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档重磅大戏终于来袭。
暑期档开始以来,呼声最高的就是它:
“沈马组合”,闫非、彭大魔导演,西虹市宇宙最新副本——《抓娃娃》。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7月14日13时 31分,2024年暑期档(6月-8月)档期总票房(含预售)突破40亿。
《默杀》《云边有个小卖部》《头脑特工队2》《抓娃娃》暂列档期票房榜前四位 。
《抓娃娃》7月13日开始点映,两天票房直冲3亿。
你没看错,是点映而不是正式上映。这一招和去年暑期档王宝强的《八角笼中》一样,就是提前抢票房。
电影正式上映时间是7月16日。
7月13日,《抓娃娃》点映首日票房达1.56亿元,并带动7月13日全国票房大盘成功突破3亿元。
这也是自“五一档”以来单日票房首次回到3亿元以上,亦是“五一档”之后的最佳单日大盘成绩。
《抓娃娃》为什么这么火?因为这是“沈马组合”含量100%的喜剧。
现如今,“开心麻花”在国内电影市场已不再是一块有票房号召力的金字招牌了,甚至在不少观众眼中,它都成了烂片的代名词……
然而,脱胎于这个团队的一群主力成员,其口碑依然还在。
闫非+彭大魔+沈腾+马丽,这个黄金组合在“西虹市宇宙”上演的新片《抓娃娃》,用实际表现证明,自己的作品仍旧好笑、好看。
当男演员票房第一配上女演员票房第一,十足默契加上观众的滤镜,这一局,开心麻花赢得彻底。点开评论区,画风和预想的一样。大家的评价都比较客观,不同的声音涌入,打分却一致给得比较高,“好笑”两个字反复出现。看得出,观众对开心麻花这次交上来的作业还算是比较满意。
而在我看来,最惊喜的,其实是开心麻花在剧本上更深层次的探索。
这是导演闫非、彭大魔在2015年《夏洛特烦恼》和2018年《西虹市首富》后,时隔六年,首次新片问世。
特别神秘。定档时只有一条15秒的预告片。
从头到尾笑点都给得很足,沈腾马丽合体,稳的。
富豪马成钢(沈腾 饰),“大号”练废了——大儿子干啥啥不成,接不了他打下的江山。和老婆春兰(马丽 饰)生了一个“小号”马继业,富养。
出行有司机开豪车,住花园大house(有室内游泳池的那种),家里佣人包办一切……结果马继业胖得眼睛快睁不开,必须要喂才肯吃饭,想要什么就大哭大闹。于是马成钢180°调转了方向——要穷养。
趁孩子还小,不记事。
搬进了破房子,换上了丑衣服,一家人开始装穷。
做戏,就要做全套。日常住平房睡炕,节约用电用水。还在这个大杂院里复刻了一整套的充满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格的生活场景。
修车摊,报刊铺,剪发的,下棋的,养花的,打太极的……连生活细节也教给了小小的马继业:水龙头要对着水表拧,保证既有滴水又不跑表,主打一个能省则省。
隔一段时间马成钢就得带着货赶毛驴去市里卖,而妈妈和瘫痪的奶奶则在家照顾马继业。
而老太太双腿根本没有毛病,时不时忘了自己在演戏,还会在穿帮中惊醒。
只有被蒙在鼓里的傻孩子,真以为父亲为了他连鞋底开胶都不换,奶奶十年如一日就为了照顾他。
表面看马成钢的家,它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杂院。背地里,它是一个专门为小儿子马继业打造的教育基地,有着一整套高规格团队保驾护航。
马继业住的房子周边,有24小时安保监控,房子地底下,有着一整层的运维工作团队。
