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老同学公孙瓒,到底是如何起家的?扒一扒公孙瓒的发家史!

访风聊历史 2024-06-17 15:24:44

公元191年,在今天的河北东光一带,一场大战突然就爆发了。

当时青州地区的黄巾军余部,企图北上进入冀州,和冀州的黑山军汇合。这两支黄巾军的余部,各自人数都在数十万以上,实力都非常强大。

而一旦让青州黄巾军北上,成功和黑山军会师。那么接下来,整个黄河以北的区域,恐怕都会彻底崩盘。此时看似强大的关东联军,也用不着再去征讨董卓,接下来就等着被黄巾军定点消灭吧!

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冀州方向,一支两万多人的精锐军队,忽然就杀了出来。这支军队的主帅,正是北方幽州有名的白马将军公孙瓒。

当时公孙瓒的手底下,所有的骑兵和步兵加起来,只有两万多人。反观起义军这边,却有近三十万人。双方的参战人数,压根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不管怎么看,公孙瓒似乎都没有任何赢的希望。

但结果,双方开战之后,公孙瓒趁着起义军渡河的时候,突然发起了突袭。因为起义军之前毫无防备,导致公孙瓒很快就长驱直入,起义军瞬间被打到溃败。

而当这场大战结束之后,大家盘点战果的时候,这才惊讶的发现:原本强大的三十万黄巾军,光是正面被公孙瓒消灭的,就有三万多人。还有七万多人,被公孙瓒直接俘虏。

经此一战之后,青州黄巾军北上的计划,算是被彻底打乱了。而且,因为公孙瓒的存在,接下来青州黄巾军再也没有了北上的希望。所以在这一战之后,这些青州黄巾军,才会掉头前往兖州,最后被曹操击败收编。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而在打完这一仗的时候,大家更关注的,依然还是公孙瓒。毕竟,以两万人的军队,正面打垮了三十万起义军,这种战绩,不管是放在哪个时代,都是相当炸裂的。所以这一战打完之后,公孙瓒彻底名扬天下。此后,京城那边也正式拜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封蓟侯。

在这个时间点,公孙瓒真的是无比的风光。当时就算是袁绍、曹操等人,在这个时间点,麾下的综合实力,也要比公孙瓒逊色不少。至于刘备,不好意思,他此时就是公孙瓒手底下的一个打工人而已。

提到公孙瓒这个名字,后世往往会有两个刻板印象:第一,他是刘备的老同学。第二,他手下有一支白马义从,曾经出去暴打北方的胡人。

但是对于公孙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巅峰时期的公孙瓒,到底有多牛?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那个高度……这些问题,大家可能就不太了解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历史盲区。

因为在《三国演义》当中,公孙瓒并不是什么重要角色,戏份也不多。所以导致后世很多人,很容易会下意识觉得,公孙瓒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

但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公孙瓒其实是一个超一流的割据枭雄。

而公孙瓒的发家史,最初我们还得从他的家族开始说起。

据史书记载,公孙瓒出生于一个‘贵族世家’。他家祖上,一直都有两千石级别的官员。当年在河北唐山一带,公孙家也算是一个名门望族。

但除了这些之外,对于公孙家家族历史,史书上则是基本没有记载。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公孙瓒的祖上具体是谁,到底都做过哪些事情。

这显然不太正常。

要知道,在东汉时期,两千石这个级别的官员,绝对算是高级别官员了。尤其是在地方上,一般只有太守或者刺史,才有这个级别的俸禄。所以公孙瓒他们家的长辈,当年一定是很有影响力的大人物!

可问题是,对于这样的大人物,我们偏偏在史书上找不到任何记载。而同时代其他有名的割据枭雄,他们的祖上是谁,家里长辈做过什么事,基本上都是记载的明明白白。

这显然不太正常。

对此,后世史学家给出的解释是:公孙瓒后来败亡之后,辽西公孙家遭遇了重创。而且后来司马懿征讨辽东的时候,更是对公孙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这直接导致,后来公孙家近乎绝后了!

没有后人,公孙家的长辈当年做过什么事情,后来自然也就被大家忘记,史书上自然也就没法明确记载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公孙瓒他们家家世背景不错,这是一定的!

出身于这样的家世,公孙瓒的人生,本该是一片坦途。但遗憾的是,公孙瓒只是他们家的一个庶子,和袁绍的情况很相似。公孙瓒的母亲,出身特别低微。这就导致公孙瓒长大之后,从家里得到的支持极为有限。

但是接下来,起点不高的公孙瓒,却硬是用自己的努力,弥补了这一切。

尽管家族不太给力,但公孙家在当地的影响力,毕竟还是很大的。所以公孙瓒稍微大一些之后,就直接在郡里做了一个底层书佐。虽然官职不高,但每次做事的时候,公孙瓒都特别认真!

