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的故事背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从高考刚刚恢复开始,讲述苏州国营棉纺厂职工院两家人,在时代变迁中的故事。
八十年代末国家放开物价管控,所有东西价格飞涨,几乎是一天一个价,有的人唉声叹息,有的人则看到了机会。
庄图南是小院里的大哥,还是小巷子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又是唯一的研究生,一直都是骄傲的。
直到向鹏飞通过林栋哲,给庄图南塞了三百块钱,帮他缓解物价压力,他才意识到自己是家里的负担。
他忽然想到,如果现在家里出现状况,需要用到钱,他是一点帮不上忙。把学历变成收入,还需要时间。
再后来,他知道了庄筱婷跟着林栋哲卖塑料袋,一学期下来攒了一千多,对他的刺激就更大了。
连妹妹都可以靠着奖学金,还有勤工俭学养活自己还攒下钱,他更不能一直和家里伸手。
他第一次有强烈的为家里做些事情的想法。
所以,他决定趁着暑假的时候,从南方进些货到江苏乡镇倒卖,为家里也为自己挣些钱。
很快他就撺出了一个局,他自己、林栋哲、向鹏飞,还有林栋哲的堂哥阿达。
这四个人里面,除了庄图南自己,其它三个人都有过做小生意的经验。
换句话说,即便没有了庄图南,他们三个也可以把生意做起来,那么庄图南凭什么服众,让大家都听他的呢?
这当然不可能因为他是长兄,从小就是林栋哲和向鹏飞的大哥,尊卑有序这一套在生意场上不合适。
能力不够,最后把大家的钱都亏了,可不是一句我是长兄,就能糊弄过去的,是要翻脸的,亲兄弟还要明算账。
庄图南能成功,主要做对了三件事情。首先,他有详细具体的计划,各方面都考虑周全。
从南方进货,选择什么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他选择了录音机,这在当时是大件家电。
物价飞涨的时期,大家都把钱拿出来,尽可能换成商品,以减少损失,录音机就是一种刚好的选择。
手表在当时同样也有抗通胀的作用,但稀缺性不够,南北往来倒卖手表的太多。一个人就能带着货物,坐火车来回倒卖。
但录音机是大件,需要有运输工具,这是向鹏飞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向鹏飞的运输车队手续齐全,可以避免被抓投机倒把。
其次,庄图南给林武峰打了一个电话,寻求林武峰的帮助。其实他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信用,换取林武峰的背书。
如果不是庄图南牵头,林武峰不敢把家里积蓄都给林栋哲去冒险,林栋哲毛躁了一些,而庄图南稳重。
林武峰不在乎挣多少,他只是想给孩子一次锻炼的机会,他在乎的是风险控制,这方面他更相信庄图南。
而庄图南有了林武峰的背书,才能从家里拿到钱,才能得到林家在福建亲戚的帮忙,解决货源的问题。
庄家没有做过生意的人,如果没有林武峰真金白银支持,他们是不敢拿出积蓄的,他们不信任庄图南,信任的是林武峰。
其实林家福建的亲戚也一样,愿意尽心尽力帮忙,还另外给林栋哲凑了三万本金,都是因为林武峰打了招呼。
庄图南没有做过生意,但他善于利用杠杆,善于组织和借力,这种思维是其它几个人没有的,所以虽然他股份少,但依旧是这一趟买卖的老大。
最后,在卖货的过程中,庄图南还发现了套利的机会。
正规百货公司里,一台录音机卖五百多,他们定价在四百。另外可以用库券来支付,如果是库券支付,则收四百三十。
老百姓觉得自己买了便宜,虽然用库券稍微高点,但也省了去兑取的时间,购买热情高涨。
最后,庄图南再把库券全部兑换,又多出了一部分利润。
几个人加一块,一共是六万三的本金。其中庄图南的本金一共是六千。家里父母的五千,还有庄筱婷的一千,他自己就几百块,还是生活费。
最后,庄图南除了归还本金,还给父母分账了五千,由此可以推断出他们这一趟虽然辛苦,但收入至少是翻倍,也就是把六到八万之间。
这比把钱买成东西要强多了。但更重要的是庄图南终于可以安心回去上学。
经过这一次他基本清楚了家里的经济状况,心里有了底也就少了焦虑,至少短时间内不用担心家里没钱。
除非庄超英把钱都霍霍在了老庄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