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领导苏联长达18年,仅次于斯大林。
他刚从赫鲁晓夫手中接过苏联最高权柄后,对苏联模式进行了短暂且有成效的改革。
勃总执政前期,苏联实施了所谓的「新经济体制」改革,苏联的经济实力翻了一番,苏美之间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这段时期,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提高,社会更加稳定。
但晚年的勃列日涅夫由于身体多病,思维混乱,已经被背后的利益集团“支配”,留下许多治国败笔。
总结勃列日涅夫的失败:
一是对内搞泡沫经济,靠卖油气资源度日,超高的国民福利成为负担;
二是搞霸权主义,发动战争,入侵「帝国坟场」,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对抗,高额军费支出成为压垮苏联财政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是部下势力壮大,勃总遭反噬,无力管束强力部门,“傀儡”状态使苏联发展处在停滞;
尽管勃列日涅夫被视为苏联灭亡的真正掘墓人,但他的起点还是不错的,苏联不是没有机会做出改变。
1964年10月,当心大的赫鲁晓夫还在黑海边悠哉悠哉享受假期时,以“灰衣主教”苏斯洛夫和克格勃大佬谢列平为首的苏联利益集团正在密谋叛乱。
勃列日涅夫作为赫鲁晓夫的亲密战友和忠诚小弟也参与其中。
于是,赫鲁晓夫被迫“自愿退休”,跟随他十几年的小弟勃列日涅夫摇身一变成为了苏联新任话事人。
相信此时的勃列日涅夫也是懵逼的状态,因为在反赫联盟中,他并不是核心。
勃列日涅夫既没有“灰衣主教”苏斯洛夫的谋略狠辣和精于世故,也没有克格勃大佬谢列平的锋芒毕露和野心勃勃。
多年以来,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天生胆小且平庸的“老实人”。
比如在废黜行动中,两位带头大哥让勃列日涅夫去给他的主人赫鲁晓夫打电话,诓骗他回莫斯科处理紧急事务。
结果勃列日涅夫听到后就萎了,满头大汗、脸色苍白,他真的害怕。
但迫于无奈他还是胆战心惊的给赫鲁晓夫打了电话,直接把自己的恩人推倒了陷阱之中。
在赫鲁晓夫宣布“自愿退休”后,苏斯洛夫和谢列平两方势力没有拼出一个胜负,反而是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法:既然都坐不上话事人的位置,那就共同推举个傀儡代言人上台吧。
自带「平庸、无能、胆小、老实」人设标签的勃列日涅夫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从此,勃列日涅夫开始了18年的执政生涯。
赫鲁晓夫事件的发生,对于苏联来说是命运的转折。
苏联在这一刻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有可能变好,也有可能变坏。
全看勃列日涅夫和他背后的利益集团如何选择了。
不幸的是,苏联走向了后一种道路。
其实毫不意外,利益集团的首选自然是「利益」。
而作为利益集团推出的总代表,勃列日涅夫就成了后来那场历史大悲剧的所谓”真正制造者”。
但勃列日涅夫真的是一个无能的“草包”吗?
是也不是。
尽管苏斯洛夫和谢列平等大佬一直把勃列日涅夫当成“过渡性”人物。
可事实却证明,勃列日涅夫是懂扮猪吃老虎的。
他上台以后,凭借憨厚的外表装老实人、对平民他演出一副亲民形象、对利益集团他委曲求全、如履薄冰。
他装的太好了,把所有人都装进去了。
为了麻痹苏斯洛夫和谢列平两方势力,他很有自知之明地要求同志们不要称呼自己为“领袖”。
面对所有同事,他表面都秉持着“笑迎天下客”的一贯思想,让所有人都对他放下了防备之心。
苏共大部分人都把他当成了谢列平这样的青壮派上台前的过渡人物。
然而,表面唯唯诺诺的勃列日涅夫暗中却不断做着排除异议、安插亲信的各种事情。
他在龙兴之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亲信们一个个被他提拔到了苏共中央,且个个身居要职。
苏共中央鼎鼎大名的「第聂伯黑帮」和「校友会」两个小团体逐步建立起来,这两个小团体成为了勃列日涅夫扫除异己、掌控大权的左膀右臂。
仿佛转眼之间,苏共官员们突然就发现勃列日涅夫已经大权在握了。
曾经要取代自己的谢列平、干预自己的沃罗诺夫、波德戈尔内、米高扬等人也很快就从苏联的政治局和中央主席团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刻,勃列日涅夫已经大权独揽,苏联的集体领导制再次被晾在了一边。
而以「第聂伯帮大总管」契尔年科、安德罗波夫为首的勃总亲信逐渐崛起为苏联的新一代利益集团大佬。
按理说扫除异己掌握大权后,可以安心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将自己的治国理论发扬光大。
可惜,抱负和韬略勃列日涅夫都没有。
他只想安安稳稳过好自己的幸福生活,用他的话来说:「改什么革啊,维持现状就好了。」
屠龙者终成恶龙,勃列日涅夫和他的「第聂伯黑帮」成了苏联最大的吸血鬼,从他这里开启了苏联「全面贪腐」的时代。
你说他是草包吧,他还把苏斯洛夫和谢列平等大佬阴了;
你说他不是草包吧,他还把苏联带进了死胡同。
那只能说,勃列日涅夫的梦想确实是在荣华富贵中安稳度过自己的余生,至于苏联保持不散架就算超额完成任务了。
在他年老体衰、思维混乱的最后几年里,「第聂伯黑帮」也彻底失控,契尔年科和安德罗波夫成了帝国的实际控制人,勃总再次被人当成了傀儡推在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