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向三星开出6亿美元天价税单外企营商环境争议再起

风之所及 2025-03-26 10:05:01

位于印度真奈的三星工厂

(新德里25日综合电)印度税务部门向科技巨头三星开出震憾弹,要求其补缴6.01亿美元的电信设备进口关税及罚款,创下近年来涉外税案最高追缴纪录。这起围绕商品归类争议的税务风暴,不仅让三星在印业务面临重大财务压力,更在外资圈引发连锁反应,加剧跨国企业对印度营商环境的深度焦虑。

三星遭重罚 7高管连带追责

根据路透社披露的政府文件,印度海关1月8日下达最终裁决,认定三星在2017-2023年间通过"虚假申报"逃避关税。具体指控包括:将基站核心传输组件伪报为免税产品,规避10%-20%的法定税率;采用"特殊清关流程"系统性避税,累计逃税金额达2.6亿美元。

除要求三星补缴446亿卢比(5.2亿美元)税款及等额罚款外,印度当局罕见追究企业高管个人责任——7名印度籍主管(含网络部门副总裁、首席财务官)被处以8100万美元连带罚金。此举措打破常规,预示印度在打击企业税务违规方面采取更强硬司法手段。

争议焦点:行业惯例与法律解释的角力

三星坚称涉事零部件符合《信息技术协议》免税条款,并强调其归类方式"已获多届海关官员默许"。但海关专员巴贾吉在裁决书中严厉驳斥,指出三星存在"系统性欺诈":通过篡改技术参数、伪造文件等手段规避监管,其行为"严重违背商业道德与行业基准"。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人员从三星内部邮件中发现关键证据链,显示企业高层在明知违规风险的情况下,仍要求印度团队"优先确保通关效率"。这成为税务机关认定"主观故意"的重要依据。

外资寒蝉效应:大众汽车前车之鉴

三星并非首个撞上印度税务暗礁的跨国企业。德国大众汽车去年因汽车零部件归类争议,被追缴14亿美元税款,创下该国涉外税案最高纪录。大众在申诉中警告,此案件"关乎印度业务的生死存亡",凸显外资对印度追溯性征税机制的深度忌惮。

印度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78%的会员企业将"税务不确定性"列为首要投资风险。三星事件后,苹果、富士康等科技巨头已启动供应链合规审查,部分外企考虑调整亚太供应链布局,以规避印度严苛的税务监管环境。

法律博弈与长期影响

尽管三星可上诉至税务法庭,但印度此类案件平均审理周期长达5-7年。期间税款冻结将严重挤压企业现金流——以三星为例,5.2亿美元罚单占其去年印度净利润(9.55亿美元)的54%,若叠加连带罚金,比例将升至65%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印度近期强化"保护主义税收"趋势,实质是通过严打外企税务合规,迫使跨国公司让渡更多经济利益。这种策略虽短期内增加财政收入,但长期可能削弱外资信心,形成"合规成本-投资风险"的恶性循环。

0 阅读:6

风之所及

简介:讨论国际新闻热点话题。外媒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