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前的条件反射:殷商大祭司的法坛

文化虚而待物者 2024-08-27 02:05:50
三千年前的条件反射:殷商大祭司的法坛 1927年,苏联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条件反射”这一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并获得了诺贝尔奖,其核心的概念就是区别于低级神经活动,动物本能的反射,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排便反射——这些现象不经过大脑皮层,仅仅依靠脑干、脊髓控制就能完成,因而是低级神经活动,非人为可控——巴甫洛夫发现,只要反复有意识在给狗喂食时“摇铃”,那么,最终在不喂食光摇铃的情况下,狗也会流哈喇子。这一发现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意义在于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在动物身上引起以前没有的效应,两种毫无逻辑、客观联系的事情建立起应激反应,从而达到控制动物行为的目的。 西方行为学十分推崇苏联人发现的这种规律,他们认为人不能豁免动物性,控制人的行为要有价值的多。华生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观点:人的一切行为都以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这样,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可操作和控制的,核心是无关(即道理和逻辑没有联系)的两件事可以产生共鸣,建立条件反射的秘诀是刺激的有效性:外界刺激有机体从而建立起神经联系,解剖学上称为前馈控制系统——两样本身没有任何关联的东西,因为反复一起出现,以后当其一出现,神经系统自动反馈另外一样东西,这是一种生理反应,不是理智所能控制的。 人的理智让人抗拒一切外来操控,即理智对抗和抵消这种刺激有效性,而理智总是和心智成熟挂钩,因此最有效的操控是理智未成熟前:一切从娃娃抓起,于是西方出现了童子军训练营,我们也有“红卫兵”。 专门针对人的有效操控,最著名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一种行为的直接后果决定性的影响一种行为的增多或减少,这样为了实现“标靶行为”,就必须设计出行为调节机制——正强化和负强化,也就是后世的奖惩考核机制——这样的被操控的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失控,而受控于调节机制的设计者其生理机制是,建立起来的反射弧,感受器官→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官。典型的成功范例就是泰勒的“行为管理学”,资本家不用花钱,只让业绩上墙,就导致矿工们为荣誉而拼命铲煤。 人控制自己行为,或者说是理智,是经过大脑皮层,建立起“负反馈回路”,即以后天积累的知识经验为参照物,校验矫正前期的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不经过大脑皮层,因而不是实验对象的有意识行为。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不经过大脑皮层是神经中枢认可了“同源代码”,即相同的情感反应,不同的信号条件引起相同的条件反应,不同的意识伴有相同的情感,所以被大脑排异机制认可为“同源代码”而自动放行。 “同源代码”的发现让引导和控制他人行为实现了突破:在动物,获得同源代码需要长期的观察,而人类不需要,人类自动“同源”,即人类会为语言和文字自动补充情感,人有从众和趋同心理,这一切都让设计操控效率大大提高。最经典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广告营销,一辆车,一个男中音:打死奥督(作者谐音),“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活力28沙市日化”。 此外开发出“形象代言人”,洗发水“百年润发”,奶粉和国际章,好像购买了这样的洗发水和奶粉,自己就和大明星有了“同源”。 这些都是西方文明,所以在我们眼里,西方人是“毛儿都未褪完”。这样建立条件反射——操控人的机理,殷商时代运用的就已经很熟练了。 刘邦曾很成功的“四面楚歌”打败了项羽,以前的解释是项羽的军队认为刘邦“尽得楚地”,其实这是不对的,“楚歌”对楚国军队的作用是同源代码作用,和平歌声响起,让军人紧张感缓释,战斗力瓦解:六国军队敢在秦国军队面前唱“赳赳老秦”这样的战歌吗?那只会死的更快。好了,说最早的控制人的行为的艺术。 第一个条件反射就是把神的意志和祭祀挂钩。 同一群人中,反常的举动总会引起关注,反复出现反常的行为,就会引起群体关注,部落首领(通常是武力值最高者)在爆发之前的热身活动(一开始是无意识的,但总是有别于其他成员的)很独特,部落成员把这种热身和战胜敌对部落首领挂钩,认为是请神下降,部落首领很享受成员们对其热身动作的崇拜,发展了热身动作,这也许就是巫师跳神的最初成因。跳神则“可致鬼神”,部落成员原来只跪鬼神,现在开始跪拜能“降神”的部落首领,把他的“舞蹈”和神灵到来挂钩,所以殷商统治从最初“阏伯台”的修建到殷纣王“自焚鹿台”,臣民们建立了君主权力和祭坛的牢固纽带,这不是理智参与的条件反射。所以所有的殷商君主同时又是祭祀的主持人——大祭司。 为了更好的操控部落成员,殷商君主动用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设计,即正强化和负强化,来形成臣民对其“君权神授”的条件反射,最早的政治原理和艺术,就是“刑政”:肉刑是惩罚,牺牲是褒奖。 殷商时代除了代表神灵的君主,普通人的肉体是一种资源,剁脚、砍手,是一种和神灵“沟通方式”,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孔孟老庄的年代。 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庄子·德充符》 这里的“子产”是郑穆公之孙,郑简公、郑定公时期的郑国实际掌权者,而“申徒嘉”是“不通时务”被有司砍了脚的人,和子产在“伯昏无人”门下同学。 而把“金童玉女”在祭祀种奉献给神灵是一种荣耀,这往往发生在重大事件需要占卜的时候,媚神酬神一期得到更好的运气。 在商朝,人祭有三种形式:一是“人奠基”,将人夯筑在地基内,用作建筑物的奠基。二是狭义的“人祭”,将人作为食物或仆役献祭给神或祖先。三是“人殉”,把人作为殉葬品埋在主人的墓穴。在这个神本位的时代,人是极其卑微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人牲”。 为什么这种祭祀成为一种国家“正统”“神圣”行为会成为一种民众接受而且参与其中感到荣耀的事情? 我们可以想象:君主死亡和登基大典,在族人中精挑细选的“部落圣女”和“圣子”,被牺牲时,是充满神圣和自豪的。 1976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殷墟挖掘出妇好墓,在主墓室中,有16个为妇好殉葬的儿童。 让人去为了一种事情,心甘情愿的被剥夺生命,这是一种操控人的学问和艺术,金庸在小说中写“魔教”,大概是拜火的祆教,临死前他们悲壮满怀,相拥而歌: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西方中世纪焚烧女巫,女巫并不只是恐惧,她们也有为信仰而献身的自豪。 现在行为科学把这些才整出来称为规律,他们真是不懂历史。 老子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现在科学家们把这些摆上桌,以为发现新东西,实在可笑。
0 阅读:3

文化虚而待物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