就是他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打动了当时的太守。后来,这位太守大人因为赏识公孙瓒,直接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孙瓒,做了公孙瓒的岳父!

有了岳父在背后支持,公孙瓒的底气,明显又多了不少。此后,在岳父的支持下,公孙瓒开始拜师学习,追随当时最有名的大儒读书。

在接下来求学的路上,公孙瓒很快又拜了两位重量级的老师。第一位老师,就是后来汉末三杰之一的卢植!就是在卢植门下求学期间,公孙瓒结识了刘备,两人关系还非常不错。

而第二位老师,则是名叫刘宽。

对于这个刘宽,很多人可能压根就没听说过。但是在东汉后期的历史上,他其实曾经特别重要。在黄巾起义爆发数年之前,他曾经两次出任太尉,地位极高!

有一个当太守的岳父做靠山,然后又拜了两位重量级的老师!到了这个时候,公孙瓒背后的支持力度,已经完全可以抵消公孙家亏欠他的那部分了。

但这还没完。

就在公孙瓒刚刚结束学业,再次步入仕途之后不久,他就又有了一个奇遇:当时东汉的高层,士族和宦官集团互斗。然后公孙瓒这边的一个太守犯了事,直接被从重处理,一口气被人家流放到了越南那边!

在东汉那会儿,越南那边可不是什么好地方。而且,从辽西到越南,横跨了数千里路!只要被流放过去,这个太守估计就没命了!

而当时的公孙瓒,就很仗义的暂时放下工作,乔装打扮成了一个护卫,要护送这个太守去越南!史书上对于这件事,记载特别模糊。但从各种记载来看,这件事应该是当时宦官和士族斗争的焦点。

所以,公孙瓒就因为他岳父和老师的各种关系,被迫接下这个任务。

但显然,就算是公孙瓒,想要完成这个任务,也是很困难的。就连公孙瓒自己,都觉得自己这一次去越南,估计是再也回不来了。临走之前,他还特别祭拜了一下自己的祖宗,表现的非常慷慨激昂,摆明了这次去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公孙瓒护送这个流放官员,刚刚走到一半的时候,东汉朝廷忽然下发了赦免令。所以,这个太守也不必再被流放越南,而公孙瓒也不用去了!

不过,虽说公孙瓒没有真的去一趟越南,但他讲义气护送官员流放的这件事,却很快传遍了士族阶层。再加上他的岳父和老师为他说话,所以很快,士族高层的很多人,也知道了公孙瓒的事迹。

这样一来,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孙瓒就走入了人生的快车道。

接下来,返回辽西之后,公孙瓒先是顺利通过了举孝廉考核,担任辽东属国长史。此后在外出巡逻的过程当中,公孙瓒又曾经带着几十个巡逻兵,冲垮了数百个鲜卑骑兵,而且还杀了好几十个。

靠着这个战绩,公孙瓒一下子就再次升官,升任涿县县令。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他们家就是涿县的。所以公孙瓒这次升官之后,就等于是直接成了刘备他们家的父母官。

但如果我们仔细读过这段历史,我们可能就会觉得:公孙瓒升任涿县县令这件事,其实挺讽刺的。

就在同一个时代,公孙瓒有了那么多的奇遇,自己还得带人去边境砍了一圈人,这才得到了一个县令的职位。而到了刘备那里,刘备同样也是带人去砍黄巾军,豁出性命去打仗。但结果,因为当时刘备当时头上没人,他却只能做一个县尉或者县丞。

但同样,还是在这个时代,出身于汝南袁氏的袁绍,弱冠之年刚刚入仕的时候,没有立下任何功劳,却可以直接被任命为濮阳县令。

这其中的不公平,实在是显而易见。

而当一个朝代,上升通道被高层牢牢把持,底层和高层出现极端不公平待遇的时候。这个朝代,估计也就快要亡了。

果不其然,当时的公孙瓒,就亲眼见证了这一点。后来没过多久,幽州这边的大佬张纯,就开始起兵反叛。因为张纯准备比较充分,而且又联络了乌桓那边,取得了乌桓的支持。所以很快,张纯就横扫幽州,占领了很大一块地盘。

在这个关键时刻,公孙瓒作为一个县令,原本只是一个小人物。而当时的张纯,巅峰时期实力极强,手下掌握了十多万的军队!

