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
男女主人公与坎坷命运顽强抗争的勇气以及对爱情忠贞不渝,相濡以沫的诠释,让知青朋友让世人唏嘘不已。
阿康是一个上海知青,68届初中毕业生。1969年3月,随着5800名上海知青一起来到珲春县插队落户。1977年招工,当上了工人。由于阿康肯钻研,解决了生产中的几个革新改造,深受领导的重视,好几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阿萍是一个珲春知青,从小在珲春长大,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珲春人。阿萍快人快语,健康活泼,性格特别阳光。
70年代末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他们俩在别人的介绍下,认识并相处了。阿康是一个性格比较内敛,话语很少但心里有数,表达感情不是靠说,而是靠行动来打动人的那一种男人。而阿萍却是有什么说什么,心里有话不会存到第二天说的姑娘。一个内敛,一个外向,正是因为两个人性格的互补性,居然让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走到了一起了。
阿康有上海男人的细心,特别体贴人,时时事事想着阿萍,大家知道,70年代的东北男人,一般是不干家务活的,俗话说是“甩手掌柜”。而阿康什么家务活都帮着阿萍干,买菜做饭,样样在行,还能够烧出一手好吃的上海菜。虽然平时话语少了一点,但说出来的都是让阿萍高兴的话。
寒冬腊月,阿萍上下班路不好走,不管有多么晚,阿康都会去接送。回到家,两个人虽然冻得呲牙裂嘴的,但阿萍心里高兴啊;春暖花开的时候,阿康会用自行车驮着阿萍,带着好吃的食品,到近郊去远足;夏日炎炎,阿康会问寒问暖;秋天了,阿康会把甜甜的水果送到阿萍的嘴边。。。。
那个时候,阿萍感到特别幸福,她逢人就说:“我丈夫虽然一没有权。二没有钱,但是他爱我,对我好,时时处处的想着我,我满足了!”
1980年,他们俩爱情的结晶诞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子,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儿子从小就乖巧听话,从来没有让大人操心过。
小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着。一家三口,虽然过得不算富裕,但其乐融融,家庭充满了幸福和温暖,让阿康觉得离不开阿萍,也让阿萍离不开阿康。
80年代,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好政策,同意知青子女把户口迁到上海。阿康想,现在我先把儿子的户口迁到上海去,把儿子安顿好了,以后夫妻俩退休了回到上海,这样既可以孝顺一下父母,也就可以到儿子家去安度晚年。阿康在憧憬着美好的晚年生活呢。
阿康的大哥大嫂是下岗工人,后来又重新找了一份工作,当时的日子也过得不太好,阿康的妈妈与大哥一起生活,房子是父母的财产,家里两室一厅,60多平方,住的条件还过得去。阿康的唯一选择,只能把儿子的户口落到奶奶家里,也就是大哥家里,否则没有第二种办法。但是,阿康的想法,马上得到大哥的反对,坚决不同意阿康把儿子户口迁到他们家,理由是怕阿康来抢房子。阿康说:“现在上海市政府有政策,知青子女户口可以回到上海的”,大哥说:“既然有政策,你们去找上海市政府啊!为什么找我啊?”为了以后怕有后遗症,大哥让妈妈把户口迁到妹妹家里,同时,把房产证改成自己的名字,这样户口和房产证就名正言顺归到大哥的名下了。
1994年,阿康夫妻俩到上海与妈妈和大哥商量迁户口的事情。大哥很生气,说:“你们到上海来,事先也不告诉我们”。阿康说:“我们不是来抢房子的,虽然老房子是爸爸妈妈的财产,从法律上来讲应该有我的份,但我们不会和你们抢的,只希望能够把孩子的户口迁进来就行,让孩子到上海来发展,这样我孩子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前途了。”大哥就是不同意,理由就是怕会有后遗症,阿萍说:”如果你们不放心,那么大家去公证处做一个公证吧!”,大哥还是犹豫不决。阿康说:“既然这样,我们不回珲春了,什么时候解决问题,什么时候再回珲春去!”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到公证处做了一个公证,公证书里写着:“阿康的儿子户口迁到大哥家,保证以后不会牵涉到房产问题,阿康夫妇和儿子以后也不会在大哥家住,大哥也不用负责阿康儿子的一切生活问题。”
