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名知青:滞留北大荒41年,41年后战友来找他:跟我回京

宁含看历史 2023-11-30 07:46:12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知青,老一辈人对这个词会更加地印象深刻。

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大有可为,大批的知青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地上山下乡。

这些年轻人,拿起锄头,慢慢开垦了中国一片又一片的土地,直到最后,仍旧有知青留在那片肥沃的土地上。

中国的最后一名知青留在 北大荒41年,直到战友的出现,才对着他说了:“邹雪生,跟我回京吧。”

邹雪生是如何到的北大荒?在北大荒经历了些什么?

下乡

邹雪生出生在一个军人的家庭,在建国以后,一家四口便定居在北京,过着平淡且安稳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特殊的原因,邹雪生的父亲被通知不能留在北京,需要即刻回到江西的老家当中。

邹雪生就此与父亲分别了,邹雪生的母亲是十分地痛苦,整日都因为这件事郁郁寡欢。

过了没多久,邹雪生的母亲便撒手人寰了,只留下一个17岁的邹雪生和一个5岁的弟弟。

邹雪生当时正在初中读书,父母离开,又赶上了当年的知青下乡活动,需要到北大荒去开荒。

北大荒是什么地方,大致来讲就是黑龙江的北部地区的荒地,在那个苦寒的地方却有着孕育一切的黑土地。

邹雪生的人生很是迷茫,父亲离自己千里之外,母亲已经天人永隔,现在身边只有一个弟弟,如果去开荒或许还有着一个生活落脚的地方。

于是他应着安排,打算带着自己年幼的弟弟一同到北大荒劳作,收拾好东西,带着弟弟便一路北上。

两个孩子的心里很是苦,倒不是因为怕累,而是去往黑龙江的路上很多人都要父母送行,而自己的身边只有自己年幼的弟弟。

看着每个父母脸上或是自豪或是担忧的神情,他也会不由地想到,如果是自己的母亲与父亲,在临行前会对自己说些什么。

想得越多邹雪生便越感神伤,于是便伸手搓了搓脸,让自己从那种忧愁中抽离出来。

随后便将弟弟往身边拢了拢,之后,身边只有弟弟了。

一路北上风光很多,但是越北的地方就越来越荒凉,邹雪生的心情复杂,直到到了黑龙江,主要的困难就来了。

由于弟弟太小,根本就不符合下乡上山的规定,于是弟弟直接被遣返了回去。

这个时候邹雪生是五味杂陈的,弟弟太小不用受北大荒的苦寒,但是回去后弟弟怎么样自己也不知道很是担心,而且弟弟走了就剩自己一个人了。

不过邹雪生想着自己要建设祖国,只要祖国越来越好,弟弟也会越来越好,所以只要自己能定下心来就好。

很多知青在到了北大荒后很是兴奋,看着没有开发北大荒,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这种建设国家的事情,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

邹雪生在知青中与所有人畅想着未来,未来的路不管有多苦,在大家的努力下,都能一一搞定,算不得困难。

邹雪生跟着知青的人群进行了分配,邹雪生被安排到了采石场进行工作。

与他一起的知青年纪与他也差不了多少,而且每个知青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在聊天的时候总会有说不完的话题。

有时候他们谈论中外名著,有时候也会说一说围棋与萨克斯,北大荒的天很高,就像是知青们的心。

邹雪生在自己的身边也是少不了知己朋友,都有着同一个目标,年纪相仿,知青们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而在北大荒的生活总是困难重重的,在刚刚步入这片土地的时候,就有些知青明显感觉到不适了。

解决万难

由于北大荒地处偏僻,贫瘠与苦寒,让很多人都感到了水土不服,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知青们并未将这些放在心上。

因为最为难挨的就是北大荒的气候,北大荒处于风口,紧挨着小兴安岭,寒风从旁边灌了进来。

刺骨的寒风吹着每一块土地,恨不得将整个大地冻裂,最为可怕的是这样的寒冷天气占据一年的三分之二的时间。

不过,在剩下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内,也并不是什么好时段,温度上升后各种毒虫与野兽在北大荒肆虐。

