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北京首次申奥失利,邓小平第一反应:有人捣鬼,伟人远见卓识

醉卧桃花笑红尘深处 2025-04-08 17:27:13

中国人肯定一直都会记得2008年8月8日那天。

这是北京奥运会拉开帷幕的那天,北京给全世界献上了一场场面壮观、精彩绝伦的美丽表演。国际奥委会的老主席萨马兰奇称赞道:“北京奥运会是历届奥运会中最棒的一届。”

一个民族等了整整一百年,心里一直装着奥运梦。从1991年北京鼓起勇气申请,到第一次没能成功,再到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我们经历了快20年的不懈努力。

很多人都没意识到,其实在1993年我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时,就差一点点就成功了,只可惜……

【中国首次申奥】

在一百多年前的1908年,有本叫《天津青年》的杂志问了咱们老百姓三个问题:

中国啥时候能有个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呢?

中国啥时候能派支队伍去参加奥运会呢?

中国啥时候能迎来自己的奥运会呢?

那时候,咱们国家正经历动荡不安的岁月,好多爱国年轻人站了起来,想给国家找个救亡图存的办法,这三个问题,在时间长河里悬了几十年。

1990年,邓小平去看新建的国家奥林匹克中心,这个中心是为了迎接第11届亚运会建的。他问北京和国家体委的领导:“你们有没有决定要办奥运会啊?建了这么好的体育场地,要是不办奥运会,那可就太可惜了。”

1991年2月22号,新中国已经走过了42个年头,改革开放也有13年了,咱们国家发展得特别快。就在这时,北京市向中国奥委会提出了想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申请。

82年之后,申奥圆梦的旅程终于迈出了最初的一步......

3月18号,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委员会正式组建了。他们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国际上可能对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的进步知道得不多;二是这是咱们国家头一回申办奥运会,完全没有经验。

三月底,申办团队在惠侨酒店首次聚在一起开会,虽说咱们以前没申办过奥运,但这次任务,咱们一定得拿出十二分的热情和干劲来应对。

申办委员会总体部的头儿孙大光连着琢磨了好几天,他回想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那些事儿,还搜罗了一大堆资料,做成图表来仔细研究。之后,他把任务分得明明白白,最终弄出了一个既周全又细致的计划。

1993年奥运会申办结果揭晓后,有位外国记者在受访时说:

中国人真是太棒了,看来,你们那本《孙子兵法》果然很厉害,名符其实啊。

这足以表明申办委员会的工作做得非常周到详尽,不过,这些都是之后才知道的事情了。

中央电视台特地制作了一个4集的节目,名字叫《北京是怎么成功申奥的》,打算申奥一成功就马上播出。可以说,为了申奥,我们花了两年半,也就是整整30个月的时间,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

大家心里都盼着1993年申奥能有好结果,满心都是期待。

1993年9月,国际奥委会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开了会,北京的申奥团队也准时到了那里,还在蒙特卡洛的新闻中心开了个记者招待会。

9月23日是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各国申请奥运会的团队都要上台讲话。我们国家的代表何振梁,心里既忐忑又兴奋。因为他心脏不太好,所以他的妻子梁丽娟特地为他准备了药,以备紧急情况下能用上。

蒙特卡洛这天遭遇了难得一见的大暴雨,就像是在告诉人们:今天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那天早上,第一个上台讲的是柏林,他主要讲了讲两德统一有多重要,还有在德国举办奥运会意味着什么。

接下来上台报告的是悉尼,讲的是国际奥委会里那位澳大利亚委员高斯珀。他一上台,没急着说悉尼申办团队有谁,而是先放了个短片,给大家展示了悉尼的美景,让大家通过画面感受那里的漂亮风光。

高斯珀指出,澳大利亚在举办奥运会方面很有经验,因为1956年的奥运会就是在墨尔本举办的,他们承诺会给参赛的运动员提供最优的环境。

早上的讲话,最后是曼彻斯特的报告来结束的。

下午第一个出场的是北京的陈述,负责陈述的何振梁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无论是上午还是下午,前两个出场的位置最有优势,因为到了第三、第四个出场时,委员们可能会犯困,注意力也会分散。所以,按以往经验来说,咱们国家申奥的这个出场顺序还算不错。

何振梁走到台上,满怀深情地开了腔:“各位,让我来说几句开场白。”

