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需要突破,是时候告别“娘娘”人设了

娱乐圈十三太保 2025-04-25 17:25:07

文 | 木然

编辑 | 三元

三年没新戏,一上上两部,足见孙俪争霸市场的信心了。

虽然从《乌云之上》到《蛮好的人生》热度表现不错,收视也达到了预期,但口碑评价都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孙俪出品,必是精品,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相较于她过往交出的作品,这两部新剧在题材和类型上的突破都不大,但要说最让人乏味的,是在孙俪这样一位剧圈头部演员的身上,没有看到演技上的变化。

上一次惊艳,依然是《甄嬛传》。

难道孙俪真要靠这部作品吃一辈子吗?孙俪需要突破,也是时候该告别“娘娘”人设了。

一,技巧消磨天赋,思维模式决定表演风格

孙俪的表演天赋,早在《玉观音》和《屋顶上的绿宝石》两部作品中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非科班出身的孙俪,在演完这两部作品后,得到了导演以及剧中一众主配角的认可。甚至像霍建华等演员,还因受到孙俪的表演启发而开窍。

在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前提下,展现出这样的水准,已然说明最初进入演艺圈的孙俪,正是天赋型演员的典型代表。

在试镜《玉观音》时,她扮演的是19岁历经磨难的妈妈,对于当时零经验,并且还没当妈的孙俪来说。演绎难度可想而知。

但天生泪失禁体质,让孙俪能够迅速沉浸到情绪中,瞬间涌出眼泪。

即便这样的行为被孙俪归结于太过青涩,没有任何的表演设计在其中,但导演却告诉她,“那时候你的感受是独一无二的”。

而这种不加修饰的惊艳,还出现在《小姨多鹤》里,她饰演的是日本战败后,被中国老百姓救助的日本人多鹤。

前期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保住性命,不得不装哑巴,在零台词的情况下,孙俪完全是靠自己的眼神戏,精准的演绎人物,传递复杂情绪。

但这种老天爷赏饭吃的天赋,在孙俪看来却是不够专业的,即便看中她的导演,喜欢的就是她身上的这份特质,孙俪也依然感到心虚。

从她数次接受采访,提到羡慕其他演员科班出身来看,相比于做一个天赋型演员,孙俪更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专业性的技能,哪怕会让自己的演技陷入固化。

但无法回头从科班开始是事实,而这种心态,也让孙俪每一次演角色时,都会深入人物环境中体验,付出足够多的精力和时间,以求让自己更专业。

而这样的思维模式也决定了孙俪的表演风格,利用大量的技巧,将剧本层面的角色特质演绎到位,却也很难再像过去那么生动鲜活了。

二,理性替代感性,求心安的精密设计

《甄嬛传》是孙俪表演风格的分水岭。

虽然剧中的一部分情节,依然能够看到孙俪的感性表达,但大部分动作、眼神,甚至是流下来的眼泪,都是经过精密设计的。

再加上扎实的剧本和编剧对人物的打磨,让注定大爆的甄嬛一角,只要在规范表演下,就能出圈。

因此《甄嬛传》中孙俪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她的设计,而是选对了剧本,可以说不是孙俪成就了这部剧,而是这部剧助推孙俪走上了属于她的事业巅峰。

而让孙俪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部队的一次文艺汇演。孙俪已经被确定为领舞,但因为就此松懈,孙俪被严厉批评,还有可能面临着换人。

这一经历让孙俪时常做噩梦,多次提及此事的孙俪,都会用恐惧来形容当时的心理状态。

这也让孙俪意识到,自己一旦不努力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在没人关注的时候,她也会无时无刻的鞭策自己,把每一次表演和每件事当成必须付诸于努力,必须完美完成的任务。

于是后续表演角色,孙俪不仅提前置身于环境中体验人物,还会融入大量的设计。

但就此孙俪也陷入了误区,不是一场戏演出8个层次,能够笑出70多种声音就是好演员,就会被认可。

影视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应该融入感性的艺术行为,而非像做题一般套用公式,各种变换指向同一个答案,有时候更像是舍近求远走弯路,远不如直给来的有冲击力。

而做出这种改变的本质,仅仅是从自己的角度寻求一种心安。

这也使得跟孙俪合作过多次,当年因为孙俪的天赋选她演《玉观音》的丁黑,多年之后对孙俪在《那年花开月正园》中的表现作出评价时,用到了“眉飞色舞”4个字。

过渡理性和对技巧的依赖,彻底让孙俪泯然众人矣。

三,外界评价加深自我教化,不安全感被放大

在孙俪与邓超结婚之前,她身边不乏追求者。

看看男明星们或是直白求爱,或是对其作出的评价,都证明年轻时的孙俪是很有魅力的,但她最终选择了邓超。

而看中邓超的原因,是因为对方坦诚。

当另一个人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全都袒露给她,会让孙俪更有安全感,她不喜欢那种不可把控的神秘和若即若离,更喜欢确定的,无遮掩的另一半。

这种情感偏向的来源,是单亲家庭长大的经历,过去的孙俪不相信爱情,甚至对婚姻有恐惧。

这让缺乏安全感的孙俪,无论是在感情还是事业上,都更希望能够找到安全区。就像接演《玉观音》,也是因为在这之前,孙俪已经穿了三年的军装,他有信心撑起那身警服。

而《甄嬛传》的成功,让孙俪终于开始大胆,但随后的《辣妈正传》口碑翻车,《芈月传》也没有达到预期,让孙俪再次陷入不安。

外界的评价对于孙俪来说影响极大,这也加深了她的自我教化,再加上好作品助推她必须站在挑起国剧大梁的位置上,孙俪更加紧绷。

观众不会因为一部作品,就为演员建立口碑安全区,每演一部剧都会面临不确定才是常态。任何一位演员都要面对的问题,却放大了孙俪的不安全感。

何时关注自我,找回最初那个不设限的孙俪,或许才能真正让她不再做“娘娘”了。

0 阅读:113

娱乐圈十三太保

简介:最新娱乐八卦动态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