事情好像有了这么一个结果。但是阿康回到暂借的出租房,实在是想不通,把公证书撕了,抱着阿萍痛哭一场,说“我也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想当年为了这个家的安定,我才去插队落户的,我在外面吃苦受累,现在不但没有得到父母,兄长的同情,反而把我拒之门外,难道就这样不顾手足之情?母子之情就这样没有了?是的,这两年我对父母的关心是少了一点,但这是我的错吗?父母遗留的财产子女都有一份,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公平啊?再说了,我也不是要争夺房产呀,只是想让儿子能够得到一个好发展呀!”阿萍对阿康说:“咱们回珲春去吧,珲春市这两年也发展得很快,旧房子改造,咱们也快搬进两室一厅的新楼房了,比上海生活容易多了!”这样全家又回到了珲春市生活。
阿康2004年因为得了脑血栓,又有高血压,就提前办了退休手续,阿萍也退休了。由于身体不好,阿康更萌生了回到上海去安度晚年的想法。
2007年10月份,全家到上海,在浦东租了一间不大的房子,每个月房租400元,凭着自己良好的素质,儿子也开始在南京发展起来。阿萍在浦东一家东北饭店找了一个包饺子的活,早出晚归,辛辛苦苦的奋斗起来。阿康身体不好,但是,时时刻刻想着阿萍,每天到时候就会去接阿萍下班。同时夫妻俩都办了上海市的暂住证。阿康拿到暂住证,爱不释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觉得自己又是上海人了。憧憬着什么时候能够正式成为上海人。阿康到上海就不想回珲春了,毕竟是自己出生的地方啊,到老了能够回来也是万幸啊。这也是叶落归根的情节吧,人之常情嘛!因为刚安家,生活上缺这少那的,去求大哥帮助,大哥说:“快回东北吧,别在这里住了,整天来麻烦我们!”兄弟俩怎么变成冤家了呢?阿康心里会平衡吗?
2007年年末,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每天阿康应该去接阿萍下班回家,这一天阿萍没有在路上碰见接她的阿康,阿萍也没有想什么,以为阿康有什么事情耽误了。再说了,包饺子的活整天都不能休息,特别的累,她回家就躺下了。睡了一会,阿康还没有回家,阿萍有一点着急了,出去找,想不到阿康躺在路边昏过去了。马上送到医院抢救,确诊是严重的脑出血,来不及留下什么话,第三天就去世了!
阿萍的天马上就塌了!原来想到上海来相夫教子,安度晚年,现在最亲爱的人没有了,这样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了?夫妻一场,共同走过了28年,这种感情,是和兄弟姐妹的感情完全不一样的啊,现在一切都没有了!自己的处境还得不到上海亲人的理解。
阿康的坟墓埋在了上海近郊,为了给阿康一个安慰,阿萍把阿康的上海暂住证与阿康骨灰一起葬了,但愿阿康生前没有如愿的期望,到天国去实现吧。阿萍想买一个双穴墓,到那一天可以和阿康埋在一起,但是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这个愿望没有如愿,阿萍感到特别的难过。好在阿萍的儿子特别出色,在南京一个大型肉食企业干得风声水起。
可是现在亲人没有了,阿萍也不能一个人在上海住啊!
第二年,阿萍自己一个人回到了珲春市新房子生活。她时时刻刻在想着阿康对她的好,阿康的音容笑貌怎么也不能从脑海里消失,想起来就哭一场,有的时候看见别人两口子快快乐乐的散步,阿萍就睹人思情,禁不住泪流满面。吃饭了,以前都是摆两双筷子,现在只能孤灯独影了,平时有一个头痛脑热的,也再没有人心疼了。
阿萍感到自己对不起阿康,虽然阿康没有了,但是自己不能守在阿康的身边,让他自己一个人孤孤零零的躺在异乡,每当清明节或者过年,自己只能在珲春的路边给阿康祭奠烧纸。离阿康几千里路啊,如果自己能够离阿康近一点,心里也有一个安慰啊,起码让阿康心里感到不落寞啊,心里实在是不忍啊!
