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陕北那段日子,中央警卫团挑起了大梁,特别是团长刘辉山,他的责任那可是头一号的大。
在一年多跟着部队走的日子里,刘辉山一直陪在毛主席身旁,他越来越觉得主席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主席不光能让敌人摸不着头脑,还能跟老百姓亲如一家。
1947年10月的某天,毛主席跑到白云山顶的一座庙里看戏,戏一结束,他就乐呵呵地下山了。没走多远,就被一群小孩给拦住了。其中一个小孩好奇地问:“老爷爷,您贵姓啊?”
同行的警卫团长刘辉山接过话茬:“他姓李,名字是李得胜!”小孩听后,摆摆手,坚定地说:“不对,他就是毛主席!”
毛主席轻轻弯了弯腰,笑眯眯地说:“小家伙,我其实是李得胜。”小孩挺起胸膛,自信满满地回答:“我手里有毛主席的照片呢,长得跟您一模一样。”
毛主席笑道:“你给我瞅瞅,我还没亲眼见过毛主席本人呢!”旁边另一个孩子接茬说:“不用拿啦,眼前这位就是毛主席本人!”
说完这话,毛主席和那些小孩子都乐呵了起来。
毛主席再次询问:“他在延安那会儿,为啥会跑到这儿来呢?”小孩答道:“延安都让敌人给占了,他怎么可能还在延安嘛。”
毛主席问道:“他咋不在延安跟敌人干一架,反倒跑到这儿来了呢?”
另一个小孩讲道:“要是敌人势力强,咱们不跟他们硬碰硬,毛主席会用妙招来对付敌人。”
毛主席直了直腰板,瞅了旁边的刘辉山一下,接着伸手摸了摸孩子们的脑袋。之后,他关心地问起孩子们家里和学习上的事情。孩子们都很认真地回答了。要走的时候,毛主席笑着对他们说:“敌人不会再来了,学校也快开学了,你们要加油学习哦!”
这一路经历下来,刘辉山亲眼见证了毛主席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风采,还体会到了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性格。这次任务,他真是受益匪浅。不过,说起来,要不是李克农硬要留下他,他可能早就跟着林彪去东北了。
【“差点儿跟林彪去了东北”】
1942年那会儿,10月份,中央警备团就建起来了。到了1945年10月,因为国内情况有变,中央警备团的团长吴烈和政委肖前,他们带着第5连和第6连的兄弟们,先去了承德,给中央搬家做准备。可后来呢,蒋介石不守信用,把停战协议给撕了,这支队伍就被调到东北去了,参加了那边的解放战争。
留在延安的剩余士兵被编成了一个团,团长是刘辉山,政委是张廷桢。他们的任务就是守护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
这天,东野的林彪司令员跑到延安,跟中央汇报完工作,临走时还特地找了刘辉山聊聊。一见面,林彪就直截了当地讲:“东北那边局势变化快,部队人数上去了,可干部不够用。我想啊,你能不能带几个人过去,帮忙组建一个师?”
刘辉山和林彪早就相识,早在红一军团那会儿,他就给林彪和聂荣臻做过警卫连连长。林彪对他知根知底,清楚他是个能打硬仗、敢于冲锋的人。
那时候,刘辉山表面上在国民党那边混,可暗地里,他是共产党陶阳地下区委的一把手。为了给红军游击队搞点给养,刘辉山可没少动脑筋。他和仓库里头的一个地下党同志联手,今天偷摸运两担粮食,明天三担,就这么一点一滴地往游击队的地方送。
就这么着,游击队把敌人的仓库变成了自己的粮食储藏地。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6月。按老规矩,这时候敌人得把仓库里的粮食清一清,换上新收的谷子。情况眼看就要瞒不住了,刘辉山不慌不忙地说:“干脆咱们来个痛快,直接放火烧了它。”
结果,刘辉山借着工作的方便,带了十个党员,偷偷地打开了谷仓的大门,把谷子给搬走了。之后,他又从别的地方弄来了几十担谷壳,全部倒进了谷仓里。更绝的是,他还让大家把一部分谷子撒在了一百多步远的一个地主家门口。
一切安排妥当,刘辉山大喊一声,保仓那儿立刻火光冲天,烧得旺旺的。
第二天一早,国民党的一位军官接到消息,火速带着手下赶到了事发现场。他看到眼前一片焦土,气得不行,当场就决定要把这事儿查个水落石出。于是,他们就顺着地上那些零零散散的谷子,一路找到了地主家门口。
国民党军官瞅了一眼,立马就认定地主家的那些谷子是从公家的粮仓里偷摸出来的。地主虽然觉得冤枉,但百口莫辩,无奈之下只好向刘辉山求助。可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馊主意其实就是刘辉山想出来的。
最后,地主不得已赔了五十担谷子,火烧保仓这事儿就这么匆匆了结了。
林彪对刘辉山挺赏识的,让他回去好好琢磨琢磨。那时候,调个人挺容易,前线一有需要,昨天还在延安呢,今天就得上战场,这种事经常发生。
刘辉山回去找政委张廷桢商量事情。张廷桢说:“咱们俩去可以,我没啥意见,但就别带其他干部了,省得影响这边的工作。”刘辉山听了直点头,接着就把这个决定跟林彪说了。
林彪跟刘辉山讲:“你们到了东北,得组建一个师,你来当师长,张来当政委。”
然后,刘辉山和张廷桢动手打包行李了。东西收拾得七七八八后,他俩一块儿去了社会部,跟李克农部长道别。
李克农一听这消息,顿时就急了眼。他连忙追问:“这事儿定下来了没?”
