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端州区把“全域服务”城市治理体制改革作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以岩前社区为试点的“城市大管家”项目引进保利物业,以“党建+网格+智慧”全域化治理体系为核心,通过环境综合整治,链接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工程、特色产业导入等管理服务。项目开展以来,为社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日前,记者进行现场走访。

物业工作人员在岩前社区宝环大道开展日常巡逻。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炯明 摄
名企进驻破解岩前管理难题
9月,岩前社区宝环大道的勒杜鹃已然盛开,为社区换上了“新衣”。而在7月,岩前社区“城市大管家”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启动,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新路径,通过全域服务治理,激发岩前社区内生活力。
岩前社区是2013年端州“村改居”后成立的社区,常住人口约1900人,商户总数为334家。主要的产业是民宿,但也成为社区矛盾、纠纷的主要来源。
岩前社区党总支书记何锦源表示,岩前社区商户多、游客多、务工人员多,人员构成十分复杂。另一方面,历史原因导致社区在日常管理上存在机制不成熟、队伍配置不专业、运维成本不平衡等问题。
为了破解这些管理上难点,端州区创新探索央企助力“村改居”社区建设新模式。以岩前片区作为试点,引入保利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全域服务,打破各部门条线独立管理模式,实行专业化管理,探索社企合作共赢的市场机制。
今年6月,保利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肇庆端州分公司进驻前,走访社区居民、商家,了解到车辆乱停放与流动商贩是管理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物业方首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多部门联动,发挥社区“大党委”作用,打造“一核多元”治理体系。其次,双方还拟定共建方案,撰写《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端州区岩前片区商户经营行业规范》、修订《岩前社区居民公约》,首先从制度上规范社区管理。
社区“面子”“里子”得提升
在宝环大道内,物业工作人员驾驶电瓶车巡逻;崭新的摆渡车在站点等候游客;保洁人员仔细做好主次干道清扫……在物业科学管理下,岩前社区迎来发展新篇章。
记者了解到,岩前社区“城市大管家”全域服务治理新模式,由保利物业为社区提供综合秩序维护、环卫保洁服务、绿化养护管理、市政设施维护等服务。以综合秩序维护为例,保利物业采取轮班制度,确保全天候对岩前社区进行巡逻。
保利物业公司大湾区公司助理总经理葛志坚表示,经过综合管理,岩前社区交通秩序和商户无序经营等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违停车辆已由进驻前日均300台次左右,下降至集中整治期间违停50台次左右。”物业还连同相关部门开展品质检查,问题整改率达100%。
另外,物业还将原有的7座观光车全部更换成14座,共9台观光车投入使用,并调整发车频次,由原10分钟/班次调整为5分钟/班次,更好地解决了市民游客“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
在做好社区“面子”管理同时,社区基层治理的“里子”得到进一步夯实。社企双方党组织搭建“星火”党建共建阵地,建立“星火哨兵-星火站-星火连”工作体系。由居民小组党员和国有物业企业党员、专业工作人员组建党员网格队伍,每日巡查网格发现问题,收集商家、居民意见建议,形成民生微事清单和难点清单,并会同街道和职能部门完成清单,让社区管理问题在萌芽状态解决。
奖惩机制保障管理成果
岩前社区的变化,居民和商户看在眼里,喜上心头。倚岩小馆工作人员邓先生跟记者讲,现在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及流动商贩无序经营的问题有了显著的改善,整体效果令人欣慰。“感觉整体经营环境有提升。不过,一些细节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期待未来能进一步优化。”他说。
为保障“城市大管家”落地质量,端州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职能部门全力支持,强化试点项目履约监管并建立退出机制,采取“不定期突击考核+月度抽检考核+年度综合考核”办法,以“统筹部门+业务部门”的检查模式,重点考核安全事故、服务质量、运营收入等内容,对服务质量不达标、考核不过关的服务商启动退出机制。
同时设立激励措施,指导岩前社区党总支会同国有物业企业明确保底运营收入标准,在超过保底收入部分设置企业服务费奖励,激励企业提升运维效能。
何锦源满怀期待地跟记者说,专业化管理将加快推进岩前半岛更新改造,不断完善社区功能、大幅提升社区品位,从而让文旅产业成为带动岩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乡村振兴的强势增长点。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严炯明
实习生 黄希临 潘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