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的一生,也是够坎坷的!
绝过食,遇过刺,以略微劣势与总统之位失之交臂。
后来又被人揭发,说他参加大选时违反了公选法,前不久还收到了“警告信息”,说有人准备行“刺”他。

但他还是毅然决定与尹锡悦斗到底,还要参选下一次总统大选。
说句实话,就“坚持”这一项品质来说,还真的很让人佩服。
如果换作我们的话,或许在遇袭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吧。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李在明的坎坷之路还在继续。
没错。
他又一次遇袭了。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究竟是谁干的,与尹锡悦又有什么关系?

本来遇袭的后果是什么,对可能到来的韩国大选会有怎样的影响?
我们逐一来看看。
当地时间3月27日,李在明前往庆尚道视察最新的山火情况,探访了居民的临时躲避地,以表示对他们的慰问。
值得注意的是,首尔高院改判他无罪之后,他就立刻返回了自己的家乡安东市进行慰问活动,而且还“跪地”与居民们握手,态度十分诚恳,也非常亲切。

显而易见的是,他一直在打造一个亲民形象,包括此前的绝“食”活动,以及慰问客机事件的安排,意图都是如此。
然而在27日的慰问活动中,当他从建筑物中走出,与志愿者打招呼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一名穿着黑衣、戴着口罩的男子朝他走来,他本来以为这名男子可能是来打招呼,或者“借道“从他面前走过而已。
可没想到的是,他忽然挥起手中的外套,向李在明的脸和上身砸去。
动作发生后,随身的保镖立即采取了行动,将这名男子制服。
但为时已晚,该男子的袭击行动已经完成。

这些保镖的反应确实太慢了,他们只注意了李在明的身后,却没有关注他的面前,可他前一次遇袭的时候,不也是从面前刺过来的吗?
所以保镖们显然没有吸取教训,这究竟是他们疏忽大意呢,还是故意为之?
幸运的是,保镖们的反应虽然不及时,但很快就制止了袭击者的行动,李在明没有大碍,只是面无表情地与民众握手后乘车离开。
怎么说呢?
从这名男子的袭击方式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想完全了结李在明,只是想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否则他定然不会选择外套来充当作案工具。

但是既然发生了袭击案,就应该来分析一下这名黑衣男子的主观动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对李在明有什么恨?
首先,从他的袭击手段上来看,他绝不是受人指使。
相信很多朋友们看到这一消息后,会认为是尹锡悦指使的,或者说至少跟韩国“执党”有关。
但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有人指使的话,那么幕后之人定然是想让李在明从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那么选择的作案工具也就不可能是一件衣服,甚至包括作案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都会经过精心策划,可这名黑衣男子的行动显然只是个人行为,因为太过于粗糙,没有精心计划过的痕迹。

其次,他作案时也戴着口罩,说明他并不想让周围的人将他认出来,因为他也知道这么做是错的。
另外,这多半与近期的弹劾案有关。
虽然说李在明遇袭与尹锡悦并无直接关系,但可以想见的是这名男子定然是尹锡悦的支持者。
由于自己支持的总统被弹劾,而且在他看来,李在明咄咄逼人,多次利用在国会的席位优势来向“执党”和宪院施压,所以他想给李在明一个警告,这才策划了本次行动。
有没有这种可能?
当然有。

尹锡悦支持者的情绪是很激动的,此前甚至发生过自“焚”事件,更别说用衣服来袭击李在明了。
这也是韩国目前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朝野纷争已经蔓延到了民间。
那么这名男子的结局会如何?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他的这一行动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而且主观恶意也不深,多半不会被判“刑”,要么就是拘留几天,要么就是警告一下了事。

话到结尾,李在明遇袭后的表现有点深意,“面无表情地握手后离开”。
说明他并没有被这次袭击吓倒,他要通过这一冷静、镇定的举动来告诉民众:相信我,我才是那个临危不惧的最佳总统人选,尹锡悦差远了。
可以想到的是,他的这一举动又将把韩国的舆论引向一个更有利于他的方向,为可能到来的总统大选做准备。

对于李在明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尹锡悦被弹劾下台,他就会立刻开始下一步行动。
那么大家认为他会如愿以偿吗?
他能弥补上一次大选的遗憾吗?
您对他的印象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