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全市教育大会3月16日召开,综合媒体报道,这次大会大动作频频,而且透露了苏州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是人大附中苏州学校揭牌。这可不是普通的学校,单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这几个字就很有分量,更重要的是,这所学校是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和大中小学一体化项目示范机制。注意这里的“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和“大中小学一体化”。
这次大会上还揭牌了“苏州市青少年创新学院”。这个创新学院面向全体学生,打造学生专属教育云、专属知识图谱、专属心理色谱、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通过开展科学普及、探究实践、学科融合、学术竞训的科学教育和创新教育,为苏州青少年提供一个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平台。这里要重点注意“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科学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资料图
第三,苏州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2所国内知名高校启动共建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共同体,要深入探索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注意关键词“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而且,这个环节再次提到“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四,苏州全市十大板块教育人才基金会同时发布。教育人才基金主要用于奖教奖学、教育科研、校园建设、创新项目、创新人才培养、老年教育事业等方面。关键词“奖教奖学”“创新人才培养”。

多个大动作,关键词有很多重复,“创新人才”反复出现,表明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强调科技创新和科学方面的拔尖,可以想象,未来的教育将明显拉开差距,让拔尖的人更早冒头,方便重点培养,去干大事。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将不会有好的前途。
当然,不是说基础性的教育不重要,恰恰显得更重要,因为只有把基础打牢了才有可能去搞创新。这也体现了苏州教育的发达,“有学上”已经不是个事,苏州要让大家“上好学”;既要“学好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