阿萍给儿子打电话,一说话就是哭,对儿子说:“妈妈真的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真想从楼上跳下去算了,这样就可以去陪你的爸爸了!”儿子也哭着说:“妈妈,您不能这样,妈妈您不要活在别人的眼睛里,自己活得高兴就行!儿子会争气的,上海亲戚不是瞧不起咱们吗?我一定好好地工作,想办法在上海买一个新房子,接您去上海安度晚年,让咱们离爸爸近一点!”
阿萍由于长期悲伤过度,得了末梢神经炎,手脚发麻。儿子为了离妈妈近一点,想办法把工作调到长春,在一个大型肉食公司工作,担任行政管理工作,每个月工资也有一万多元了,公司领导特别看重他的能力,以后还会有更好的发展。儿子每天会给妈妈打电话,安慰妈妈说:“妈妈,您为了儿子,好好地活着,我会争气的,如果您没有了,以后我们在上海买新房子,让谁去住啊?我赚那么多钱,去孝敬别人啊?我知道妈妈不容易,在怀我的时候,身体反应特别大,吐了6个月,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为我付出得太多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一定会竭力报答的!”阿萍心里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故事说完了,我的心情是特别的沉重,让我说什么好呢?但愿阿萍的儿子能够事业发展得再好一点,但愿阿萍如愿以偿,买到新房子,早一点回到上海去,但愿阿萍能够离阿康近一点,想他的时候,就去探望一下,能够多陪陪寂寞的阿康,但愿阿萍身体早一点康复,快快乐乐的安度晚年!
但愿人世间多一份亲情,少一点冷漠。
哎,世界上所有的但愿,都能够实现吗?
夫君,你在天堂庇佑我
作者:何永根
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一位名人说过:什么是夫妻?相爱一辈子,争吵一辈子,忍耐一辈子,这就是夫妻。什么是家?家是夫妻共同经营的,编织着梦和酸甜苦辣的窝。
阿荣是上海知青,阿英是珲春下放干部子女。
1969年阿荣下乡到珲春县哈达门公社时,阿荣17岁,阿英13岁。
阿荣是一个高度近视患者,干农活不方便,铲地时分不清苗和草,经常把苗铲了,地里留下了草,也因此经常受到了生产队长的批评。阿荣那个急啊,这个时候,同一个生产队干活的阿英母亲特别同情阿荣,经常会铲完自己的一个垄,马上去接阿荣的垄。阿英当时13岁了,为了给家里挣工分,也开始参加劳动,阿英妈妈不去帮助自己的女儿,却去帮助阿荣,让阿荣感动不已。
集体户都是16-17岁的孩子,如果不是因为下乡,可能都在父母身旁撒娇,生活的一切都会由父母包办代替,现在远离大上海3000公里,由于不善于过日子,饥一顿饱一顿,经常揭不开锅。这个时候,阿英妈妈第一个想到的是阿荣。下放干部有工资收入,生活要比社员好多了,家里包饺子,烙粘火烧,或者吃其他好吃的,第一时间会偷偷地把阿荣叫到家里,让阿荣吃点好的加强营养。同时阿英妈妈把阿荣的缝补浆洗的活都承包了。
阿荣上海的家生活很困难,兄弟姐妹共五个,全靠父亲做裁缝养家糊口,所以平时不可能接济阿荣生活费。有一次阿荣病倒了,高烧不退,说起了胡话,当时阿荣连去医院看病的钱都没有。是阿英妈妈带着全家推着手推车,把阿荣送到公社卫生院看的病,期间阿英全家问寒嘘暖,帮助阿荣度过了难关。
由于阿荣视力不好,地里的活干不好,只能去出民工,14-15岁的阿英也开始关心起阿荣来,会经常帮助阿荣烧炕,帮助阿荣劈柴,收拾屋子。
那个时候 阿荣感到特别温暖和幸福,所以心里有什么不痛快,就会到阿英家去诉说;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会去找阿英妈妈讨教,后来干脆喊阿英妈妈为“妈妈”了。
