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生活记录#\u0002
发动一场战役有时候跟做一个项目一样。我要赚得多少利润(战役目标)、我准备付出多少成本(军队)、项目不成功的话,我的止损线(可以接受的损失)在哪里。搞清楚这几个问题,就可以大概知道如何安排斯大林格勒战役了。
首先,战役目标。可以说大方向是基本成功的。
根据巴巴罗萨计划的规划,南方集团军群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目标,占领基辅之后,将向顿巴斯和俄罗斯大草原进军,最终跨过伏尔加河,抵达A-A线的南方终点阿斯特拉罕。这其中还包括占领第聂伯河流域、刻赤半岛、高加索地区,以及哈尔科夫、罗斯托夫、斯大林格勒、塞瓦斯托波尔、巴库等关键地点/城市。
怎么说呢,这个战役目标还是没问题的,至少远景规划的有模有样,做过项目的都知道,项目开始的时候,最乐观的估计还是要有的。毕竟,巴巴罗萨计划里的三路大军,只有南方集团军群达成了第一阶段战略目标,有资格进行第二阶段战略规划。
以及,北方集团军群离攻下列宁格勒的目标还遥遥无期;中央集团军群被钉死在勒热夫突出部,只能说有觊觎莫斯科的机会。另外,南方集团军群如果真的抵达阿斯特拉罕,完全占领乌克兰和高加索全部地区,不仅可以掐断苏联的石油供应,也有机会把伊朗拉进轴心国。之后只要采取守势,不让苏联获得乌克兰的人力和高加索的石油,虽说不见得能让苏联投降,但是逼迫苏联原地停战倒是有可能。至于从伊朗方面向东南发展,配合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打下埃及,那就太遥远了,这里不展开。
但是,虽然战役目标大方向是成功的,小胡子(希特勒的简称,下同)又犯了赌徒毛病:爱冒险。明明可以循序渐进,非得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我全都要,这种贪多嚼不烂的性格贯彻二战始终,换了一个人,也未必有解决办法。
其次,付出的成本\投入的军队,是不够实现战役目标的。
光靠把南方集团军群拆成的A、B两个集团军群,是不够完成全部战役目标的。
解决方法有:
一,提前让施佩尔上位,德三境内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度,毕竟,在1942年下半年,南方战线多几个装甲师,是有可能改变局部战局的。
二,提前启用被俘的弗拉索夫,“俄罗斯解放军”虽然战斗力堪忧,但是扫荡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以及白俄罗斯地区还是足够的,在1942年战局未明的情况下,可以多利用一些俘虏的人力资源也是有作用的。
三,北方集团军群既然无法拿下列宁格勒,那就在保持一定限度的围城之外,调拨几个师给南方集团军群,虽然把霍普纳的第四装甲集群给南方集团军群不现实(后勤压力太大),但是多来几个步兵师守住侧翼防线还是可以的,毕竟仆从国的战斗力确实差点意思。
四,把南方集体军群统一给曼施坦因指挥,第六集团军的换人指挥,保卢斯这种画图参谋,更适合待在后方总参谋部,一个身在前线却有洁癖的指挥官,是无法得到属下官兵的拥戴的。保卢斯的替代者可以选择冯.阿尼姆或者冯.莱因哈特。
五,鉴于南方集团军群兵力小于对面苏军(200万对300万),多打歼灭战、少打击溃战,不以一城一地得失为标准,充分发挥装甲师在乌克兰大平原上的机动性,哪怕是机动防御。再歼灭苏联300万军队的话,南方战线有可能提前崩溃,甚至带动苏联别的战线崩溃(填线部队不够了)。
其三,划定止损线,战役失败怎么办。
实际上战役失败之后怎么办,曼施坦因已经给出了最优解,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打出了惊人交换比,稳定住了南方战线。但是止损线德三没有做好。
如果斯大林格勒战役注定要失败,A集团军群和第六集团军只能二选一的话,优先保证第六集团军。毕竟刻赤半岛在手,A集团军群从海上也能撤回一部分,山地师也没什么装甲车重武器,人能回来就好,第六集团军要是能保住,哪怕用来打库尔斯克战役,胜算也能高一些。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
总结,孙子兵法曰:未料胜,先料败。做好上面三条,再打斯大林格勒战役,运气好了可以大胜,运气不好也不会如现实中那样损失惨重,差点让南线开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