刘辉山回应道:“没问题了,他们那边警卫和骡马都安排妥当,东西一装上,立马就能出发。”
李克农略带怒气地说:“前方固然重要,但这边也离不开你们啊!你们要是一走,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谁来保障?真的不能走。”
刘辉山见势头不妙,立马闭了嘴。李克农平时对警备团那是没得说,遇到啥难题他都会想方设法帮忙解决,因此警备团的干部们在他跟前说话也挺自在,不那么拘谨。
这时候,张廷桢心里还是有点儿不甘心,就开口说:“吴烈和肖前两位同志离开后,我们接过了他们的担子。同样地,我们走了,也会有其他人来接手的。现在延安挺安稳的,咱们也没啥急事,要不干脆去前线打几仗吧。”
这下李克农可真生气了,他瞅着张廷桢,嗓门提高了几分:“你咋就断定延安没事呢?你对现在的状况心里有数吗?”
刘辉山一看这情形,连忙开口道:“咱们就留这儿吧,不走了。”
之后,刘辉山把林彪给他们的警卫和骡马这些,都给送了回去。没过几天,延安那边的情况真的有了变动,蒋介石带着大批人马开始攻打延安了。
【“毛主席胸中自有百万雄狮!”】
1946年3月18号那天,毛主席告别了延安。
3月29号那天,毛主席他们一行人,在刘辉山的保护下,走到了邱家坪。
夜里,哨兵赶紧跑去找刘辉山,气喘吁吁地说:“有个当兵的,正赶着一群猪往东边来,还大声吆喝着。”
刘辉山赶紧让人去探个究竟,回来的人一讲,才知道是警卫团的张老汉。原来啊,早在部队还没离开延安那会儿,他就被派出去买猪了。打从那时局势变紧张后,大家就再也没得到过他的消息。
这时候,刘辉山正急着去见张老汉呢。一见面,张老汉就开口了:“听有些老乡传言,说毛主席还没走,还在陕北呢。但我琢磨着,不管怎样,毛主席要是过了河,那就更稳妥了,估摸着我们团也会跟着主席过河。所以,我就拿定主意,打算在陕北跟敌人周旋到底,而这些家伙,嘿嘿,就是我的经费来源了。”
刘辉山瞅着张老汉一脸累样,夸赞说:“老张,你可真不容易,事儿办得漂亮极了。”
第二天,团里的伙伴们瞧见张老汉领着一大群胖嘟嘟的猪来了,心里头那个乐呵啊。有人咧嘴笑道:“嘿,真没料到在这儿还能享上一回口福呢!”
有人提议道:“毛主席和司令部的领导们,他们跟咱们战士一样,连口新鲜菜都吃不上。要不,咱们给他们送头最壮的肥猪去,大家觉得咋样?”
大伙儿的眼光都聚焦在刘辉山身上。刘辉山一拍大腿,干脆地说:“就这么定了!”