可是最后,公孙瓒这个县令,却偏偏选择站了出来,正面硬刚张纯。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公孙瓒带着自己麾下的少量军队,同时又招募了一些军队,硬是顶住了张纯的进攻,拖到了东汉主力援军的抵达。

再之后,公孙瓒又开始跟着东汉的主力军队,参与这场平叛战争。

这场平叛战争,打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公孙瓒就这么一路打过去。在战争期间,公孙瓒其实也吃了不少苦。他还曾经被叛军围困,一口气被围了两百多天。当时他身边所有能吃的东西,甚至就连弓弩和盾牌之类的东西,都被他们给吃了。可是最终,公孙瓒却扛住了这种压力。

面对公孙瓒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很快,叛军这边也知道了他的厉害。就连帮助叛军的乌桓部族,也开始对公孙瓒感到恐惧。此后的几年里,公孙瓒更是多次带兵出塞,暴打这些乌桓部族,彻底将他们杀到胆寒!

就这样,靠着这份军功,公孙瓒硬是升迁到了中郎将的级别,终于成了东汉北方边境的实权大佬。

另外,也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公孙瓒还通过一场场刺杀,凝聚了一支非常强大的特种部队。这支特种部队,虽然只有几十人,但每一个都骁勇善战,特别擅长弓马厮杀。在接下来的战斗当中,这支特种部队,更是立下了大功。

后来,这支特种部队,就被称作‘白马义从’。

总之,靠着军功,公孙瓒不但成功升官,而且麾下还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这就为他接下来割据一方,奠定了基础。

就这样,大概在叛军主力逐渐被平定,但幽州各地还是存在小规模叛乱的时候,时间来到了公元189年了。

这一年年中,汉灵帝驾崩了。

汉灵帝驾崩之后,东汉京城这边的故事,属于是历史主线剧情,后来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对于幽州这边的情况,大家知道的可能就比较少了。

实际上,当时幽州这边的情况,复杂的一塌糊涂。首先,之前黄巾起义的主力,就在幽州旁边的冀州,张角的老家就在冀州。而张角败亡之后,虽然黄巾军主力没了,但是紧随而来的各地小股起义军,却根本杀之不绝。

而当时在冀州地区,这些起义军号称是黑山军,实力极其强大。这支黑山军的存在,让整个冀州以及其周围地区,都非常混乱。

其次,因为之前张纯造反的事情,导致很多鲜卑、乌桓部落,纷纷进入了幽州境内。在张纯败亡之后,尽管他麾下的主力,基本上都被打败了。但是剩下的那些鲜卑和乌桓士兵,却依然在幽州境内闹事。

而之前的两年里,公孙瓒的主要工作,就是清理这些北方胡人。但结果,因为幽州的矛盾实在太多,导致不管公孙瓒怎么努力,都无法靠武力镇压所有人。

眼见于此,当时身体情况已经不容乐观的汉灵帝,就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宗室大臣刘虞。

刘虞这个人,在东汉末年的宗室当中,威望非常高,而且本人很有能力。最关键的是,他是一个好官,在地方主政期间,往往可以很快安抚百姓,迅速恢复当地的秩序。

所以,在汉灵帝临终之前,汉灵帝就把刘虞派到了幽州,并且任命他为幽州牧。整个幽州的一切事务,都由刘虞来负责。

就这样,随着刘虞抵达幽州,公孙瓒和刘虞相爱相杀的故事,正式开始了。

对于刘虞的到来,公孙瓒其实是既高兴又忌惮。高兴的地方在于,刘虞来了之后,对公孙瓒非常重视。不但对他委以重任,而且还允许他扩充军队。

但同时,公孙瓒又很忌惮刘虞。因为刘虞来了之后,他就有了一个明确的顶头上司。这对于公孙瓒接下来的扩张,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从史书上的种种记载来看,公孙瓒当时的计划,应该想以战养战。在战争当中,不断扩充自己的军队和力量,最后割据一方。

但是刘虞来了之后,因为刘虞本人能力很强,整个幽州迅速恢复了稳定。这就让公孙瓒失去了很多机会,无法再乱中取利了。

当然,从表面上来看,公孙瓒还是得对刘虞言听计从。毕竟在这个时候,公孙瓒的实力还没有那么强,不可能自己真正独立。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刘虞和公孙瓒之间,就进入了一段蜜月期。

刘虞这边,刚刚到达冀州,麾下也没有太强的军事力量。而公孙瓒的出现,恰好弥补了刘虞在军事上的不足。公孙瓒这边,也需要刘虞做自己的靠山,让自己可以更好的发育。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中原地区风起云涌。董卓入主长安之后,袁绍开始起兵讨董,双方打得不亦乐乎。

但是在冀州这边,当时公孙瓒和刘虞,还真没太掺和关东联军那边的事情。

之所以没怎么掺和,主要原因大概有两个。

一是因为当时幽州内部,一样也不太平。因为乌桓、鲜卑和黑山军的袭扰,导致刘虞和公孙瓒,也抽不出更多的力量,去支援关东联军。二是因为当时的公孙瓒,更多的想法,还是自己尽快发育。至于讨伐董卓,他其实兴趣不大。