春兰连饭都不会做,只能每次靠暗道让厨师把做好的送过来,比如:似“海参切丝伪装成木耳”
马成钢还专门组建了各位教育专家,来特定打造教育计划,试图让儿子变成最优秀的继承人。
而马继业在长大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为了能逃脱掌控,他在决定命运的高考现场,做出了人生中唯一一个自己的选择。整个故事非常荒诞,类似于“楚门的世界”的设定比较新奇。
作为不怕剧透的喜剧,到底有多搞笑,谁的发言是点睛之笔,只有亲自坐进影院才能感受得到。
电影最大的笑点,其实就在所有演员的表演上。
不得不说,开心麻花的人互动就是默契,每一个配角身上都非常有点,而且彼此碰撞出来的火花也极为强烈。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能让影厅的观众瞬间沸腾,在抖包袱这方面,确实很难找到比他们表演更精彩的团队了。为了加强观众的代入感,导演这次在《抓娃娃》里几乎拉来了前两部西虹市电影中所有的配角和熟脸。
电影另一部分笑点的主要由来是马成钢夫妇“装穷”的反差,以及“装穷”屡屡差点露馅时的荒诞“圆谎”。“装穷”的反差,比如马成钢夫妇在日常生活中,不慎露出富有的迹象。
客人拜访他们这个“贫困户”时,春兰请客人抽高希霸的雪茄。
客人自谦说自己做小买卖、省里开了二十几家连锁店时,春兰转头对马成钢说“哦……那确实是小买卖啊”等等。这种反差产生意外感,引发笑声。
每一次“装穷”差点露馅,都将马成钢夫妇置于尴尬情境中。他们的反应和努力避免被发现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圆谎”时往往会做出夸张的动作或说辞,这种化解方式充满幽默感,同样让人发笑。
比如马成钢夫妇和马继业的“假奶奶”(萨日娜 饰)为了在家中营造爱读书的氛围,人人捧着书读,实际上他们是在刷手机。春兰一不留神手机掉落,只能兵荒马乱掩饰过去。随着马继业长大,马成钢夫妇要蒙骗他就更困难了,“露馅”和“圆谎”的频率和程度随之增加,每次事件都比前一次更加复杂和“有趣”。
比如“假奶奶”一次严重的露馅后,马成钢只能安排她下线,并安排了一场葬礼。
这场戏的效果直接拉满,影院里爆发出哄堂大笑。
更值得注意的是沈腾这回的演出。虽然熟悉他的都知道他的套路,一贯的“绷不住”。但同样是演有钱人,马成钢和《西虹市首富》的王多鱼搞笑,已经截然不同。相比较王多鱼出身底层不学有术的狡黠,马成钢已经有了一种成竹在胸的上位者姿态。
稳重了。
比如面对质疑时的不卑不亢,面对妻子作妖时的手拿把掐。
他的喜感更多来源于从自信到自大的计划失败,尤其是电影后半段的“气急败坏”。为啥?因为金钱、爱情,或许有爽文。但教育,没有爽文。
那么《抓娃娃》究竟抓到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是父母完全依照自己想法,将孩子物化后,对着没有任何自主意识的儿子还洋洋得意的经典中国式教育。影片中的父母,似乎真的将自己的孩子当作娃娃机里的“娃娃”。想抓到什么样的,就将魔爪移动到哪个部分。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抓娃娃》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想在座的观众,应该不会有多少人代入家长的视角,因为剧情已经很明显将教育进行了反讽。尤其是马继业,看到父母身后这些照片挂在墙上的老师后,对爸爸妈妈反问的那一句:您二位,又是哪位老师?