其实阿英妈妈也特别喜欢阿荣,她逢人必讲,阿荣忠厚老实,踏实肯干,是女孩子能够依靠的男人。我想这也是阿荣和阿英最后结合到一起的原因吧,妈妈应该是他们的介绍人。
1972年,公社把会裁缝的上海知青聚集到一起,成立了公社“五.七”被服厂。阿荣说这是自己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在这个集体里,阿荣尽情地发挥自己裁缝的特长,同时也受到了大家的尊重与敬爱。
这个期间,阿荣和阿英也碰出了爱情的火花,经过六年的马拉松式的恋爱,在阿荣28岁,阿英24岁时候,瓜熟蒂落两个人在1980年举行了婚礼。同时在1980年两口子相继调到珲春县家具厂上班。
1981年一个漂亮可爱,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出生了,两口子起名叫阿娇。
1985年,阿荣被县服装厂厂长看中,调到服装厂当裁段。阿荣这个人本来就不会来事,平时沉默寡言,有的时候会对一些不公平的事情看不惯,还特别坚持原则,所以得罪了一些领导。某个领导就开始整他,想把他弄出服装厂,工作中处处给他穿小鞋。有一次,领导安排阿荣设计一批西服,阿荣和这个领导说,如果设计成日本式西服,样子新颖还省布料,当时主管领导答应了,可是成品出来了,由于东北人都喜欢宽袖的样式,销路并不好,领导要罚阿荣,阿荣说,这个式样在南方很受欢迎,并且承诺,自己会想办法拿到南方去卖的。结果这一批西服在南方特别受欢迎,很快就销完了。阿荣回来后,领导不但不奖励,反而更加排斥阿荣了。
阿荣感到很绝望,自己早出晚归,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不但没有受到奖励,却受到排挤,受到别人的欺负,这样的工作环境自己没法干下去了。于是他在90年代初办理了留职停薪,自己想到社会闯一闯。但是一进入社会,就感到钱并不是那么好赚的。无奈摆个修自行车的摊吧,可是好的地段早就有人占了,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份,好不容易找了一个角落,生意不好不说,每天还和城管人员打游击东躲西藏的,
这样下去怎么办呐?通过朋友的帮忙弄了一辆三轮车,蹬三轮车试试看吧。蹬三轮每天抛头露面的,风吹路宿的不说,一个大城市来的知青,在这边陲小镇迫于生活,干起了社会上最下等的工作,说实在的,阿荣的面子实在是下不去,为了自己一点面子,每一次蹬车前,阿荣都会好好地打扮一下,穿上自己喜欢的西服,戴上漂亮的红领带,上路为大家服务。
蹬三轮车赚钱也不是容易的,有一次大雪纷飞,路上积了厚厚的的一层雪,头天晚上阿荣受风寒感冒发烧,实在是起不了炕了,阿英心疼地说,今天你无论如何都不能去了。阿荣说,我不去蹬三轮,今天的生活费到哪里去讨?一家三口吃什么?这一天晚上阿荣回到家特别高兴,因为挣了20元钱,给了女儿2元钱零花,给阿英15元钱当生活费。
夏天的一个下午,阿英背着女儿去街道办事,在马路上看到前面有一个50多岁的老头吃力地蹬着三轮车,车上装满了建筑材料,足足有近千斤,这个人满头大汗,衣服都被汗水澿湿了,现在又遇到了一个上坡,实在是蹬不动了。阿英仔细一看,这不是自己的丈夫吗?她在车后面默默地帮助阿荣推车,心疼的眼泪哗哗地落了下来。当三轮车到目的地后,阿荣发现自己的妻子在后面帮助推车,他也一边心疼地问阿英,你哭什么,一边默默地给阿英擦眼泪。阿英难过地对阿荣说,咱们别干这个活了,阿荣安慰她说,困难是暂时的,请你相信老公,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社会中真有不讲理的人。有一次阿荣车上坐了三个醉醺醺的年轻人,把他们拉到目的地后,这三个人不但不给钱,还把阿荣打了一顿,并且把三轮车推到了河里,辛亏遇到了好心人,帮助把三轮车从河里捞上来,满脸是血的阿荣,怕妻子心疼担心,自己一个人跑到原来的服装厂角落里,痛哭一场,洗干净脸后默默地回家了。
