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为什么愿意退位结束封建王朝,不反抗一下呢?其实,这是因为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没有选择余地。
所谓反抗,一是要有本钱,二是要准备付出代价的,清政府第一没有本钱,第二不愿意代价,只能老老实实交权。

看看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下打响第一枪后,全国各地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吧:
湖北:
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广总督瑞澂弃城离去,登上停在长江的楚豫舰,逃往上海;清廷下令革职治罪,瑞澂又逃往日本,革命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湖南:
武昌起义后不久,湖南响应起义,湖南巡抚余诚格逃离。
四川:
武昌起义爆发后,四川群情汹涌,四川总督赵尔丰无力控制局面,主动释放原咨议局议长蒲殿俊,并移交大权。四川宣布脱离清廷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蒲殿俊出任都督,陆军十七镇统制朱庆澜任副都督。后军队哗变,蒲、朱二人无力控制局面,逃离。军政部长尹昌衡被推举为新都督。1911年12月22日凌晨,尹昌衡命部下逮捕赵尔丰,经公审后处死。
因赵尔丰处理保路运动不力,清廷命端方率领湖北新军入川,代替赵尔丰署理四川总督。武昌起义消息传来,军心浮动,端方下令每人发银质奖章一枚,五品军功札子一件,用于笼络人心,然收效甚微,到资州时,军队哗变,端方与胞弟端锦被杀。

山西:
武昌起义后,太原新军士兵响应起义,山西巡抚陆钟琦被起义士兵击毙。
江西:
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在九江发动起义,建立革命政权,推举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为都督,不久入主南昌,宣布江西独立,吴介璋出任江西都督。
山东:
武昌起义后,山东巡抚孙宝琦迫于省内的革命浪潮,被迫宣布山东独立,被推举为山东都督,十几天后在北洋军的压力下山东取消独立,随后孙宝琦离开山东。
河南:
武昌起义爆发后,曾参与武昌起义的同盟会员张钟端返回家乡河南,准备策划起义,不料起义计划泄露,张钟端被清军逮捕,不久后张钟端等11人被清军处死。

江苏:
武昌起义后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反正,被推举为江苏都督,革命军江浙联军进攻南京,两江总督张人骏逃离,江南提督张勋败走徐州。
浙江:
浙江革命军响应武昌起义,攻入巡抚衙门,生擒浙江巡抚增韫,后被都督汤寿潜释放。
安徽:
武昌起义后,安徽各方人士请求巡抚朱家宝宣布安徽独立,朱家宝最初不同意,后在袁世凯暗示下改变主意,宣布安徽独立,就任安徽都督。不久后,赣军黄焕章部进入安徽,朱家宝离去,李烈钧出任安徽都督,黄部撤走,后因李烈钧要率军支援武昌,故辞去都督职务。1911年12月,孙毓筠就任新一任安徽都督。
福建:
武昌起义爆发后,福建新军响应起义,推举第十镇统制孙道仁为都督,闽浙总督松寿拒不投降,率领驻防旗兵与革命军展开激战,兵败自杀。

广东:
武昌起义爆发后,两广总督张鸣岐首鼠两端,持观望态度,后在民众强烈要求下宣布两广独立,被推举为军政府都督,张鸣岐假意接受,然后借机逃跑。张鸣岐抗战时投靠日本,在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任职,于1945年9月去世。
广西:
武昌起义爆发后,广西巡抚余秉堃迫于广西境内的革命浪潮,宣布广西独立,被推举为广西都督,后借口援鄂离开广西。
直隶:
武昌起义爆发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陈夔龙极力维持辖区内稳定,当意识到清朝灭亡已无法挽回时,陈夔龙于宣统帝退位前夕辞去职务,由张镇芳接任。
东三省:
武昌起义爆发后,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坚决维护清朝统治,极力镇压东北境内的革命党人,清帝退位后,赵尔巽离开东北前往青岛,后北洋政府下令设馆编修清史,赵尔巽应邀出任馆长编修清史。

云南:
蔡锷率领云南新军发动“重九起义”,推翻清朝在云南的统治,云贵总督李经羲被礼送出境。
贵州:
贵州巡抚沈瑜庆辞去官职,交出贵州政权。
陕西:
西安起义,多名当地清朝军政要员被击毙,陕西军政府成立,推举张凤翙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宣布陕西脱离清朝统治,原陕甘总督升允被清朝重新起用,镇压起义,升允连下多城,兵临西安,直至清帝退位消息传来,升允退兵,后升允为复辟清朝多方奔走,于1931年去世。
甘肃:
西安起义后,甘肃先后发生了宁夏起义、西宁起义和三陇起义(清代甘肃包括现在甘肃、宁夏和青海一部),均失败,陕甘总督长庚将攻陕甘军东、南两路军划归升允指挥,清帝退位消息传来,甘军将领马安良等人要求停止进攻陕西,长庚、升允被迫停战。1912年3月,黄钺发动秦州起义,成立甘肃临时军政府,陕甘总督长庚将总督印移交布政使赵惟熙后离去。

新疆:
伊犁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建立革命政权,甘肃新疆巡抚袁大化在清帝退位后去职。
内蒙古:
绥远将军堃岫,辛亥革命后将军一职被袁世凯任命的张绍曾取代。
外蒙古:
漠北四部宣布独立建国,驱逐库伦办事大臣三多、乌里雅苏台将军奎芳及清朝驻军。
青海:
西宁办事大臣庆恕于清帝退位后留任青海,改为青海办事长官。
西藏:
驻藏大臣联豫有意出兵支援清廷镇压革命,未付诸行动,驻藏清军(川军)与藏军发生武装冲突,随后川军离藏,驻藏大臣联豫暂时留藏,民国元年六月联豫离藏,经印度回京。

清王朝统治下的二十六个行政区(关内十八省、关外东三省、内蒙古、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十四个已经脱离清朝统治,成立革命政权,一个直接独立出去成为一国(外蒙古),其他地区也处于暴风雨前夕,清王朝就是算不上土崩瓦解,其实也差不多。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南京成立,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随后南京临时政府下令北伐。
姚雨平率8000粤军勇猛出击,三战三捷,连取固镇、宿州,进占徐州,清朝署理两江总督张勋败走济南,京师震动!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段祺瑞率领北洋军46名将官联名致电清廷,要求尽早确立共和政体;2月,段祺瑞再次致电清廷。

此时和清朝谈条件的袁世凯在口头上也很大方,什么皇帝仍旧居住在紫禁城,民国政府每年要拿几百万白银养着皇帝一家,不对清政府势力展开清算等等,相比以前历朝历代动不动就诛灭前朝皇室,这条件已经可以了。
这时候清帝已经没有希望了,连它的安保工作也都在大清护卫——太保徐世昌的身上,等到内阁提议清室退位的时候,徐世昌第一个支持。
事已至此,清廷还能有何选择?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大清王朝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