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女孩为死人服务,投身帮人扫墓职业每天擦墓碑,不怕嫁不出去

趣事汇 2025-03-31 16:48:43

00后女孩代祭扫:从文旅策划到跪擦墓碑,她如何打破职业偏见?

清明节快到了,河南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里,一个身高一米七的姑娘每天跪着擦墓碑,一天鞠躬上百次。她是可可,一个00后,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上一份工作是文旅策划。现在,她是陵园的代亲祭扫员,帮那些没办法亲自来祭拜的人完成心愿。这份工作看起来冷门,但她的故事却让人觉得温暖又扎心。

“从前我策划相遇,现在设计别离”

可可的上一份工作是文旅策划,帮景区设计活动、写文案,工作内容听起来光鲜,但她觉得有点“空”。她想换个更有挑战的活儿,于是跑来陵园当了代祭扫员。刚入职时,家里人直摇头:“好好的策划不干,跑来扫墓?这工作能干长久?”可可自己也捏了把汗,毕竟从策划到殡葬行业,跨度太大了。但她还是想试试,没想到,这一试就坚持了下来。

“代祭扫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帮人完成祭拜。”可可说。她的工作流程很固定:先鞠躬,然后擦墓碑,再敬献鲜花、摆放祭品。整个过程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负责祭拜,另一个全程录像,录完发给家属。虽然流程简单,但每天重复十几遍,跪着擦碑、弯腰鞠躬,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她说:“没上山之前,我还以为这工作能挣大钱,结果一个月到手才四千多。不过,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份工作让我觉得有意义。”

“有人觉得我勇敢,有人觉得我奇怪”

代祭扫是个新兴职业,出现时间不长,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可可说,来找她代祭的人,大多是没办法亲自来祭拜的。有人在外地工作,清明节回不来;有人身体不好,爬不上山;还有人因为疫情,被隔离在外地。对她来说,这是一份“帮人完成心愿”的工作,但对别人来说,这职业有点“特殊”。

“刚开始跟朋友说我在陵园工作,有些人反应特别大,觉得这工作‘晦气’。”可可笑着说,“不过大多数人听完都觉得我挺勇敢的,还有人问我招不招人,说想来试试。”她自己倒是不觉得这工作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她主动跟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的职业,有人好奇,有人意外,但也有人竖起大拇指:“你这工作挺有意义的。”

“代祭扫不是‘冷门’,是社会需求的必然”

代祭扫为什么会出现?其实很简单:时代变了,需求也变了。以前清明节,大家都回老家扫墓,现在呢?大城市里,年轻人忙着工作,老人腿脚不便,再加上疫情、隔离政策,很多人根本没办法亲自祭拜。代祭扫的出现,正是为了填补这个空白。

凤凰山陵园的工作人员说,代祭扫虽然看起来“冷门”,但其实很有市场。尤其是清明节这种高峰时段,代祭员每天要服务十几位家属,工作量很大。可可说:“每次录完视频发给家属,他们都会回复一句‘谢谢’。有时候还会收到家属的短信,说看到视频后心里踏实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做的这件事是有价值的。”

“殡葬行业不好找对象?我不怕嫁不出去”

代祭扫员的职业选择,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说,这工作“晦气”,甚至有人担心她以后不好找对象。可可却笑着说:“我不怕嫁不出去,干这行的都是普通人,没必要藏着掖着。”她觉得,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要自己觉得有意义,就值得坚持。

网友评论也很有意思。有人点赞:“这工作特别有意义,致敬!”也有人调侃:“这工作好,不用怎么跟人打交道,上班最累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人。”还有人直接问:“还招人不?我特别适合这个工作。”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可可说,00后择业的态度很开放,不会被传统观念束缚。她喜欢挑战,喜欢尝试不一样的东西。代祭扫对她来说,不是“冷门”,而是一份普通但不平凡的工作。她觉得,人生不该被固定在一条轨道上,而应该像旷野一样,自由、广阔。

“我不会因为别人的眼光而放弃这份工作。”她说,“这是一份能帮到人的职业,我会坚持下去。”

“帮人完成心愿,也是一种温暖”

代祭扫员的工作,听起来有点“冷”,但其实很暖。可可每天跪着擦墓碑、鞠躬上百次,虽然累,但每次看到家属发来的“谢谢”,她就觉得值了。她说:“我帮他们完成了心愿,他们也给了我继续下去的动力。”

这个清明节,如果你没法亲自去祭拜,也许可以考虑找代祭扫员帮忙。毕竟,心意才是最重要的,形式只是次要的。而像可可这样的代祭扫员,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份心意得以传递。

0 阅读:7

趣事汇

简介:发现每天的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