1981年,我成了国际奥委会的一员,还郑重地发了誓,说要全心全意为奥林匹克出力。那时候,我心里就盼着,希望能亲眼看到咱们中国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

为了让大家都能听懂,何振梁用英语和法语轮流说着。当讲到他的命运和祖国紧紧相连时,他眼里泛着泪光,真心实意的话语让在场的很多人都深受感动。

发言精彩得几乎挑不出毛病后,委员们就开始发问了。那天的问题里,问得最多的就是关于北京申奥的事儿,这说明大家对咱们国家申奥特别感兴趣,也很认可。

等所有国家都说完了,奥委会就开始偷偷地投票。投了两轮后,伊斯坦布尔和柏林被淘汰了。到了第三轮,曼彻斯特也被刷了下来。最后一轮,也就是决定胜负的时候,就只剩下北京和悉尼了。

那天晚上,等所有的投票都搞定后,奥委会的所有委员还有参加申奥的大家伙儿,都跑到路易二世体育馆,一块儿等着听最后谁赢了。

在电视机前面,好几亿人都在盯着这个重要时刻,特别是咱中国老百姓,为了奥运会,咱们国家付出了多少心血,大家都等着梦想成真的这一刻呢。

《奥林匹克圣歌》庄严奏响之后,国际奥委会的头儿萨马兰奇站在主席台最前面的讲话台上,他一个个向申奥的城市表达了感谢,然后大声宣布:悉尼赢得了举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权利。

北京申奥团队的成员们心里都不好受,何振梁也感觉有些遗憾,好像机会就从身边溜走了。不过,在摄像机面前,他还是大方地向澳大利亚的高斯珀表示祝贺,祝贺他们赢得了举办权。

等结果一公布,监票人德弗朗茨就走过去跟何振梁说:“投票结果好悬啊,就差两票,北京得了43票,对方45票。”

没错,前三轮投票下来,北京分别得了32票、37票和40票,而悉尼是30票、30票和37票,这看着北京挺有希望的。可惜啊,就差了2票,北京在最后一轮投票里被悉尼给超过了。

波多黎各的代表紧紧握住何振梁的手,诚恳地说:“你讲的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能看出,你虽然笑着向悉尼祝贺,但心里其实很难过。”

这其实是对我们国家非常大的赞扬和认可。

9月25号下午,咱们国家的申奥团队坐飞机回来了,飞机上的工作人员不停给大家加油打气,还安慰大家。何振梁也真心诚意地向大家说了谢谢。

26号那天,飞机飞到了北京,大家捧着花,拉着红条幅,早早就等在机场了,热烈欢迎代表团回来。虽说申奥没成功,但咱们已经尽力了,每个人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申奥团队回国没几天后,原国家体委的头儿伍绍祖碰到了邓小平领导,他气呼呼地说:“咱们头一回申奥没成功,主要就是因为美国从中使绊子。”

邓小平也说:“一听到北京申奥没成功,我首先想到可能是有人暗中作梗。”但他还是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事儿,还鼓励伍绍祖:“这次没申上也没关系,咱们好好总结一下经验。”这短短一句话,就显示出了伟人的深谋远虑。

何振梁先生在总结会上也提到:“我们没能拿到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原因是好几个方面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得说实话,咱们国家在举办奥运会这方面,确实没悉尼那么有经验。按照以往奥运会的规矩,申办城市很少能一次就成功的,大多都得试好几次才能拿到举办权。再说咱们国家的基础设施,也还有改进的空间,这是咱们接下来得加把劲儿的地方。

第二,何振梁先生这样说:“北京差点儿就成功的事儿,主要是被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联手插手奥运事务给搅黄了。”“美国挡不住中国发展,但他们就是不想让中国因为办奥运会而发展得更快。”

第三,到了9月中旬,快投票那会儿,英国的泰晤士报上登了篇文章,说北京不该办千禧年的奥运会。就连英国的外交大臣赫德,在接受采访时也这么说。

最好的去处是曼彻斯特。要是曼彻斯特不行,那就去澳大利亚参加奥运会吧。要是选北京,那可就糟糕了。

第四,悉尼开始玩起舆论手段。在1993年8月31日国际奥委会开会前,澳大利亚的一个电视台去采访了北京奥申委的常务副主席张百发。张百发说:“我们一直都支持奥林匹克运动。”可没想到的是,澳大利亚电视台把张百发的话剪得七零八落,专门挑在开会前播放出来,想压一压北京申奥越来越旺的势头。