在我看来,该影片其实已经在尺度最大化地,将电影里父母强有力的控制欲,描绘得极为恐怖了。
比如,在厕所安置的摄像头。尽管这里展现的是马继业买了平板偷偷玩的画面,可上学十二年,这监控竟然就这么摆着。马成钢夫妇肯定不会用,老太太当然也不可能。而这满屋的监控,就是给马继业留的,一举一动全都被监视分析,甚至还是不认识的陌生人,这有多恐怖已经不用多说了。
讽刺已经遍布了各个细节,尤其是最后马继业想要逃脱枷锁,奔向自己喜欢的人生时,夫妇的状态,不要太明显。春兰感动地泪如雨下,她一直对儿子更多的就是关心。而马成钢则不然,他甚至这一刻还在担心,其中还有不被理解的委屈与愤怒。对于成功者而言,赚钱,可以掌控,而教育孩子,不能由你掌控,还可能越掌控越翻车。
某种程度上说,《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抓娃娃》讨论的其实是相似的命题:怎么挣钱,怎么花钱,以及怎么传递钱。《夏洛特烦恼》里是讲有钱了依然过得不开心。
《西虹市首富》里讲有钱了,鸡犬都可以升天,却依然难迈良心这道坎。
而《抓娃娃》更深,它在讲钱的无力与危险。教育带来的影响几乎不能用金钱弥补,人再有钱,有些问题也无法解决,有些决定还会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
直到马继业青年之后,剧情进入“转”的阶段,节奏高效不少,甚至马继业拆穿一切的那一刻反转,来得还有些迅猛。
马继业发现自己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楚门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假的。
这一阶段的戏眼,全在马继业身上。青年演员史彭元还是较好地扛住了这个角色。
只有他的痛苦能够准确击中每个观众,观众才不会被对沈腾和马丽的好感度所蒙蔽。
马成钢和春兰,显然低估了他们这种长达十几年的欺骗对于孩子的伤害。马继业确实被塑造成他们期望的接班人,但这一切都不是基于马继业的自身兴趣和潜能发展,马继业难以形成健康稳定的自我认同。那些以所谓的“马成钢至少愿意花时间金钱培养孩子”“比欺骗更可怕的是真的贫穷”等论调来淡化欺骗危害性的观众,也许生活的困苦让他们无比看重金钱的重要性、幻想着有钱爸爸来将他们拯救。
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的难处,但也要提醒:没有了最基本的“真”,哪里还有“善”和“美”?财富的多寡或许与幸福有关。然而,自由的意志、自主的选择、真实的爱意与幸福的关系更密切,没有了它们,一个“木偶”是不会有幸福的。
可以预料到,很多观众看完《抓娃娃》后的某种矛盾心理。一方面,大家都很喜欢沈腾马丽,两位演员很讨喜,以至于观众愿意相信马成钢夫妇的接班人计划是出于爱。可与此同时,马继业发现真相时的痛苦又相当真切,让观众感受到接班人计划的残忍,马成钢夫妇有着不自知的“恶”。
恰恰是这种矛盾情感的平衡,体现出导演闫非和彭大魔的高明,这是确保电影商业成功的必备因素。
沈腾是电影的核心,电影可以有《楚门的世界》的元素,但主角不能是“楚门”,而只能是沈马。他们太讨喜了,也不能让他们的角色成为极端的大反派,他们只能是控制欲强的父母,让人爱恨交织。
微妙的平衡在电影的彩蛋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彩蛋是电影的点睛之笔。
一年后,马继业以705分的高分进入心仪的体育大学就读,马成钢夫妇在电视机前看儿子比赛,奈何马继业连第三梯队都没跑进去,被马成钢“吐槽”了。
气氛一片和谐,很容易让观众以为:马成钢夫妇已经与儿子“和解”了,马继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屏幕外的沈马CP粉更是一片欢腾,因为马成钢夫妇“发糖”了。
马成钢举起泡着枸杞的红酒杯与春兰干杯,暗示着大儿子二儿子都“养废了”,再来个老三吧。
电影在夫妇的情趣打闹中结束。
本质上说,《抓娃娃》是一部很残酷的电影,笑声背后很残忍。
难怪现在有网友说:生孩子就是某些人的刮刮乐,自己做不到,却还想开出大奖来。
这也是电影最大的讽刺——马成钢和春兰付出自己全部的生活演这出戏。他们想做一对好父母,却把自己搞成了“假父母”。因为和孩子的关系,只剩下了KPI。没有一刻是坦诚和轻松的交流。想想看,一个家庭里只有冷冰冰的读书,对孩子的期待从头到尾只讲回报率,家长们都在拿腔拿调地装着宏伟和高大……那么你真的相信,最后能收获到爱吗?
《抓娃娃》看似风格夸张荒诞,却将视角落在了现实意义上的教育中。用首富这种虚无缥缈的头衔做大框架,让被捆住的马继业,至少在人生选择节点上,有后路可退。但,现实中的孩子呢?舍弃最喜欢的专业,不惜用一个个谎言来圆,让他的生活所有细节展现在父母的眼里,这样的人长大后真的能够做一个“感情健全”、适应社会的人类吗。我想,答案自在人心。
至于更多的彩蛋和细节,还是留给未观影的观众,进影院自行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