在这片土地上还有神出鬼没,不易被察觉的沼泽,一旦陷入,后果便是不堪设想。

当时的科技还没有现在发达,开垦土地都需要人力开垦,所以这一望无际的田野一眼望去,全部是一排又一排的知青。

每个人在劳作的时候都是使足了力气,很快身上就被汗水湿透了,在寒冷的天气里,这种汗水黏腻感也不好受。

若是停下来,脱去外衫,寒风便直接钻进衣服内,刚才汗水变得冰冷刺骨,所以手中的锄头就不能停下来。

邹雪生在晚上搬运东西的时候,也是如此,刚开始他还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在劳作结束后邹雪生的身上已经变得十分僵硬。

邹雪生一头倒在了宿舍,身边的人看出来了他的状态不对,赶紧为邹雪生取暖,这个时候邹雪生的身上才慢慢地恢复了知觉。

邹雪生在这个寒冷的北大荒有着一个知心的朋友叶明,夜明性格爽朗心直口快,为人也十分地热心肠。

平时邹雪生便和叶明一同劳作,几人在劳作的时候一起聊天开玩笑,手中的活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大半。

叶明这个大大咧咧的人在心中也有着一块柔软的地方,那就是他暗恋的女知青。

他性格大大咧咧,但是却将所有的腼腆与害羞都给了那个女生,平常叶明甚至不敢去看一眼自己心上人。

但是两人在一起时,叶明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明亮的光,不过这份光在不久后便消失了。

那个女孩子回了北京,叶明与她之间便成为不可能,因为谁也说不准叶明什么时候能回去。

邹雪生便与叶明在这片土地上继续耕耘着,期盼着未来,很快,叶明回北京了。

两人的分别让邹雪生又回到了一个人的生活,邹雪生时常看着叶明留给自己的钢笔发呆。

邹雪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看着这只钢笔,时间便很是狡猾地溜了过去。

不是邹雪生太入神,而是身边没有人叫醒他,已经回去了一大批的知青,房间也显得十分冷清。

曾经这个房子里面挤满了知青,吵闹打斗的声音恨不得将这个小屋子的房顶掀开。

可是如今这人都走了,没有说话的人,终于安静下来,邹雪生还有些不适应。

回过头看看这个自己居住多年的小宿舍,原来有这么大,怎么自己之前没有这种感觉呢?

邹雪生在北大荒表现好,从基层干到了班长,叶明离开时说相信邹雪生能做到司令员的位置。

虽说是一句玩笑话,但是邹雪生每次想起来都感觉内心酸酸的,十分不是滋味。

时间过得很快,邹雪生再次回到自己第一次见到北大荒的地方,这里与以前不一样了。

从前贫瘠寒冷的土地如今已经是肥沃的黑土地,拿出双筷子,直直地扎进土里,似乎也能让筷子长出新叶。

土地变得肥沃了,身边的人却越来越少了,以前每次站在这片土地,身边的朋友你一嘴我一句地永远说个不停。

开荒成功了,大家憧憬的未来有了,也是时候回去了,每一个人都回去了,自己能去哪里呢?

母亲去世了,父亲与弟弟远在老家,自己也许只能一辈子与这片土地在一起了。

邹雪生计算着自己的人生,也许是时候该娶妻生子了,于是邹雪生便与当地的一名女子结了婚。

人生多变

邹雪生与妻子生下了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儿,但是生活过得并不幸福,一切源头还是没有钱。

原本在当时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了,但是首先发展的是沿海地区,远在黑龙江的邹雪生自然没有吃到红利。

