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顶豪市场变天!侨鑫汇景台开渠道,释放了什么信号?

橘说地产 2025-03-30 03:19:54

说起侨鑫,很多人未必知道。

但说起汇悦台,全广州几乎无人不知。

汇悦台之于广州的地位,就像汤臣一品之于上海,深圳湾壹号之于深圳。

在广州,能做豪宅的开发商很多,但能做汇悦台,还能把汇悦台做成顶豪圈中趋之若鹜,一房难求的,也就侨鑫。

豪宅嘛,从来都是拿在手里慢慢卖,但就是这么个浑身上下贴满逼格和豪宅标签的房企,昨晚,竟然——

在广州的中介圈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侨鑫汇景台,要开渠道了。

1

啧啧,侨鑫,你变了

在珠江新城凭着汇悦台一战封神,侨鑫向来以品质和格调著称。

这一次,汇景台竟然放下身段,启动了渠道分销,让全城的中介都来帮着卖力吆喝。

说实话,对于熟悉侨鑫“调性”的人来说,这确实有点意外。

毕竟,侨鑫在广州的项目也不多,一直像个“地产圈里的艺术家”,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开发和销售周期都拉得比较长,跟那些追求高周转的友商,明显不是一个路数。

所以,当汇景台这种定位豪宅的项目,竟然开始大开渠道开门迎客,这背后,就很值得玩味了。

2

为躲保利天曜,先跑为敬?

要看懂汇景台的转变,先得看看它当下面临的真实市场环境。

汇景台虽然位置在天河,产品有侨鑫的光环,但这个项目在广州的声量,一直有点“不温不火”。

先是被隔壁开盘即爆的保利天瑞压着打。虽然天瑞跟汇景台有价差,但这个板块的热度,一直都围着天瑞转啊转啊转。

天瑞卖得红红火火,加推即清栋,一边的汇景台跟个小透明似的,安静如鸡。

这人啊,不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嘛,但汇景台着实也坐得住,就是不走开渠这条路。

那时候,可能很多人也觉得,这才是豪宅盘该有的“范儿”。

但市场不等人,尤其是在楼市调整期。

房子卖得慢,不仅是数字不好看,背后压着的是实打实的资金成本。在地产这个资金密集的游戏里,时间就是最贵的成本,耗久了谁都疼。

更何况,新的、更强的竞争对手,已经快到家门口了。

四五月份,广州市场新盘不少。但对汇景台来说,威胁最大的,还得是同在天河的保利天曜。

必须得拎出来说的是,天曜的地段是真能打,离珠江新城核心区更近,旁边就是汇悦台这种级别的存在。

反观汇景台,虽然也在天河,但位置偏很多,周边配套一般,地铁远,没商业,跟天曜相比,确实有那么点差距。

关键是价格。豪宅就是要溢价,汇景台卖得不算便宜,在这样的下行市场,艰难可想而知。

保利天曜前有面粉厂项目,后有琶洲南的保利天奕,在定价策略上,需要考虑各个项目之间的协同效应,不可能自己打自己——

所以保利天曜的价格,不太会比看上去似乎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汇景台还贵。

两个盘的价格区间,很有可能很接近。(当然,我说的是汇景台现在的抢跑价格)

那购房者会怎样用脚投票,结果可想而知。

面对这种几乎是“贴脸开大”的竞争,汇景台怕是再有定力,也得想想辙了。

所以,选择在保利天曜正式面市前,一改常态全面启动渠道,汇景台这次的策略,更像是一种“先下手为强”的防御姿态。用渠道这张网,能多网一个客户是一个,先稳住阵脚再说。

毕竟,在这场激烈的肉搏战里,活下来比姿态更重要。

3

为什么要求“价格保密”?

更有意思的是伴随渠道启动的价格策略。

这次汇景台跟渠道合作,有个规矩被反复强调:

你可以展示项目,可以带客户,但谁都不许在朋友圈这些公开地方发具体价格! (事实上,我已经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中介发了价格hh)

据说这是合同里的死规定,捅出去是要负责的。

这“只管吆喝,不喊价”的操作,潜台词就是:

我们有内部价格,很惊喜,但你得私下聊。

这样做,好处也很多。

首先可以保住汇景台的“面子”。

价格在明面上不松动,就不会动摇整个盘的对外价格体系,维持一直以来的高端形象,不给市场留下“跳水甩卖”的口实。

毕竟豪宅盘的价格,就是它的脸面,不能轻易打。

其次,可以稳住“后院”。

此前已经买了汇景台的老业主,买入的价格想必很难有现在这么惊喜,通过线下一对一的输出,而不是公开调价,能尽量降低对老业主的冲击,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中介还可以对意向客户精准包装。

私聊价格,中介可能会包装成限时特惠房源之类的所谓“惊喜”,既然让中介搞“价格保密”,打的就是信息不透明。

不公开调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开发商可以给自己留条“后路”。

既然是私底下透露的“内部价格”,当然比摆在明面上的价格,以后调整起来要灵活得多,进退都有空间。

这套操作,就是在“快点卖掉房子回款”的硬性任务下,尽可能把品牌形象、老业主、新客户都照顾到的一套组合拳。

4

汇景台开渠,更像一个风向标

汇景台这一步,其实已经超出了一个楼盘本身。它像一个风向标,透露出当前市场的一些深层变化:

豪宅“光环”也扛不住了。

以前,很多人会觉得豪宅市场是另一个世界,抗跌保值。

现在看来,当大环境趋冷,预期转变,“塔尖”也感受到了寒意。别以为住在山顶,就感觉不到山下的冷风。

过去那套“酒香不怕巷子深”、“圈层营销慢慢磨”的玩法,在讲究效率、现金为王的当下,可能越来越不灵了。

当“艺术家”都开始琢磨怎么卖画更快时,就知道市场已经变了。

广州豪宅市场的玩法,可能要换个剧本了。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