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户一田被称为继家庭来难产承包制之后的“新一轮”农田改制,也可以说是“新土改”,目的是好的,让零碎的土地集中,提高生产力、减少劳动力。但是好事如何办好才是关键,那么农民支持改制吗?
“一户一田”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改变原有土地划分结构,进行土地集中重分分配而形成的一种把“小田变大田”、“化零为整”的一种土地集中生产新形式。
我们知道,目前我国从第一轮土地承包以后地块基本确定,你每个村组每口人几亩地,一家几口人有多少地,土地四至是哪儿,邻地是谁家的基本上已经确权定图定死了。很多家庭都是村东一亩半、村内三五分、村南三两亩。
这样的土地划分是依据土地肥沃程度、土地性质来进行的,通过抓阄分配可谓是公平。但是随着机械化的不断升级,以前这种以人力为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的农业可实现无人化,然而分散的土地制约了这种大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导致劳动力浪费、阻碍生产力发展。
为此,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开始推行“一户一田”,也就是把一户家庭中所有的地块集中到一起,形成一块大田进行耕种。目前这种方式已经从安徽、广州、陕西等地推广到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山东等各省份和地区。
“一户一田”的推进有力解决了农村农民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导致抛荒的问题,同时也提升来看农业生产效率,让农产品质量得到保障,对于土地流转起到了积极作用,让不愿意种地的农民能够更好的把土地租出去获得资产性收益。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人支持同样有人反对,例如土地的优劣,有的担心土地变少、变差,从而让农民受损,对此问题,一户一田应该注意4大原则,这也是各地农田改制的基础。
第一、不能损害农民利益
土地是稳定民生的基础,是粮食安全最为重要的保障,因而土地不论是对国家和农民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提高农民种地积极性就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唯一举措,如果在改制中让农民权益受损,那么就是打击农民,让农民对土地失去希望,自然而然的就会影响粮食安全问题,因而不能损害农民利益是原则问题。
第二、土地不能改少了
不少地方借着“新土改”的政策偷换概念,土地是稀缺资源,很多地方政府靠土地财政存活,因为就有人打小算盘,把原有的耕地改制以后变得越来越小,即便没有让承包地变少,但是原有的田埂、生产的机耕道消失了,这些都进了有心人的腰包,同样损害了农民和村集体的利益。
第三、改制要小范围进行
“一户一田”这种方式不适合大范围进行,这不仅是全国地貌不同的问题,更合是有法律条文制约的。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需对个别农户之间的承包地进行调整,必须要经过农村集体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同意之后,并且报经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我国土地一直是遵循大稳定、小调整的方针进行,是为了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同样也是为了土地安全、粮食安全,所以不仅是土地不宜大动,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同样不会重分,再次延包30年来稳定农民承包权。
第四、坚持农民自愿
而这一切的基础都需要坚持农民自愿原则,不论对于农民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土地确权以后农民承包地产权明确,法律赋予农民权力,一户一田只有农民自愿方可进行改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干涉。
其实,当下粮食价格低廉,农业投入高、产出低,很多农民对于土地不再有感情。而一户一田以后国家将对农田进行高标准建设,对于农民来说是好事,所以大部分农民是愿意的,少部分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的,因而现在也是最容易推行的时候。
那么,对于“一户一田”你支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