吃完早饭,刘辉山就安排人送来了一头肥嘟嘟的大白猪,那猪得有200多斤重呢,直接送到了司令部。毛主席问了问这猪是咋回事儿,然后就说:“真是谢谢你们这么关心我们。你们这一路也挺不容易的,这猪啊,还是留给部队享用吧!”
战士们纷纷表示:“这些都是我们的一点小小心意,还望主席您能笑纳。”
毛主席吩咐任弼时代笔,给警卫团的每位战友写了封信,信里的每句话都让人感到心里暖洋洋的。
4月23号那天,大家伙儿都搬到了安塞县的王家湾。
没多久,胡宗南就晓得了毛主席还在陕北的事儿,他立马派兵出去,到处寻找毛主席的踪迹。经过一番折腾,最后在飞机的帮忙侦查下,敌人确定了毛主席就躲在王家湾那一块儿地方。
后来,胡宗南就让刘戡带着大约四个半旅的士兵,去攻打王家湾那边。
刘辉山的警卫队一瞅见敌人影子,刘戡的先锋队伍就已经快到王家湾了,就差一个山头的距离。
毛主席稍微停了下,拿起一根烟点上,说道:“咱们在王家湾住了好长时间,敌人来了咱们却悄悄溜走,这怎么对得起王家湾的乡亲们呢?想要打过去,可眼下咱们又没有能战斗的队伍。”
这时候,副参谋长汪东兴站了出来,他跟毛主席说,想带一个排去挫挫刘戡的锐气。
毛主席跟他说,摆个像蘑菇那样的阵势就足够了。记住啊,带出去多少人,回来时也得是那些人,一个都不能少。
汪东兴接了任务,直接从刘辉山那儿要了俩干部,然后就上路了。
毛主席他们一伙人从王家湾搬到了小河村,在等着汪东兴他们的时候,刘戡的队伍悄悄跟了上来。
等着的那个人是武象廷,他一边盯着敌人的动静,一边等汪东兴来。不一会儿,受了点小伤的汪东兴到了。就在这时,武象廷也接到了刘辉山发来的电报。电报上说,刘戡的另一队人马已经溜达到了天赐湾那边。让他们赶紧过去保护毛主席。
刘辉山一看这情形,立马下令,让手下所有的队伍,包括第3连、第4连、机枪连、手枪连,还有骑兵连,总共300号人,全都进入战斗位置,时刻准备着干一架。
正如毛主席预料的那样,刘戡的军队并未尾随而来。在刘辉山看来,毛主席心里头藏着的是千军万马般的雄才大略!
10月的时候,毛主席他们一行人来到了白云山附近。到了农历九月九重阳节,白云山上的白云寺举办庙会,毛主席瞧见好多农民都往山上赶,就转头问刘辉山他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庙会?”
刘辉山讲道:“我们心里是想去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得守护好毛主席。”
毛主席乐呵呵地说:“咱们一块儿去瞅瞅吧!”
爬到山上后,毛主席先逛了逛庙里的老房子、雕像这些老东西,然后跟一起来的县里工作的同志讲:“这些佛像、房子都得留着,都是文化的宝贝,可别给弄坏了!”
从庙里出来后,毛主席就跟大家一样,找了个不起眼的位子坐下,有滋有味地看起了戏。戏演完了,毛主席随口说了句:“这戏挺不错的,讲的是反对封建的故事!”
下了山,毛主席被一群小孩子给拦住了。于是,就出现了咱们一开始看到的那个场景。
刘辉山跟着毛主席一路走过来,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毛主席身旁,他的想法和观念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事儿你处理得对!”】
1948年那会儿,毛主席他们一行人来到了西柏坡这个地方。
部队扩编搞定后,事儿一下就多了起来,新面孔也到处都是。战士们忙得连轴转,根本休息不过来,站岗的时候一个个都是又累又紧绷着神经。
警卫员们二话不说,一拥而上,迅速地把小张给捆了起来。没多久,张辉山带着人赶到了现场。一看到领导,小张立马跪下了,开始不停地抹眼泪抽泣。
看到这一幕,刘辉山急忙伸手拦住了警卫班长。
刘辉山斩钉截铁地回应道:“首长,您就放心吧。”
之后,毛主席得知了这件事,就对刘辉山讲:“你处理得挺妥当!”
刘辉山在警备团里肩负着保卫毛主席等领导的重任,这事儿可不简单,但他从没叫过一声累。在毛主席心里,他绝对算得上是位称职的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