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国学童年 2021-11-20 20:21:36

写在前面的话

不论是否熟读过三字经,大家对“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这两句肯定都不会陌生,三字经全文共有378句,这两句话排在全文第三句的位置,可见它地位的重要,而且它是三字经中出现的第一个人物故事,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都出自西汉·刘向《列女传》故事原文记载“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下面我们就把这两个故事说给孩子们听,让我们一同从故事中感受古人的智慧。

讲给孩子们听

孟母三迁: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全靠母亲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孟母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有一天,孟子在路边玩,他看到一个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还对着埋掉的树枝哭了起来。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孟母觉得这个环境不好,孟子容易学习一些不良的行为,于是孟母决定搬家。

他们搬到了一个集市附近,有一天孟子去集市上玩,看到屠夫在杀猪卖肉,并在集市上吆喝“卖猪肉啦”,孟子觉得很好玩,也学着屠夫的样子吆喝,孟母觉得这个环境也不好,孟子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模仿小贩而不好好学习,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

这次他们搬到了一个学堂附近,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子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认为儿子喜欢念书了,很高兴,于是就在这里住了下来,每天送孟子去学堂读书。

孟母断机:

有一天,孟子在背诵诗文,孟母在一旁纺织。孟子吟诵一会就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吟诵,总是断断续续背得不连贯。

他的母亲知道他因分心而遗忘了,就叫住他问道:“为什么中间总是停顿?”孟子回答说:“因为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于是孟母拿起剪刀就割断她织的布,说:“这个布割断了,能够再次接上去吗?”

孟子被吓得愣住了,他看到母亲辛苦织起的布被剪断,知道再也接不上,非常地伤心,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用意,从此他专心读书,不再忘记了。

价值观传递

1、人应该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2、环境能塑造一个人的品性

3、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写给父母的话

作为家长,我们也能从这两个故事中感受到孟母教育艺术之高超,给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的启迪。孟母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惜三次搬迁,虽然搬到了好的环境,但是孟母并没有因此懈怠对孩子教育的关注,仍然督促他勤奋向学,在发现孟子学习不认真时,孟母并没有打骂,而是用“断机”一事使孟子明白不好好学习就像剪断的织布一样很可惜,这种善于借助事物的道理来教育孩子的方法确实令今人为之赞叹!在日常的教育中,我们也应当向孟母学习,少一些空洞的说教和严厉的惩罚,多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导孩子。这种以事说理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真正而深刻理解事物的内在道理和父母的良苦用心。

扩展阅读

孟母在历史上被尊称为“四大贤母”之一,与她并称为贤母的还有欧母(欧阳修之母)、岳母(岳飞之母)、陶母(陶侃之母),这四位伟大的母亲的事迹被广为流传,他们的儿子都深受母亲的思想之熏陶,成为了有所建树的名人,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下面简单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下另外三位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欧母: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五岁的时候,母亲便教他读书识字,只是因为当时家里穷,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笔,然后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这就是著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岳母:岳飞是北宋时期的名将。岳飞十五六岁的时候,宋朝正处在正死存亡的关头,岳母大义凛然,主动励子从戎。她为了让儿子永远铭记大丈夫“精忠报国”的训诫,用绣花针把这四个字刺在岳飞的背上。这就是著名的“岳母刺字"的故事。

陶母:陶侃是东晋时期的名将。有一次,一位下属送了一坛鱼鲊(腌鱼)给陶侃,孝顺的陶侃马上嘱托乡人将鱼带给母亲,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这一坛鱼鲊退了回来,并告诫陶侃要“清白做人,廉洁为官”,这就是著名的“封坛退鲊”的故事。

我们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喽。希望你们能喜欢这个故事。敬请期待下一期“五子登科”的故事,我们不见不散哦。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