邹雪生的一家生活来源就是那片土地,所以邹雪生的一家过得十分拮据,夫妻俩人也是时常吵架。

两人终于在这样的生活中过不下去了,两人便离了婚,结束这段不幸福的婚姻。

孩子原本是读书的年纪,却因为交不起学费,只能辍学在家,在看不到希望后女儿便直接去往了广东,想打工谋求生活。

转眼间,邹雪生又单身一人了,原本以为有了家庭,自己便不会孤独,但是婚姻又哪有那么简单。

在那批知青中,只有邹雪生没有返乡成功,每天靠着这点土地过活,有了吃了这一顿就要为下一顿发愁的邹雪生慢慢变得有些麻木。

身边的老乡朋友在见到邹雪生如此地孤独,便想介绍一些适龄的人,让两人搭伙过日子。

但是邹雪生实在是太贫穷了。以至于很多人在得知他的情况后便没有了下文。

邹雪生的困难一重接着一重,邹雪生自知道现在的生活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于是邹雪生承包了一块地,想着靠着这块地赚点钱,但是又让他赶上了天灾。

偌大一块农田,颗粒无收,最后邹雪生欠下了上万的外债,让他的生活雪上加霜。

无奈之下,邹雪生去做了一个一般人都不愿意做的事情,那就是看守农机的工作。

这个工作赚得不多,还有些危险,因为这个工作在荒地上,需要过夜,晚上还有狼出没。

但是现在的邹雪生没有任何的选择,冷了在旁边拾点柴火取暖,饿了就吃自己带的咸菜,和已经干得发硬的馒头。

吃完馒头咸菜的那一天是新年。

后来邹雪生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由于年龄已经不小了,所以很多工作都做不了很长时间。

邹雪生本身长得就十分瘦弱,但是常年劳动,还是有些力气的,所以找到了一个在工地搬水泥的工作。

本以为自己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自己的一生便永远地被遗忘了下去,直到一个电话打破了邹雪生的悲苦人生。

2008年,夏天,邹雪生正在搬运水泥,突然手机来了一个电话,邹雪生便艰难地将身上的水泥稳了稳。

佝偻着后背掏出了手机,邹雪生还未说什么,那边的声音让邹雪生的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起来。

“你还记得我吗?我是叶明,过了奥运会,我去找你!”

是叶明,是自己曾经自己最好的朋友,一瞬间,邹雪生的回忆突然回到了几十年前,与叶明一起劳作,一同讨论该如何讨女孩欢心,一起汗洒大地脸上却洋溢着笑容的那一刻。

原来叶明一直记得自己,两人因为多种原因,已经很多年没有联系了,但是叶明一直都在寻找邹雪生。

直到通讯发达了,叶明才找到了多年前下乡的老班长,两人在交换地址后都在等待着见面的那一天。

叶明多年后再次踏上了北上的路,两个昔日的好友终于见面了,但是这一见,叶明热泪盈眶。

一个是见到邹雪生十分的激动,二是见到邹雪生破旧的家,十分心疼,他告诉邹雪生自己要将他接回北京,随后便将身上仅有的钱都给了邹雪生。

可是邹雪生是当年的下乡的知青,在那里居住多年并没有身份证,要想回来就要走正规程序,可是知青早就已经是过去式,帮知青办理相关手续的知青办也早就没有了。

回了北京的叶明联系了当年的知青,一同想办法,在劳资科开了一张证明。

为了万无一失,叶明开了两千对公里的路,将这张证明亲自交到了邹雪生的手中。

叶明又给了邹雪生一些钱,留着应急用,还安排邹雪生将户口落在当年的知青的户口下。

这样邹雪生就有北京户口了,就能名正言顺地留在北京,与邹雪生落户的还有 邹雪生的女儿。

知青知道了以前的老班长回来了,纷纷为邹雪生置办生活用品,让他在北京能够过得好一点。

结语

我们要记得那些为我们作出贡献的人,让他们坐上新时代的列车,一同看我们繁华的现在。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侵则必删!

8 阅读:1827
评论列表
  • 2023-12-03 20:21

    阅读后有点说不出来的感觉。邹雪生牺牲了他所有的青春,换来的只有怜悯和同情。但如果邹雪生是土生土长的北大荒人,他的一切也似乎合乎情理。我该为他是北京人而鸣不平呢?还是为土生土长的北大荒人,而感到这一切都很正常呢?

  • 2023-12-03 07:27

    想想也搞笑也心疼

  • 2023-12-03 16:23

    笑不出来,只有面对。

宁含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