如此一来,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当关东联军和董卓对战斗期间,公孙瓒这边的剧情,就显得有些脱离主线。但同时,也正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公孙瓒背靠刘虞这棵大树,开始迅速发育,迅速扩充麾下的军队。

等到一年之后,公孙瓒的麾下,已经有了上万的精锐军队。而且在这其中,还有大量的精锐骑兵。这些精锐骑兵,都是之前和鲜卑、乌桓对打的骑兵,战斗力极其彪悍。

有这样一支军队,公孙瓒说话的底气,自然也越来越硬。同样,在冀州内部,各种不服的势力,也被公孙瓒迅速扫平。同时,在刘虞的安抚之下,整个幽州,也在迅速恢复稳定。

不过,随着这一年逐渐过去,刘虞和公孙瓒的蜜月期,却开始逐渐结束了。

问题的关键,其实还是在于双方的理念不同。刘虞是典型的汉室忠臣,他求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自己割据一方。在此期间,袁绍也曾经联络过刘虞,还曾经想要推举刘虞做皇帝。但即便是面对这样的诱惑,刘虞依然坚定的拒绝了。

相比之下,公孙瓒就是典型的乱世枭雄。在手握重兵之后,公孙瓒开始越发独立,逐渐想要割据一方。而且,公孙瓒为了更好的控制军队,多次放纵军队,袭扰百姓。这就和刘虞的理念,彻底起了冲突。

作为一个地方军阀,尽管当时公孙瓒手握重兵,但对于刘虞这个顶头上司,他依然有点忌惮。此时的刘虞,除了是他的上司之外,在幽州的名声也很好,麾下也有很多军队。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双方贸然撕破脸,公孙瓒很容易会被幽州内部的各方势力针对,日子绝对不会好过。

所以,此时的公孙瓒,到底该怎么选择,才能逐渐摆脱刘虞的控制呢?

就在这个时候,冀州的袁绍,给了他一个新的选择。

作为关东联军的盟主,袁绍的日子,当时其实也不太好过。虽然袁绍名义上是联军盟主,但他实际的官职,只是冀州地区勃海郡的太守。

而当时在他之上,还有一个冀州牧韩馥。从官职上来说,韩馥是他的顶头上司,袁绍也必须受他节制。

这个局面,袁绍显然不喜欢。

于是接下来,袁绍就派人秘密去联系了公孙瓒。尽管史书上没有记载,双方到底谈了什么。但从后来的历史来看,当时双方显然达成了一致的意见。那就是两人联手,一起针对各自的上司!

就这样,在双方秘密达成合作之后,公孙瓒迅速出兵南下,打着进攻董卓的名义,带兵进入冀州。但进入冀州之后,公孙瓒显然不会真的去打董卓,而是开始迅速扩张,占领原本由韩馥管理的地盘。

面对公孙瓒的突然袭击,韩馥自然也不愿束手待毙,很想带兵抵抗。但他很快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已经被袁绍给架空了。冀州的几个太守,都不听他的调遣。而他麾下的直属军队,也没有多少人,根本就打不过公孙瓒。

在这个关键时刻,袁绍又过来装好人。他派人过来游说韩馥,让韩馥把冀州牧的位置,直接让给自己。韩馥自然不愿意让位,但是公孙瓒的大军压境,却又让他不得不妥协。

于是最后,韩馥只能让位给袁绍。

这个局面,看似是袁绍取得了最大的好处。但实际上,公孙瓒也趁机捞到了不少好处。在南下冀州的过程当中,公孙瓒趁势占领了很大一块地盘,再次扩张了自己的实力。

到了这个时候,公孙瓒这才算是有了足够的本钱,去和自己的老上司刘虞撕破脸,正式争夺幽州的控制权。

不过,也正是因为公孙瓒的出击,让他的地盘显得比较尴尬。当时公孙瓒的地盘,正好处于黑山军和青州黄巾军交流的必经之路上。所以接下来,没过多久,随着青州黄巾军北上,公孙瓒就必须要和这些黄巾军,正面打上一场。如果任由青州黄巾军进入冀州,乃至是进入幽州,他就彻底完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历史上的东光之战,正式开打。

在公孙瓒的打击下,很快,三十万青州黄巾军,被打得原地崩盘,此后不得不退回南方。而公孙瓒这边,则是损失极小,顺利稳住了自己的地盘。

而等到这一战结束之后,公孙瓒麾下,已经有了大量的实控地盘,同时军队也在迅速扩编。自此之后,公孙瓒就一跃成了当时最强的割据枭雄。

这就是公孙瓒早年的发家史。

2 阅读: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