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家威廉·斯蒂克斯洛德博士和奈德·约翰逊曾合著有一本关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自律的书,书名叫《自驱型成长》。
本书有来自数千名儿童和青少年的案例研究,以及可以采取行动的具体建议,是一本好书无疑。但教育毕竟是项复杂的工程,具体过程的实施绝不能照葫芦画瓢,更不能张冠李戴!
事实上,个体的差异是异常明显的!有些孩子只需要父母的一个点播就打开了行进模式,比如球王马拉多纳,父亲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他三岁的时候给了他一个大足球!比如人类智慧的珠穆朗玛爱因斯坦,他父亲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在他五岁时给了他一个指南针,就引起了这个小孩的无限遐想。还有的孩子不用扬鞭自奋蹄!比如比尔盖茨,没人让他疯狂的爱上电脑,但他自个就是痴迷!但有的孩子却需要“逼”才能显现出光芒!比如钢琴家朗朗!如果不是朗爸的“逼”,哪会有今天的他?朗朗曾不止一次的说:“如果我的父亲不以死逼的方式训练我,我就不会成为一个音乐家,成为一个国际巨星,如今我过上了想要的生活,我会说这是一种极好的成长方式。”
毫无疑问,凡是有过人成就的人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跨进了“自驱型成长”的门!不用再需任何人的任何教育!因为他已经真正的知道他此生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了。是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或是想改变这个世界?又或是想在这个星球的文明上留下灿烂的一笔?还是想在某项事业上成为里程碑式的人物?或许仅仅只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无论怎样,让孩子能自驱型成长的前提都是要找到或者发现那个能“令他痴迷的世界”!当然必须是正常的世界。
因此,父母及长辈们应有时是老板,有时是顾问,有时还应该是朋友、是伙伴,要学会倾听,要知道引导,还要懂得妥协、明白鼓励,更要把握好管制与放手的度……
自驱型成长的门如何跨入并没有标准答案,但无数事例证明,学习、思考和摸索是一条好的途径!自驱型成长也因个体不同而跨入年龄不同,有可能是五岁、十岁,还有可能是二三十岁,甚至到老有些人也不能自驱成长!
那也许就是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