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文章里面,通常把欧美相提并论,然而近几十年欧洲早就落后美国太多,欧洲已经不是二战前那个充满创新活力的欧洲了,而是一个垂暮的老人。
虽然自媒体喜欢唱衰美国,但实际上美国依然强大,仍旧保持活跃的创新能力,国力蒸蒸日上,如马斯克搞的星舰革命,英伟达的AI革命,集中了当代最前沿的科技,都在热火朝天的进行。
相反,欧洲才是那个应该被唱衰的老人,二战后的欧洲基本没有什么重大发明,都是在老旧的产业上修修补补,表面看起来没有和美国拉得很远,主要是他们可以从老美市场购买各种高技术产品。
像晶体管革命、半导体革命、互联网革命、人工智能革命等,这些重大的科技突破都是美国人完成的。欧洲就是托克维尔所说的那种旧制度,北美大陆才是所谓的新世界。
当马斯克的星舰不断取得成功的时候,欧洲现在就剩一个欧空局的阿丽亚娜火箭,日本也就搞了一个H3火箭,但是这些国营机构的研发速度缓慢,官僚作风拖沓,技术复杂,价格昂贵,迟早会失去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反而是中国的民营火箭成功后,却是可以和美国星舰扳一扳手腕的,欧日直接就出局了。
欧洲为什么失去了活力呢?主要是欧洲二战后实行的经济模式,过分看重社会公平,高税收高福利,失去了效率。后果就是欧洲的经济体制过分稳定,新兴企业发展困难,在新技术新产业领域逐渐落后。
从风险投资领域看,中国现在仅次于美国,长期位列全球第二,欧洲也就英国的风投相对活跃一点,整个欧洲大陆所获得的风投资金都比较少,创业领域也不活跃。
欧洲的融资传统上靠的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又比较倾向于那些成熟公司,创业公司的高度不确定性让银行感到厌恶。英美的融资更多靠资本市场,对创新企业的容错性更强,有利于促进创新经济的发展。
欧洲看起来是百年老店很多,那是因为新兴企业发展困难,像德国的什么奔驰宝马之类,都是一百年前创立的老牌企业,出现在那个野蛮自由主义的时代。对于非常烧钱的互联网产业、消费电子产业以及现在的私人航天产业,德国都缺席了。
而美国在金融上的优势就很明显,硅谷的发展相当烧钱,一旦某个企业展现出技术优势,哪怕前期在烧钱,资本也会迅速涌入,将其市值推向高峰。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这些公司都是在这种模式下迅速壮大的。
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和特斯拉公司也得益于这样的模式。美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靠的就是小公司成长壮大的过程来拉动的。虽然风险投资成功率不高,但是培育成功一个公司,就会带来超额回报。
风险投资基金的活跃,带来了美国源源不断的的创新动力,这就是美国经济保持长期增长的内在动力。
欧洲主要靠百年老牌企业来扛大梁,这些大企业害怕创新中的失误,宁愿求稳,在技术细节上微创新。不想过分冒险,若是百年企业垮掉,伤害太深。
日学习的也是欧洲模式,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像是蜗牛在走路,表面上看似稳如老狗,实际上是举步维艰。因此欧日的选择路径,就是保证老牌企业大到不能倒,另一方面等待美国出现什么创新后,及时跟进或直接引进美国的技术。作为美国的盟友,他们引进美国技术时没有太多限制。
那么欧洲为什么不扶持新创企业发展呢?第一就是太烧钱,欧洲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少,没办法像美国那么烧钱;第二个原因就是高税收高福利的社会,对小微企业发展不利,小企业很难交那么多的税,也难以负担沉重的员工福利。
高税收高福利实际上对大企业有利,大企业有前辈打下的基础,它负担得起这个税,新创企业则不行。
这注定了未来欧洲依然会是一个跟随者的角色,美国仍为引领科技创新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