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华早报》4月8日报道,蒙古国议会批准了与中国共同建设跨境铁路的协议。与此同时,中方此前接受了普京出席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邀请。在此背景下,中蒙跨境铁路项目的推进格外引人关注。
中蒙跨境铁路项目筹备已久。早在2004年,双方就开启了关于第二条跨境铁路——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的讨论。自2008年起,正式谈判启动,历经长达17年、多达60多轮的艰难磋商,如今终于迎来关键进展。
蒙古国(资料图)
这条铁路从我国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出发,穿过甘其毛都口岸,接入蒙古国嘎舒苏海图口岸,抵达蒙古国南戈壁省,全长19.5公里。它一旦建成,将成为中蒙之间的第二条跨境铁路。在此之前,1956年建成的扎门乌德至二连浩特铁路,早已成为中蒙贸易的重要通道,还接入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亚欧大陆桥的关键部分,二连浩特也借此成为中欧班列“中通道”唯一进出境口岸。
从地缘经济角度看,蒙古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对周边国家的依赖程度很高。作为夹在中俄之间的内陆国家,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煤炭、铜、黄金等储量可观,却因没有出海口,资源出口困难重重。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庞大、工业体系完备,对矿产资源需求持续增长。加强与中国合作,通过铁路将资源运往中国市场,是蒙古国打破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以煤炭出口为例,去年蒙古出口总额中,对华出口占比超90%,煤炭是绝对主力。新铁路建成后,煤炭出口规模有望突破一亿吨,有力带动蒙古国经济增长。
蒙古国(资料图)
长期以来,蒙古国在外交上推行“第三邻国”战略,试图减少对中俄的依赖,尤其想加强与美国的联系。然而,现实却给了蒙古国教训。美国与蒙古国贸易体量有限,且美国近期挥舞“关税大棒”,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蒙古国也未能幸免。虽然美国对蒙古国加征10%的关税,直接影响看似不大,但中美关税博弈升级,间接影响了蒙古国。
蒙古国经济规模小,GDP仅两百多亿美元,经济抗风险能力弱,且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出口,易受外部环境冲击。在此情况下,蒙古国意识到维系地缘关系的重要性。如今,中国与周边国家联系愈发紧密,中老铁路已通车,中泰高铁有序推进,中吉乌铁路也已启动。若未来泛亚铁路网和新亚欧大陆桥贯通,蒙古国担心错过与中国合作的最佳时机。
中蒙跨境铁路(资料图)
对中国而言,该项目意义重大。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对煤炭等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安全关乎经济稳定与社会发展。蒙古国丰富的煤炭资源,能为中国提供多元化能源供应渠道,降低对单一供应国的依赖。同时,这也是中国构建周边泛区域铁路网络、推动相关倡议在东北亚地区实施的重要举措,能提升中国在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
对俄罗斯来说,中蒙跨境铁路建设同样有益。它为俄罗斯能源出口提供新通道,拓展俄罗斯能源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提高中俄贸易额。并且,该铁路作为中蒙俄三国经济走廊的一部分,建成后能巩固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维护地区局势稳定。此前,在俄罗斯劝说下,蒙古国重启中俄蒙三国合作的天然气管道项目,若相关能源项目落地,对三方都有利。
目前,蒙古国已明确表示,今年将开工建设跨境铁路,工期两年。然而,中方尚未对此事表态。或许是因为该项目曾被蒙古国搁置十多年,中方需要时间重新评估项目价值,也在等待蒙古国展现更多诚意,确保双方在项目建设及后续运营中实现互利共赢,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与长期稳定发展。
中蒙跨境铁路项目历经波折,如今迎来新契机。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其推进符合中蒙两国利益,也将为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