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艾米丽》不是一部女性电影,看懂她就看懂了半个法国

星期六文艺 2024-08-06 21:18:43

星期五言:针对巴黎奥运会第一个入场演员贾梅尔·杜布兹(Jamel Debbouze),各国解说多半没有告知其来历。但法国人都知道他作为喜剧明星的身份,大家也都知道他那只标志性的抄在兜里的“右臂”暗示着其残疾人的身份。

除此之外,作为电影爱好者,我还要提醒大家,他在《天使艾米丽》里还是个“傻子”!

综上喜剧明星、残疾人、傻子的概念,我们有理由相信,导演把他安排在奥运开幕式这部超长电影的开头是有其寓意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一开幕情节隐含了法国人的某些思维和理念(鉴于某些人只看到了 LGBT 这类吸眼球段落)。

带着问题,我们来聊聊这部经典法国片《天使艾米丽》。

文:野人五

编辑:Mr.Friday

图片:网络

如果说苏菲·玛索和她的《芳芳》代表了一个时代下法国主流风尚的话,那么二十一世纪的《天使爱美丽》似乎是在告别旧时代,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至于旧在哪,新又在哪,一言难尽,在此举一例:《芳芳》里的芳芳为首关心的是爱情和浪漫,她是纯粹的追求自由和自我的女性。

▲电影《芳芳》剧照,1993

《天使艾米丽》里的艾米丽则不同,她在面临个人追求的同时,还在试图解决别人的问题。俨然,她成了个上帝的使者,而非独立个体。我们与其说这是一部传记电影,不如说它是一部“城市名片”;与其说它在呈现女性,不如说它在呈现其“象征性”。

那么艾米丽到底为别人做了些什么事呢?

我们这里要说:那不是什么拯救地球,维护世界和平的大事,而是一些不起眼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说艾米丽帮中年男人找到了童年的玩具盒;比如说她帮一对饥渴男女勾搭在了一起;再比如说她篡改了别人的信件,帮房东从丈夫出轨的阴影里走了出来;甚至她为给傻子打抱不平,把人家水果店老板都整“残”了……

大家看出来了吗,艾米丽的“救助”行为是不受伦理规范甚至法律制约的,可以说她在电影这个空间里无拘无束,散漫成性。

另外她干这些事情又都像小孩子干的事,比如爬房顶拔人家电视天线,跟人交际时传小纸条……纵观法国电影,即便创作者观念主题再严肃,其电影里也会充斥着这些小情节。(你会在周星驰电影里看到很多这种法式浪漫且小孩子气的东西)

这便是法国人意识里自由的呈现方式了——*首先它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其次它有点小坏,*再次它不守规矩。注意这种小、坏、不规矩同时又迎合了“法式的浪漫与开放”。这不仅体现在对别人上,也体现在了人物自身满足上,比如说艾米丽在释放性欲时,喜欢把五个手指插到人家售卖的豆子里;比如说她在追求男性时会让对方绕个大弯伤一通脑筋才找到自己。

我们接下来再看电影呈现出的另一大“法式特点”:挑衅传统

在道德标准以及民族大义较为崇尚的地方,通常有一些东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些地方通常也是“政治正确”较为畅行的地方),这一点法国人算是走在背叛与激进边缘的了,大家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查理周刊”事件吗,没错,他们的文化、艺术界就敢公开挑衅总统,挑衅宗教,挑衅社会伦理;法国学术也是如此,光是当代哲学家萨特、加缪、福柯这仨的著作乃至线下行为就能颠覆所有现行伦理了;更别说法国电影了,如果你研究过“新浪潮”,会发现不管是戈达尔、特吕佛还是布列松,他们都在肆无忌惮地谈性,谈乱伦,谈小偷,谈社会混混、法外之徒等等。就连外国导演想要拍大尺度情色片,也要把背景移到法国(《巴黎最后的探戈》、《戏梦巴黎》就是典型例子)。如此你便不难理解为什么法国人能拍出《解放军占领巴黎》这种东西啦。

▲电影《周末》剧照,1967(戈达尔在这部电影里用法荒诞、无厘头手法恶搞阐释了所有现行阶级政治)

★题外话:“新浪潮”显然已被主流乃至整个世界认可,连咱央视都在奥运开幕为数不多的解说词里提到了它,如此为何就没人质疑它的不伦与激进了?显然“权威”还是有用的!

回到《天使艾米丽》,这部电影也不例外,看过电影你会发现艾米丽的母亲是被巴黎圣母院上一个跳楼的游客砸死的;她追求的男友是个情色用品售卖点的店员;她在看电视时会把新闻里的女王、经典电影里的女主角没大没小地想象替换成自己的脸……所有这一切如果抱着传统严肃、神圣、敬重的意识形态,那也就没有这部电影了。

当然我们这里不是站在现实层面论其好坏,只是想告诉大家,喜欢也好,反感也罢,这便是法国特色了:一群怪人、底层人、边缘人、失败者加上他们那些反常的行为,便能构成一部浪漫、热情的法国地标级电影。《天使艾米丽》正是这样一部电影,比起那些更为激进且个性的法国艺术片,它算绝对的“正能量”了。

但请大家注意,法国主流电影与纯艺术电影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它们是有一个缓冲地带的——你不难从《天使艾米丽》的拍摄手法里看到其受前法国艺术电影甚至美式商业电影的影响,其中的致敬戏份也不在少数,况且电影也不乏那些创意的电影语言。在此不展开讨论。

我们再回到主标题——为什么说看懂她只看懂了半个法国,另一半呢?

显然我们不能指望一部乐观正能量的地标电影能把整个法国涵盖进去,那些阴暗的、负面的、消极的、不堪入目的、悲剧的东西也该涵盖进去,比如它们的多种族矛盾,比如他们的移民问题,再比如他们标新立异下的自由乃至大革命遗留下的“乌合之众”,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复杂、丰富、有缺陷、趋向真实裸露的法国。

0 阅读:0

星期六文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