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四期能人辈出,像国共两党的名将林彪、曾中生、刘志丹、段德昌、张灵甫、胡琏、谢晋元等人都是出自这一期。但其实当年成绩最好的并非上述这些人,而是新中国的开国中将郭化若。
说起来郭化若的人生也非常传奇,当初蒋介石就很看重他,数次想要让他过去当秘书,不过郭化若心中明白能救中国的只有共产党,所以推辞不就。
后来郭化若在中央苏区,担任了毛主席的军事高参,他的军事水平让毛主席称赞连连,甚至说他是天才。之后凡是与郭化若合作过的,无不敬佩他的能力。
这样一个人才,在红军时期担任过方面军级别的高级职务,解放战争后期又担任了解放军第九兵团政委,正兵团级按理来说应该会被授予上将,但最终他只被授予中将军衔,这是怎么回事呢?
郭化若1904年出生于福建福州,他自幼就饱读诗书成绩出众,1925年秋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也是在这里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10月初,郭化若以第一名的成绩从黄埔毕业,留校担任炮兵第2队代理队长。他在各个方面都很突出,所以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
蒋介石曾数次要把他调到身边去当秘书,不过郭化若都以“军人应当战死在疆场”为托词回绝了。如果他肯向蒋介石妥协,作为机要秘书前途当然不可限量,但是他很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高官厚禄比不上他的理想!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郭化若本来是随教导团前去参加的,然而部队走到九江时就被扣住了,等郭化若脱离队伍孤身赶到南昌时,起义军已经南下。他没有泄气继续去追,终于在三河坝赶上了。
可惜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堵截下,起义军最终被打散,郭化若便接受组织的安排远赴苏联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他的军事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虽然他距离祖国很远,但他时刻都在关注着国内的革命形势。但郭化若得知朱德、毛泽东成功在井冈山会师、工农运动发展得如火如荼时,他立即找到炮兵学校校长要求退学回国参加革命。
校长对他的要求非常疑惑,并没有批准,但是郭化若坚持要回国,校长被他搞烦了就严厉斥责并要把他关禁闭,郭化若态度还是很坚决:“就算把我关禁闭,我也要回国!”
看他这幅模样,校长也很无奈,后来还是同意了他,于是郭化若在1929年春回到上海向党中央报到,随即主动请求能调去朱毛红军。
他在福建龙岩找到朱毛领导的红四军,先后担任了红4军第2纵队参谋、参谋长、纵队长,因为表现出众,被毛泽东点名担任红4军军部参谋处长。
1931年5月,在第二次反“围剿”期间,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朱云卿因伤住院,但是前线战事未停,郭化若便被任命为代参谋长和总前委秘书长,成为朱毛的军事高参。他的指挥能力相当出色,每每料敌于先,毛主席盛赞他道:“你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军事天才!”
在党的早期,郭化若就已是方面军级别的高级将领了,可惜不久后留苏派掌握了中央大权,毛主席被迫靠边站,很多被主席看中的人才也遭到了排挤。
1932年7月,郭化若被扣上了“托派”的帽子解除一切职务,还被开除了党籍,下放到江西红军学校任教。幸好红军学校校长何长工对他信任有加,从很多方面保护了他,这才让郭化若没有被进一步迫害。
郭化若本来就有真才实学,所以很快就在红军学校中成为骨干,传授参谋业务以及炮兵知识,深受学员们的爱戴,他还得到了模范教员的荣誉称号。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本来李德等人不想带上郭化若,是陈赓将他拉进了红军干部团任司令部作战科科长,郭化若这才得以随红军走完长征。
其实在那个年代,但凡被扣上帽子的人,都非常危险,郭化若能够活到革命胜利,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到达延安后,郭化若又得以继续跟随毛主席工作,他被派到了“红大”二分校任教育长,同时还是毛主席的军事教育顾问。
在毛主席“注意总结军事教育经验”的指示下,他写出了《关于部队军事教育的一点意见》、《炮兵科军事教育的教授法》等军事教育论文,对很多干部都起到了指导作用。
1938年9月,郭化若撰写了《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此书一发布就引起了轰动,甚至有国民党人员问周总理:这个郭化若是谁?是不是那个郭沫若的亲戚?
周总理则风趣地回答:郭化若跟郭沫若不是亲戚,但在军事理论领域,他的地位和从事革命文学创作的郭沫若一样高。
总理这句赞扬是在表示郭化若的军事理论水平高,但我们也可以从这句话中明白一件事,即郭化若并没有什么机会上战场,除了在第三次反“围剿”中指挥过,其余时间都是在后方进行理论研究,实在是遗憾。
用郭化若类比郭沫若,也是在象征他更像一名学者,而非战将。
其实毛主席与郭化若的关系非常好,两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很多,他也非常相信郭化若的军事水平,但是当年指战员的位置几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把谁调开都不好,所以郭化若也就难有机会。
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后,各个地方都需要干部人才,郭化若这才前往了一线作战部队,担任了鲁南军区副司令。
1948年7月,郭化若调任华野六纵副司令员,司令员王必成对他的到来非常欣喜,曾在会议上说道:有了郭化若的6纵,才能做到真正的必成。这一语双关,可见王必成对他的重视。
不过郭化若跟王必成搭档没多久,因为他的职务开始飞速上升了,1948年9月郭化若升任4纵政委,率部参加豫东、淮海等战役,1949年2月,郭化若升任三野第九兵团政委,率部参加渡江、上海等战役。
两三个月升一级,这速度也是令人羡慕,但大家都知道郭化若的能力,所以没有人不服。
可惜的是,由于1932年7月到1945年10月这段时间,郭化若基本上就没参加过指挥作战,所以他的战功相对而言就比较少。中央经过综合考虑后,决定授予他中将军衔。
郭化若自己倒是不在意军衔的问题,他也谦称自己够不上评上将的条件。
郭化若在晚年曾说这辈子最感激的两个人,一是毛主席,二是陈赓,当年郭化若戴着“托派”的帽子人人嫌弃,如果不是陈赓拉他一把,那他就只能留下来打游击,整个人的命运都会不一样。
所以陈赓1961年去世时,郭化若在他灵堂上动情大哭: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陈赓啊!即便数十年后,他还是没忘了陈赓的恩情,经常对别人说:陈赓是我最好的首长之一,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
1995年,郭化若病逝于北京,终年91岁。
像郭化若将军这样一位有情有义有能力、谦虚厚道不忘本的老革命家,我们后人应该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