反正,咱们国家第一次申请奥运会时,遇到的困难真不少,就像是被人“团团围住”了一样。就像投票前三轮一结束,何振梁就感觉,大部分票可能都要跑到悉尼那边去了。每个城市都经过仔细考虑、比较来比较去,最后北京没能成为千禧年奥运会的举办地。

当然,虽然我们的代表团没在蒙特卡洛赢得胜利归来,但大家还是看到了北京的真心实意。申奥结果揭晓后,有记者专门来我们国家采访,并且诚恳地说:

我们去了悉尼、柏林这些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还有之前申办过奥运会的其他地方,发现没有一个国家的申奥准备得像他们这么细致,计划安排得这么清楚。

可惜啊,之前精心准备的那档《北京申奥成功背后的故事》节目,最终也没能跟大家见面。

9月份以后,国家体育总局接到了不少老百姓的来信,大家都在一个劲儿地喊话,希望能继续争取申办奥运会。

1999年9月6号,为了申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

第一次申办奥运会的经历,让全世界都瞧见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不懈奋斗,为我们后来再次申请奥运会奠定了非常有利的关键根基。

咱们国家现在发展得可快了,不论是体育场地建设,还是环境改善、经济发展,还有国际上的名声,都拥有了很大的优势。

所有员工都满怀激情地开展工作,就像当初第一次申办奥运会那样,他们不分昼夜地忙着做各项准备,不忽略任何一个小地方,每一步都走得特别扎实、稳当。

2001年7月7日,北京申奥的团队离开北京,去往莫斯科,参加国际奥委会的会议。

7月13日,北京、巴黎、多伦多、伊斯坦布尔和大阪这五个城市的奥申委团队进行了紧张的最终比拼。北京申奥团队依旧是下午第一个登台亮相,他们的发言情真意切,深深打动了奥委会成员的心。

在第一轮投票中,大阪出局了。到了第二轮,北京拿到了56票,多伦多得了22票,巴黎有18票,而伊斯坦布尔只获得了9票。

奥委会头头萨马兰奇手里拿着个信封,嘴角轻轻上扬,笑着宣布:“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地是北京!”

在会场里,好几十位委员抱在一起哭了起来,何振梁也在其中,他当年经历了那次失败,现在终于梦想成真,也忍不住掉了眼泪。守在电视机前的中国人们兴奋得不行,眼里含着泪,一边哭一边欢呼,所有的中华儿女都激动万分。

到现在,中国人几十年来一直追求的奥运梦想终于成真了。2008年,距离1908年报纸上提出的那个问题,整整一百年。

【华国锋的遗憾 国人的骄傲】

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钟,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咱们中国的北京隆重拉开帷幕。

我们用满满的诚意和无比美丽的景色,给全世界献上了一场精彩的体育大聚会,萨马兰齐称赞道:

我觉得北京奥运会是史上最好的一届。以后估计很难有人办得这么好。这不只是我这么想,大多数媒体和国际奥委会的官员们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毛里求斯的总统贾格纳特讲道:

这一年挺特别的,咱们国家的领导人华国锋已经87岁高龄,算是非常高寿了。他也为北京奥运会感到特别激动,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亲自去看一看这场盛会。

8月初,就在北京奥运会快开幕的前一个礼拜左右,华国锋被家里人从医院带回家,打算过几天全家人一起去现场看这场盛大的体育赛事,一起体验梦想成真的激动时刻,毕竟华国锋和广大国人一样,已经盼这一天盼了好久好久。

第二天,华国锋老爷子收到了奥运会彩排的票,心里想着去瞧瞧。但感觉身子骨不太利索,怕自己到时候撑不下来。最后,他望着手里的票,只能无奈地摇摇头说:“我年纪大了,去不了了,你们去吧……”

8月3号,华国锋病情恶化,又一次住进了医院。就在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北京奥运会开幕了。华国锋没能亲自到现场观看,但大家心里还是盼着,只要老爷子身体快点恢复,以后还有机会去看比赛。

谁也没想到,那次进医院后,他就再也没能出来,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在医院离世了。

过了4天,北京奥运会就结束啦。

直到现在,大家还是会经常回想起北京奥运会,回想起那年盛大壮观的开幕式,还有那首耳熟能详的《北京欢迎你》......

这是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时刻感到自豪的事情,我们的国家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兴旺,紧跟时代步伐,不畏世界挑战!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