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三国故事,总把刘备当成英雄,曹操当作奸雄。
但仔细想想,老百姓饿着肚子打仗时,真的在乎皇帝姓刘还是姓曹吗?
当曹操用铁腕手段让北方百姓吃上饭时,刘备还在带着十万难民被骑兵追杀。咱们就抛开"正统"的滤镜,看看这两个人到底谁让老百姓活得更好。
一、曹操的饭碗比刘备的招牌实在曹操刚拿下兖州时,整个中原遍地都是饿死的尸体。
他二话不说搞起"屯田制",把流民和士兵都组织起来种地。短短三年,洛阳周边荒地全变成了粮仓。
因为连年的战争,当时中原大地上,许多树皮都被灾民啃光了。
曹操统一北方后,老百姓能顿顿吃上粟米饭"。那种让老百姓吃饱肚子的本事,比刘备整天挂在嘴边的"皇叔"身份实在多了。
反观刘备,走到哪儿都带着"仁义"的招牌。可老百姓要的不是口号,而是安稳日子。
他投靠刘表时,新野县百姓原本过着太平日子,结果曹操一来,刘备带着全城十万人逃难。
路上饿死病死的百姓比战死的士兵还多。当阳长坂坡那个染血的斜坡,埋着多少为"刘皇叔"口号送命的普通人?
二、打仗打出来的"仁义"有多贵关羽北伐看着威风,可荆州百姓遭了殃。为了造战船,农民家里的门板都被拆了;为了运粮草,耕地的牛都累死在路上。
等吕蒙白衣渡江时,荆州百姓反而箪食壶浆迎接东吴军队,并不是他们不忠,实在是被刘备集团榨干了血汗。
诸葛亮六出祁山更是个无底洞。当时蜀汉不到百万人口,却要养十万大军。
益州百姓家家户户男丁抽光,老弱妇孺在官府的鞭子下运粮。都江堰修得再好,也填不满战争的胃口。
有个成都老农刻在竹简上的话至今扎心:"丞相说要克复中原,可我的三个儿子都死在汉中,谁给我养老?"
三、复兴的就一定非要是汉室吗?刘备总说曹操是"汉贼",可汉朝自己就是被老百姓推翻的。黄巾起义时,几十万农民为什么要造反?
因为汉灵帝的太监们把赈灾钱都拿去修西园了。曹操年轻时在洛阳当官,亲眼见过太监把告状的百姓活活打死。这样的朝廷,值得用百万条人命去"复兴"吗?
汉朝的创始人刘邦,当年也不过是秦朝的一个亭长,靠着天下人反秦才当上皇帝。到刘备这里非要讲究血统,实在可笑。
曹操到死都没篡位,反而把女儿嫁给汉献帝,给这个傀儡皇帝保留了最后体面。
要是曹操真像演义里说的那么坏,早就像司马家那样改朝换代了。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曹操更像会干实事的村干部。他不在乎墙上刷什么标语,只关心今年收成够不够交税;刘备倒像天天喊口号的乡绅,说得天花乱坠,真要他修条水渠却拿不出钱。
乱世里能让人活命的就是好主子,管他姓刘还是姓曹。那些为"正统"流干鲜血的百姓,墓碑上可不会刻着"光荣复兴汉室",他们连名字都留不下来。
曹操喜杀人,曹军吃人肉,当你是被杀或被吃的时候就知道幸福了。曹操乱世枭雄,他也平定不了天下。
一生人没有跨出代汉的最后一步,而自己雄才大略,他奠定了对外族的战略,曹操时代和曹魏时代从来没有姑息过外族,不服就打到你服,以曹魏的军事力量,蜀汉,东吴算什么东西,有本事代替曹魏用百分之六十的兵力打乌桓,打鲜卑,打羌族嘛,曹魏一灭,几十年,中原五胡乱华,你蜀汉去挡嘛,你东吴去挡嘛。蜀汉,东吴有什么民族情怀,有什么资格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