目的珍品中,一个透明的展柜中却放着一张用英文写的,标注为乾隆皇帝写给英国国王的信。

有的人可能会疑惑,一封回信也值得英国将它完好保存吗?显然原因不止于此。众多怀着好奇心的人站在这个展柜前,一字一句的读着几百年前乾隆皇帝的信件,但脸上却不再是对文物的欣赏,取而代之则是对历史的悲哀。
根据展品旁边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这封信是1792年马戛尔尼从中国带回的一封乾隆皇帝的回信,但信中的内容却让英国国王格外生气。

信中义正言辞的谈到了对于英国出使中国的感谢,但除此以外乾隆还说了一些其他话,其傲慢的神态跃然纸上。那么,乾隆究竟在信件中说了什么?这封信又是怎么来到大英博物馆的呢?
2、天朝上国
归根到底,所有的疑问都得从1792年的那次出使活动说起。在这次出使活动展开之前,英国在西方已经是首屈一指的国家,自然很注重对外交流。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让他们一下子从原本的手工业社会转入了工业社会,并且还同时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国力大涨。
与他们相比,那时候的中国就没有这么紧跟潮流了。由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我国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和西方或者说外界的国家进行外交交流,落后似乎已经是必然。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政府还是没有主动迈出对外交流的步子,反而被西方的英国抢了先。
在西方,天朝上国的思想是不存在的,各国也都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发展势头一片大好。而英国作为第一个进行革命的老牌国家自然成为所有国家都想交流的对象。

就这样,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的地位直线上升。而与此同时,既是出于好奇也是出于扩张和发展的需要,他们便把目光放在了东方国家上。
那时候的东方国家中,最有地位的就是我国的清政府,因此,在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授意下,英国著名的外交家马戛尔尼带着一大堆礼物和诚意踏上了前往中国的船只。

在经历重重风浪之后,马戛尔尼终于到达了北京,并顺利的见到了我国的乾隆皇帝。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外交官,马戛尔尼十分有礼貌的表达了此行和目的和英国国王想要通商交流的愿望,并向乾隆递交了英国国王的国书。
按照平常来说,这样的愿望应该不会被拒绝的,毕竟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但是,乾隆皇帝却拒绝了。
在乾隆的眼中,外国的使团只是出于对天朝上国的清朝的威慑才来拜见的,通商和建立外交关系完全没必要,毕竟清政府已经是他认为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

3、无意种下的恶果
抱着这样的想法,乾隆对马戛尔尼说的话视若无睹,但又不想失去了天朝上国的礼仪,只能带着马戛尔尼到京城的各处参观,也让他去全国各地游玩。
乾隆心想,见到了这样繁华的中国,马戛尔尼应该不会再提出建立平等外交关系的要求了。但是没想到,在最后离开的时候,马戛尔尼还是再次提起建交的愿望,让乾隆深感不悦。

为了能让马戛尔尼死心,乾隆只好写下了一封给英国国王的回信,托马戛尔尼带给英国国王,英国使团这才离开了中国。
马戛尔尼满心欢喜的以为这次出使活动终于成功了,便在顺利回到英国之后就将乾隆皇帝的这封回信交给了英国国王。

但他却没有等来英国国王喜悦的表情,取而代之的则是愤怒。在回信中,乾隆皇帝首先对英国送来的礼物表示感谢,借着便直言不讳的拒绝了通商的要求。
而且,在回信的最后,他还满怀傲气的说:“你们送的礼物还不错,我就勉强收下了,但也不要忘记天朝给予你们的赏赐。”

英国国王顿时暴跳如雷,直言清政府根本没有将他们看作一个友好的国家而是他们的附属国,这样的屈辱怎么能忍受?
马戛尔尼在知道内容之后也吓了一大跳,也认为乾隆皇帝太过傲慢。因为这件事,英国国王对于清政府充满了敌意,在心中便渐渐的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

既然和平外交的方式行不通,那就用大炮打开这个傲慢国度的大门。多年以后,清政府逐渐衰败,不仅国内社会混乱不堪,就连外部也不断有外国势力进行入侵。
但彼时的清政府已经无力抵挡,再加上鸦片对全国民众的摧残,清政府已经如倾颓的大厦,再无挽救的可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迫进入近代化的同时,也伴随着被殖民的风险。随着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等西方势力的闯入,我国的大部分文物都被掠夺,领土主权也被分割,社会也陷入到战火之中。
而在这些被掠夺的文物中,就包含曾经乾隆皇帝写给英国国王的那封回信。通过这封信件,我们得以清楚的了解到过去天朝上国、闭关锁国下的清政府,也透过那些傲慢看到了清朝统治者曾经种下的恶果。

如今,这封信依旧存放在大英博物馆中,虽然只有976个字,但字字珠玑,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勿忘历史,要永远保持平等、开放的心态与国际中的各国相处。
参考资料:
马戛尔尼访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