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想推广风险管理,必须要先解决4道难题
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序:风险管理对审计人员、对企业来说都很重要性
内审人员想走向高级阶段,或者说职业发展方向,一定非风险管理莫属。
眼下,很多企业甚至没有一点儿风险管理意识,更别提对风控的理解了,绝大多数企业更没有专业风控人员(除了审计)拥有全局性、系统性的风控管理思维。
所以,辅助、推行,甚至主导风险管理的,仍旧要以审计人员为主。
但作为风险管理项目的主要推动者,我们必须要明白:风险管理能否推行,能否有成效,取决于4个因素:
1.收益量化:风险项目的推行是否能够产生收益?收益能否量化?
你推行风控项目,拉着一帮人:一轮又一轮的风险评估会,一轮又一轮的风险应对措施,一轮又一轮的完善风险矩阵,一轮又一轮地修订各项制度、流程。
但是,这些风险项目并没有带来收益。
就比如:招采风险,推出风控管理前后,采购价格没啥变化,舞弊事件发生概率也没啥变化。
怎么能让人相信你的风控管理起到了作用,产生了收益?
就算产生了收益,比如:降低了采购物品质量低劣的可能性,但降低多少?怎么能量化出来,仍旧是个难题。
尤其是基于风险导向的流程制度优化,想量化都无处下手!
所以,要推行风险管理,就需要解决收益问题和量化问题。
2.意识和认知:风险管理是为了追逐潮流,还是真的意识到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毫不客气地说:很多企业搞风险管理,就是为了追潮流。
“人家都搞了,我也要搞,而且听起来就很有用的样子!”
“反正管理提升也不知道怎么提升,风险管理好像是一个成体系的提升工具,应该很有用!”
“现在企业遇到了问题一大堆,又没有良方,不如用风险管理试试!”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不能说有错,很多改变都是从试验开始的。
但是,如果开始和运行阶段,仍旧一直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中不去了解啥是风险管理,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风险管理的价值,也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优缺点,那它就不可能成功。
3.效果:风险管理是否识别出新的风险领域?
搞了三月,没效果,可以继续努力!
搞了半年,仍没效果,还能再坚持!
搞了一年,仍旧没有一点儿效果,识别出来的风险仍旧是老一套,还要坚持吗?
不管是人还是企业,都需要及时激励,一味的付出而没有收获,它就不长命。
必须有及时的成果展现,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
其中最突出的效果就是:识别出之前没有发展的风险领域,而且产生收益。
4.过度控制:风险框架最大的弊端就是过度控制,必须要减少不必要的控制
为了防止浪费办公室的A4纸,风险管理体系设计出了一套纸张使用的申请流程,而且每次申请使用量不得超出5张,每次打印还得申请打印机,找印后还得有专人复核用纸量。
为了打印一份审计报告,你需要花费一上午,甚至一天时间来走流程!
过度控制一定会影响公司效率,也会产生更大的浪费。
风险管理与生俱来的缺点:无论大风险还是小风险,都需要一套识别、分析、评价和应对的措施。
如果风险识别和风险量化存在误判,很容易对小风险施加较为复杂的控制程序。
而且很难推翻过度控制,当你要取消某项过度控制时,当事人会说:“这里有XX风险,它就需要有这么严格的风控程序,不然让我承担责任吗?”
人们为了避险,为了逃避责任,往往只会往细处控制,往形式主义上走!
很多企业的形式化、僵尸化,大抵都源于此。
亲,多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