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5月,红军江西军区兴国模范师正在福建邵武地区活动,14日这天,师长杨遇春在部队行进间,突然走到政委高传遴身边说:
政委,有件重要事情需要你向中央汇报,涉及机密,不能让别人知道。
两人已经搭档有数月时间,感情一直不错,高传遴不疑有他,连一个警卫都没带,就跟杨遇春来到路边,目送部队全部经过。
然而还不等高传遴询问是什么事,杨遇春突然就掏枪暗杀,毫无防备的高传遴倒在了血泊中牺牲。
红军师长竟突然枪杀自己战友后叛逃,中央为此感到震惊,立即让李克农前去调查。只是,得到的答案却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说起来杨遇春的人生经历也挺复杂,1909年出生于江西瑞金的他,家庭条件很好,父亲是地主,一直供他读书,先后就读于雩水中学、江西省立农专。
他本人很有志向,认为男儿还是要参军报国,遂投笔从戎转而报考黄埔军校,成为第三期学生。1927年,杨遇春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后来一直跟随朱老总转战.
在开辟闽西根据地的过程中,他也立下过不小的功劳,历任红12军独立第7师1团代团长、红12军34师101团团长、红12军35师师长、福建军区建泰黎红军独立师师长等职。
他当上35师师长是在1932年5月,年仅23岁,绝对属于青年才俊,很多后来的开国上将在这个时间节点职务还不及他。
按道理来说,杨遇春起点这么高,一定能得到组织大力培养,前途无量。为何成为师长后才一年,他就做出如此恶性的事件呢?归根结底,跟他的家庭遭遇有关。
前面说过杨遇春出生于地主家庭,而他老家又是红都瑞金,按照红军的政策,无可避免会受到影响。1933年,王明推行“消灭地主”运动,很快就扩大化,出现严重失误。
有一天杨遇春刚刚指挥完战斗,突然接到一个让他错愕的消息:父母被抓了。这让他魂不守舍,立即让警卫员前往老家看看是怎么回事,如果有可能的话,就帮忙说下情。
过了一段时间,警卫员回来向他汇报,他父母已经遇害,并且他的几个叔伯也全都遭遇不测,家产被没收。
这个惨痛的结果,让杨遇春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不知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心情也无比失落。
他的这个状态,自然会影响到指挥作战,搭档政委高传遴看在眼里也着急,就试着去安慰:既然已经发生,背痛也没有意义,应该放下那些包袱,继续坚持革命。
虽然高传遴本意是希望杨遇春振作起来,但这些话很明显不是站在对面角度考虑的,所以杨遇春听后愤怒地发问:如果换做是你,你能做得到吗?
高传遴还是很诚恳地劝:你是一个师级干部,带着这样的情绪很危险,不仅影响到你自己,还影响到部队作战,想开一点吧。
杨遇春火气更甚:要是觉得我不合适,就把我拿下吧。两人不欢而散。
1933年5月10日,杨遇春借着侦察的名字,化装潜入将乐县城,找到国民党56师师长刘和鼎说:我要投奔你们。
刘和鼎之前跟杨遇春多次交手,基本都以失败告终,他又不知苏区内部的事,因此以为杨遇春在耍什么诈降计。
杨遇春是聪明人,知道要交“投名状”才会获取信任,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行军路线图,上面写着一行字:5月12日,红军计划兵分两路攻打朱口和将乐的万安。
对此刘和鼎仍是将信将疑,不过他看杨遇春低沉的样子明显有心事,再加上如果杨遇春真的来投,按照该路线图可以歼灭红军,那是大功一件,所以为了自己的前程最终决定赌一赌。
5月12日那天,刘和鼎按照路线图,预先在险要高地都做了埋伏,毫无防备的红军吃了大亏,幸好是高传遴临危不乱,指挥部队抢夺了一处制高点才突出重围。
激战加短暂休整,用去了一天的时间,高传遴打算在14日凌晨趁着天色未亮,迅速转移回安全地带。
没想到的是,凌晨五点在行进的过程中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昏暗的天色反倒成了杨遇春的掩护,使其得以逃到将乐县城。
此事传回中央后,周恩来极为重视,命令李克农限期破案。李克农经过调查,把事情原委都摸清后汇报上去,很多人心情都非常复杂。
杨遇春叛逃后,蒋介石非常高兴,一直将他当成典型来宣传。
不过老蒋是戒心很重的人,叛将到哪里也不会得到真正的信任,所以杨遇春实际长期坐冷板凳,仅仅获得南昌行营中将薪参议这样的空头衔。
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后,杨遇春才获得带兵的机会,先后担任第19集团军游击副总指挥、江西省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等职。
在江西期间,杨遇春表现很不错,他率领江西保安团3000多人防守庐山,原本日军以为拿下这里最多只需半个月,但在杨遇春的指挥下,保安部队足足守了9个月。
最后还是因为其他区域发生变化,主动撤出的。这个能力相当强,2006年央视的《走遍中国》栏目在庐山拍摄了8期抗战专题,其中有两期就是讲杨遇春当年如何保卫庐山的。
虽然创造了出色的战果,但他叛投国民党并非基于政治信仰,而是出于个人考虑,所以仍然不被重用。
此后就担任江西省缉私处处长、交警第2总队总队长、第二绥靖区第二处处长这类偏后方类型的职务,1949年10月去往台湾,担任“国防部”少将参议。
想当初他刚刚投向国民党时就被封中将,没想到过去十余年还越来越低了,没办法,叛徒始终得不到信任啊。
如果他留在原阵营里,以他在庐山一战展现出的能力和早期资历,起码也是开国中将起步,奈何啊。1989年杨遇春病逝于台北。
红军早期曾出过一些高级叛徒,像龚楚、孔荷宠等人,这些基本都是为高官厚禄背弃了理想,所以民间普遍对这些人没什么好印象。
而杨遇春跟这些人又有些不一样,很难说如果别人在他这个处境会做出什么选择,哎,历史的遗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