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国内市场还是美国市场?国内电子企业陷入两难

予锐谈趣事 2025-04-14 04:46:46

咱们来说一下,全球关税市场和经贸市场的两个比较重要的新闻。

第一,美国特朗普总统又对关税政策进行了修改。我感觉,就是他们还没折腾全世界,先把自己的海关折腾死了,这种朝令夕改、两天一变,不知道美国的海关人员最近过得怎么样,估计在熟悉规则等领域,把自己也给忙透了。特朗普说,对全球电子产品,笔记本电脑、路由器、智能手机这些东西,进行关税的设置。这些东西出口到美国的关税,将不是美国通常所加的关税,也就是说,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路由器智能手机等等,将不再是125%的关税。

特朗普还发布了一个新闻,要对美国的技术类产品进行界定。如果你拿出详细的生产清单、供应链清单,证明你产品当中有大于等于20%的采用了美国技术,那么可以豁免美国的这部分关税。比如说,你产品30%采用了美国的技术,那么这30%将采取关税豁免,另外70%没有采用美国技术,那么会对这部分征收125%的关税。

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是两难,就是你要美国市场,就不能要中国市场,你要中国市场,就不能要美国市场。比方说联想的电脑,小米的手机,如果你想扩大美国市场占有率,那么你就得尽量多的采用美国的设备和零部件,就可以在美国那边赦免关税。但是中国这边,采取了国产替代的策略,对美国这部分产品征收关税。要美国市场就不能要中国市场,要中国市场就不能要美国市场。

而且这跟英伟达的算力阉割还不一样,比如说英伟达的4090,在中国推出了4090D;5090显卡,在中国特供了一个5090D。它为什么能够特供?阉割算力即可,它把其中的AI人工智能计算等关键技术指标降低,然后就可以出口到中国市场了,整体架构没有什么区别,不是为中国产品另外设计了一个产品,而是对原来的产品进行性能阉割。

而出口美国的产品,比如小米,无法推出一个在中美两国产品都适用的产品,因为它考验的是你技术来源,不是你算力的多少,并不是说你在中国推出一个版本,到美国增加一下它的性能,或删减一下它的性能,就能够出口到美国,你得在中美两国分别设计不同的架构,这样就太麻烦了。所以说,出口企业就会很麻烦,你是要中国本土市场,还是要美国市场的问题?这就是一个非常难以取舍的问题。这是消息一。

消息二,中欧达成了一个比较不错的协议,关于之前争议很多的,中国电动车出口到欧盟的问题,双方达成一个协议,就是以最低价格取代原来的关税系统。之前欧洲一直抨击中国的,所谓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劳工标准问题,在996共识的情况下,中国每一年半就能推出一款车型,欧洲那边工会比较强大,无法进行996的加班,每三年才能推出一款车型。根据中国这个东西的不同,欧洲对中国要加关税。

如今在美国特朗普四处进行全球宣战,扰乱了全球集体的自由贸易秩序的行动之下,中国欧盟达成一项协议,什么意思?就是用最低价格来取代之前的关税系统,不再是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23%或多少的关税,而是设定一个最基础的价格,不能低于多少价格。无论你的成本低到多少,比方说你的成本实际上只有5万欧元,那么你的销售成本也不能低于7万或8万欧元,以最低成本为计价,取代关税系统,显示了中欧之间在汽车贸易关税问题上策略的灵活性、态度的灵活性。所以说,国际政治都是博弈出来的。

前一段时间,欧洲给中国加关税的时候,国内一片哗然,说什么欧洲跟美国一丘之貉,所谓帝国主义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种过时言论。我们看,这些策略,都是每个国家根据不同的特点,根据每个国家不同的情况,制定出来的,在特朗普向全球加征关税这么多的情况之下,中国欧洲在努力推进双方的经贸合作过程。

那么希望新能源电动汽车,可以成为未来中欧5G、6G、机器人产品、光伏产品、葡萄酒产品等等的一个定价标签,就以后所有的东西都不加关税,都制定一个最低的销售价格,根据每年的物价波动,根据经济情况,有所不同,实行弹性的最低销售价格策略,来取代原来的关税策略,从而让中欧的贸易既体现公平,又体现自由。

中国强调自由贸易政策,我的成本低,那我就可以体现出一定的优势;欧洲现在强调公平贸易,我不能996加班,所以我必须给你设定一个下限。这样的话,双方都可以满足彼此不同的需求,既有利于缓和中国的对外贸易,解决中国国内的内卷问题,你现在的出口企业,就别再内卷了,你再卷,价格最低也就那么多,假如最低销售价格是8万欧元的话,你拼命降到5万,还3万欧元,其实差别不那么大,不如想方设法去提高员工的福利水平,而不是在价格上进行内卷。

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

0 阅读:28

予锐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