90年代初,上海市政府出台了知青子女和到退休年龄的老知青夫妇可以把户口迁回上海等等好政策。阿荣萌发了回上海发展的想法。可是阿英考虑到上海的居住环境特别差,自己还年轻,如果放弃工作,以后退休了连劳保都没有,不想马上回去。阿英想的也不无道理。于是1994年阿荣带着女儿先回到了上海定居。
刚到上海,大哥坚决不同意阿荣全家把户口迁回老房子,大哥的算盘打得很精,如果阿荣把户口迁进来了,将来会影响到旧房子拆迁后分配利益,阿荣好说歹说,大哥和二姐就是不同意,阿荣发急了,如果你们再不同意,我找人把现在大家住的房子拆了,然后大家分砖瓦吧!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哥他们只能接受现实,阿荣全家这才落了户口。
阿荣的家在杨浦区棚户区,祖辈留下了60多平方米二层小楼,父亲去世得早,现在大哥和大姐都和母亲在一起住,住房条件本来就不好,现在又挤进了阿荣的一家,侵犯了兄弟姐妹的切身利益,矛盾发生是在所难免的。辛亏老母亲做主,让阿荣父女在楼梯后面搭了一个双层床,阿荣睡下铺,女儿睡上铺,阿荣父女生活环境总面积只有五平方米。老母亲生前也承诺过,阿荣为了全家的安宁,到东北插队,受了许多苦,将来旧房子拆迁时,阿荣全家应该得到五分之一的房产。
1996年由于工厂效益不景气,阿英也下岗了,回到了上海与阿荣团聚。五平方,上下铺,下面睡两口子,由于床太窄,两口子不能睡一头,上面睡女儿,这样的居住环境,实在是太难了。
想不到母亲的去世,让原本淡薄的兄弟姐妹之情更是雪上加霜。为了争夺这一点祖上留下的房产,兄弟姐妹打得不可开交,大哥和二姐全家参加打架,把阿荣的眼镜打落在地上,然后再把它掰断,阿英被他们揪住头发,抓得满脸出血。兄弟姐妹之情,被既得利益全部撕裂了,以后阿荣和大哥和二姐形同陌路,反目为仇。
有一次大哥和二姐全家一起过节,做了一桌好菜,一盘盘香喷喷的菜,端着经过阿荣全家的面前,没有一个人邀请他们和大家一起过节,香喷喷的饭菜,与他们的欢声笑语,近在咫尺,刺激着阿荣全家的神经。阿荣平静地对妻女说。,咱们也找地方溜达溜达吧。于是全家来到了公园,突然阿英发现丈夫不见了,阿英和女儿大声地喊阿荣的名字,好不容易在河边找到了阿荣,阿荣蹲在地上大声地痛哭,阿英劝阿荣不要哭,阿荣紧紧地抱着妻女,大声地说:”我对不起你和女儿,你们和我到上海来,要吃没有吃的,要穿没有穿的,住得连狗窝都不如!“
想不到阿英在1999年得了大病,虽然全家户口落到了上海,但是许多社会福利的政策还没有落实到知青手中,阿英的工资关系还在珲春,单位又破产了,没有地方报销医疗费。上海的家庭又是一贫如洗,阿荣万般无奈,又回到了珲春想办法。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找政府部门解决问题。阿荣厚着脸皮,闯进了市委某个主要领导的办公室,当时领导正在和其他人谈工作,正当阿荣想和这个父母官谈谈自己的困难时,这位领导大声地呵斥说:”滚出来!“阿荣站在走廊心如刀绞,心里想,自己不能白来,怎么也得解决问题啊。等那些办事的人走了后,阿荣又进了领导的办公室,阿荣一下子跪在了领导前面,诉说着自己的困难,后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市政府帮助解决了3000元的补助。
俗话说,男人膝下有黄金,阿荣怎么会给领导下跪的呢?一个人不到万不得已时,谁会给人下跪呢?我也不知道这个领导,怎么会对老百姓说出”滚出去“这样粗话的呢?阿荣的跪和领导的粗话,我真的不知道他们当时的心理是什么样的?
