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木然
编辑 | 三元
中女(中年女性)困境一直存在,只不过近几年愈演愈烈。
随着杨蓉、海清等人到中年的女演员,在综艺、晚会中喊话给中年女演员更多机会,直观的展现了中女困境的辐射范围有多么广。
但几年时间过去,中女困境明显得到改善。
大荧幕接连推出《热辣滚烫》,《出走的决心》,《热辣滚烫》等作品,口碑、话题讨论度、票房全面大丰收。
小荧幕中《我的阿勒泰》,《山花烂漫时》,《小巷人家》,又是口碑与热度齐飞。
市场提供给中女的自我展示空间明显扩大,中女困境也得到有效改善,但不变的是,在这些作品中,大部分女性角色,都离不开“妈”这层身份设定。
中年崛起,但人过中年只能演妈的现象依然存在。
演员与市场的意识不断觉醒,但距离困境彻底解除,还需要很长一段路。
一,审美霸权影响行业生态,中女成国剧稳妥配置《六姊妹》的大热,引发观众对选角的讨论。
而关注度最高的,是梅婷饰演的老大何家丽。不是因为角色设定,而是因为演员与角色年龄设定不符。
49岁的梅婷,从28岁的沈月手中接过何家丽,剧中时间仅过了两年,但两人21岁的实际年龄差却是显而易见的。
梅婷不够年轻,剧作从滤镜美颜上找补,去除皱纹瑕疵,但依然不影响梅婷满脸的阅历感和疲惫的眼神,仍旧直观的流露出中年气质。
因此,即便是梅婷拿手的年代题材,也陷入了“扮嫩”争议。
但中女演绎小年轻,并不由演员决定,而是剧方选角,倾向于实力派占更大比重。
一方面不信任符合年龄设定的演员,能够将此类角色演到位。
一方面依赖中女的演技,可以放心的将角色交给她们,比多个不同年龄阶层的演员接力更省心。
但无论是《六姊妹》,还是《我的后半生》,梅婷搭档的男演员,年龄都与之相仿。如果将梅婷的行为,定性为“扮嫩”,同样难逃审判的,应该还有陆毅,李晨等演员。
然而炮火集中在了梅婷身上。
与梅婷处境相似的,还有接连出演了《小夫妻》,《凡人歌》的殷桃,宝妈+娇妻的同质化设定,加上不变的扮相,同样陷入了自我重复。
演员的选择是一方面,归根结底,市场长期形成的审美霸权,让梅婷、殷桃等人没有可选的空间
在放弃演戏和演绎同类角色之间,她们只能被迫选择后者。
而中女演绎的角色类型,一旦有过成功范例,就会成为剧方眼中的稳妥配置,即便因年龄或是同质化严重引发争议,也不影响成片品质和收视。
当国民媳妇海清,从都市剧大跨步转型,演绎《隐入尘烟》,收获普遍好评后,又因《我本是高山》成为众矢之的。
即便前后两部作品演技都没问题,受作品的影响也会翻车,可见中女的转型并不容易,机遇与危机并存。
二,摆脱刻板印象,好作品拓宽生存空间女性题材在大小荧幕全面开花,无论是有诚意和决心,想助力女性题材发扬光大,还是市场看中女性题材的广阔空间,跟风拍摄作品,都是一种正面现象。
而女性题材中,与中女相关的作品,如何打破只能当“妈”,或是常规类型的“妈”,摆脱刻板印象,是此类题材能否长线化,优质化发展的关键。
2022年的《摇滚狂花》,是一次对“妈”类角色的彻底突破。
姚晨在剧中饰演的妈妈,比起放一个体贴细腻,永远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妈,她更擅长做潇洒肆意的自己。
中女形象,终于不再是贤妻良母,也不是幽怨妒妇了。尽管被批“三观不正”,但仍旧是中女形象多元化的体现。
而近两年,《我的阿勒泰》中,马伊琍饰演的张凤侠拿得起放得下,敢爱也敢恨,通透洒脱的人生观令人敬佩。
《小巷人家》中闫妮饰演的黄玲,虽承受着婆家和愚孝丈夫的压迫,但能干又有远见,最终将满腔怨气转化成底气。
而蒋欣饰演的宋莹,泼辣不服输,能干也上进,明白只有自己能挣钱才是有价值的道理,也始终懂得爱自己。
《好东西》中宋佳饰演的铁梅,不鸡娃,够松弛,掌握男人的修理技能,还能正视自己的欲望与需求。
好作品增强了市场对女性题材的信心,也给中女提供了更多生存和施展空间,许多台湾省女演员,如贾静雯,林心如,谢盈萱,接连凭借女性剧,开启事业第二春。
市场与中女,正在进行一场双向奔赴。
“妈妈”的多元形象,虽然让中女有了更多可尝试的角色,但说到底,还是离不开当“妈”。
事业与家庭,成了她们不得不做的选择。
而这类女性角色的设定,无疑是受到行业规则的影响,当付出五分努力就能收获九分效果时,愿意花费十分经历收获十分评价的人了越来越少。
况且在舒适圈内搞创作,远比挑战创新更稳妥,也注定女性题材很难做到每一部都能聚焦社会议题,在内容上推陈出新。
因此,也有《玫瑰之战》,《女士的法则》等作品,浅尝辄止,只赶上了女性题材的东风,吃上了红利,却对推动此类题材的进阶发展没有任何作用。
而打破行业规则,真正从女性视角出发,而非男凝视角下构想出来的女性作品,更能够做到正本清源。
更精彩,更独特,也更多元的女性角色,才能真正改变中女困境,让有阅历,有实力又有精力的中女,拥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如今,市场风向证明,中女已经上桌,那么距离好演员都能吃上一口好菜,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