好人总有好报,想不到阿荣养了一个十分出息的女儿,阿娇1999年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2003年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中外合资物流公司的工作,由于几年来工作十分出色,现在当上了一个部门经理。
由于两口子工资关系都在珲春,珲春退休工资低得可怜,刚开始两口子退休工资加起来不到1000元,现在每个人涨到了1000多元。为了维持起码家庭生活需要, 阿荣和阿英近几年在上海不停地打工,先后在医院和糖果厂打工,阿荣后来到物流公司送快递,后来被一个公司老板看中,到这个公司做跑单,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
2006年,阿荣的弟弟得了白血病,需要有人捐献骨髓,亲兄弟的骨髓配对应该是最合适的,弟弟对阿荣说”哥哥,救救我!“阿荣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弟弟对阿荣说,你现在和嫂子商量商量,看看嫂子什么意见。阿荣为了顺利地给弟弟捐献骨髓,对弟弟说,我的骨髓我做主,不用商量!这样直到捐献的前一天下午,阿荣才对妻子说起捐献骨髓的事情,阿英很生气,对他说,这么大的事情你都不和我商量,如果你身体出现了大问题,是不是得我们全家来面对?是不是得我来伺候你?最终阿荣还是给弟弟捐献了骨髓,想不到最后也没有挽救弟弟的生命,弟弟一个星期后,带着对亲人恋恋不舍的感情离开了人世间。
今年年初,阿荣感到自己感冒了,身体很不舒服,还吐血,在阿英的强求下,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医生告诉阿英,丈夫得的是结肠癌,并且是晚期,阿英的天塌了,阿英的人都傻了!怎么办呀?我们全家不管怎么样都得面对,于是不停地转院,不停地找好医生,女儿不停地买进口药,女儿工作很忙,为了怕爸爸吃错药,细心地把药一份份地包好,白天要上班,晚上还得陪夜,尽了一个孝顺女儿的责任。
阿英特别自责,丈夫有两个月大便拉血的病史,由于阿荣不告诉她,她也没有注意到。阿英说,如果自己心细一点,是不是不会有今天的结果了?
由于癌细泡的扩散,阿荣特别痛苦,身体反应很大,疼得睡不了觉,阿荣对她说:“英啊,帮帮我吧!”阿英说,我一定帮助你,让我们共同度过难关,我会一直在你的身边照顾你的!在阿荣病情严重的时候,阿荣会绝望地说:“算了吧,现在谁都帮不了我“。阿英给他按摩擦澡,做黑鱼汤,买各种营养品给阿荣增强抵抗力。晚上,阿英一边给他按摩,一边陪他聊天,有一次阿英太困了,不小心从床上摔到了地上,等她惊醒过来后,发现阿荣就在她的身后,默默地注视的她,这是阿荣舍不得这个家,眷恋阿英和女儿啊!
在阿荣病情稳定点的时候对阿英说”等我身体好了,咱们在珲春买一个新房子,将来到珲春去度晚年!“可是事情越来越往坏的方面发展。今年一月份,阿荣在弥留之际,紧紧地拉着妻子和女儿的手不放,不停地说:”这一辈子我对不起你们,把你们带到上海,连一天的好日子都没有让你们过过!“阿英对他说:”荣,这一辈子我欠你的太多了,虽然咱们总是拌嘴,如果有来生,咱们还是夫妻!阿荣哭了,对阿英说:“谢谢你照顾我!”
2015年一月份,阿荣带着对妻儿深深地眷恋,带着对新生活的渴望,离开了人世!
阿英回到了家中,仿佛整个房间都是阿荣的影子,她见了每件物品都会睹物思情地想起阿荣的好来,回想起与阿荣生活的几十年,阿荣一直把她当作小孩子那样的疼爱,什么家务都不让她做,冬天怕水太冷,阿荣帮助她洗衣服,经常尽自己的能力,给她做好吃的饭菜,家里的大事小情从来就不用阿英操心,柴米油盐等都是阿荣安排的妥妥帖帖的。每次洗完澡,阿荣会给她翦脚趾甲,给她讲故事。逗她开心。阿荣会裁缝,每到冬天,会给她做最暖和的手闷子,带在阿英的手上,心里暖暖的。现在丈夫没有了,什么依靠都没有了,女儿阿娇对妈妈说:“妈妈都是被爸爸惯坏了,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一个人享过多大的福,就会受多大的罪,我可不会像妈妈一样,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也是对整个家庭负责!”
阿英在上海实在是住不下去了,回到了珲春生活。阿英妈妈抱着女儿痛哭流涕说:“英啊,你把我的好女婿弄到哪里去了?我想他啊!你给我把阿荣找回来吧!“阿英也实在是无法对妈妈交代。
好女儿阿娇在上海奉贤公墓买了一个双穴。
现在盼望妈妈好好地生活,决心自己一定好好地工作,给妈妈创造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