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德惠:建好一座城幸福一城人

吉林城市融媒 2024-01-05 08:50:11

建好一座城,幸福一城人。

一座城市,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幸福感?其实始终体现在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细微之处。

幸福的底色,是民生福祉。

关于一座城市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归结起来,是城市发展成果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体验。

整洁雅致的生活社区、干净放心的农村用水、清澈美丽的河道水畔、幸福洋溢的张张笑脸……近年来,德惠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充实、更全面、更持续”为原则,精准实施“幸福德惠”行动计划,于贴心处落地,于细微处着眼,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如今,一幅幅名叫“幸福”的画卷,在德惠大地上徐徐铺展。

幸福的质感

住房有保障老居民享受新生活

建设完的小区整洁美观。(德惠市委宣传部供图)

高层住宅拔地起,硬化步道、绿化美化规划齐整……走进德惠市正在建设的惠新家园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内楼房疏密有致,小区中央道路宽阔,准备搬入新家的居民们紧张地忙碌着。

“小区规划建设14栋住宅,目前已经在办理交房入住手续了。”德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科相关负责人宫森林介绍,惠新家园小区是德惠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

室内地热管线完成铺装。人民网记者马俊华摄

步入小区内的其中一栋住宅,记者见到,每个房间内都已铺装好地热管线,洗手间也做了简单的防水,不仅如此,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为减少入住居民后续的装修麻烦,我们在施工阶段就对每个房间的天花板以及地面进行了‘找平’,这样不影响地热的导热,也不会影响后续装修吊顶时的安全性。”

正在建设中的棚户区改造工程。人民网记者马俊华摄

细节之处见真心,从2021年起,德惠市采取政府主导、住建局牵头、部门配合的方式,谋划了4个棚户区改造地块、两个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项目总占地32万平方米,投资30亿元,可安置回迁户6000户。

2023年,德惠市共建设24栋棚户区改造安置住宅,可安置2126户居民。“我们不断抢工期、抓进度,加快项目施工进度。在加强棚改资金监管的同时,加快推进‘出棚进楼’工作,让百姓实现从‘忧居’到‘优居’的转变。”德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贾万春说。

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千万万群众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获得感、幸福感。德惠市通过不断加大对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改造力度,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让一批老旧小区焕发“青春活力”。

作为一项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民生项目,德惠市老旧散小区改造不仅改造了外露的“面子”,更做好了惠民的“里子”,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经过改造提升,实现了向“净、亮、绿、畅、美”的蜕变。

和平小区外立面整洁干净。人民网记者马俊华摄

和平小区居民解学海是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后众多受益者的其中一员,谈到改造前后的变化,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的他打开了话匣子。“现在我们的小区非常整洁、干净、漂亮,以前楼房外面电缆、电线特别乱,整改之后安装了线盒,外面没有凌乱的线路了,也更加安全了。”

和平小区绿化全面提升。人民网记者马俊华摄

“生活条件的改变太大了,现在不仅改造了外立面,楼道内也进行了重新粉刷,走进干净洁白的楼道,心情特别好。”和平小区居民刘岩表示,现在小区内绿化、凉亭、停车线都有了,“里面外面”都舒心,感谢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幸福的成色

写好水文章绘就碧水清流画卷

让百姓喝上放心水,让河道清澈澄明,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百姓喝上了“幸福水”;从“黑臭堵”到“绿美畅”,群众看到了“幸福河”。

近年来,德惠市聚焦写好水文章,不断提升农村供水工程建设,高质量推进农村供水保障,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米”;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德惠市实现河长从“有名”向“有实”转变,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迈进。

供水站存水设备。人民网记者马俊华摄

在德惠市布海镇侯家村供水站,看着清澈洁净的自来水,村民胡继德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村里2021年通上了自来水,现在一拧水龙头,水就来了,高兴!”胡继德介绍,在通自来水之前,全村村民吃的都是自己家打的井水,“那时都不敢想还能像城里一样有自来水,现在家家户户通上干净的自来水,都别提多开心了。”

“现在水站存水能力达到30吨,经过消毒净化后通到农户家里,侯家村10个小队490户村民都能吃上安全放心的水。”德惠市农村供水管理中心主任王伟介绍,德惠市从2008年开始建设农村饮水工程,截至2021年,已建成并运行自来水工程385处,296个村全部通了自来水,实现了村级全覆盖。

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工程。人民网记者马俊华摄

在农村饮水运行管理上,德惠市政府成立了德惠市农村供水管理中心,配备了维修养护专业队伍,全面负责维修养护工作。“当前,我市具备供水能力的供水站有141处全部实现24小时供水。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进其余水站24小时供水,让农户能随时喝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王伟说。

水清岸绿景美。人民网记者马俊华摄

河流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守护好一江碧水,就是守护好一座城的根与魂。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德惠市落实三级河长272名、成员单位20个、河道警长90名,建立了相关制度,还探索建立了“四长机制”治河新模式。

河流水环境治理见成效。人民网记者马俊华摄

“2023年,全市272名河长已累计巡河1.44万次,现场解决问题62项;各单位联合检查5次,推动解决问题24项。河长制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力维护了河流生态健康。”河长制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士林介绍,下一步,德惠市将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加强“空中+地面+河流”全面巡查,加强河流数字化监控管理,打造河流水环境立体化监管格局,推动河流保护实现智慧化、现代化;河长巡河治河护河常态化、制度化,全力打造适宜人民生活的幸福河流。

幸福的温度

就业高质量用心守护万家灯火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经济发展。

近年来,德惠市人社局始终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狠抓民生保障工作,持续兜牢民生底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一组数据作答2023年的就业工作答卷: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为中心,截至目前,德惠市已组织“线下+线上”招聘会28场,参会企业64家,提供岗位近万个;全市开发就业岗位7046个,完成计划的139.5%;城镇新增就业3939人,完成计划的102.3%;失业人员再就业1307人,完成计划的186.7%;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607人,完成计划的243%;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05万元,完成计划的20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17万人次,完成计划的101%……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从民生之变、民生之便到民生质变,德惠这座城市从没有人失望。

吉林德翔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种鸡养殖、鸡雏孵化、肉鸡养殖、饲料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从业人数达到870人。2021年,吉林德翔牧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吉林省第三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首批吉林省本科高校耕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公司采取‘抓两头、放中间’的方式,凡是农民能干的,都交给农民来干,带动德惠、九台等6个县市区8900余户种植户、养殖户增收。”吉林德翔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起明说。

不仅如此,吉林德翔牧业有限公司积极参加德惠市人社局组织的现场招聘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农村劳动力到公司上班。“我2021年参加现场招聘会并顺利入职,现在德翔食品加工厂行政办公室担任行政主任。”大学生相旭介绍,在德翔工作幸福感很高,“上下班有班车接送,自己开车公司每个月还给补贴。”

德惠市惠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大型农用机械。人民网记者马俊华摄

围绕“助力乡村振兴”,德惠市人社局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打造人才成长“加速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我们依托德惠市乡村振兴实训基地,积极培养科技运用能力强、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双强型’本地化人才,2023年推荐评定植保无人机飞防农民技师30人、高级技师2人。”德惠市惠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青松介绍,我有信心,在省市人社部门支持下,合作社大力发展“人才+项目+基地”模式,让人才在乡村振兴大舞台绽放光彩。

德惠市惠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服务记录手册。人民网记者马俊华摄

围绕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促就业行动,实施分类针对性培训,结合普通劳动力就业创业需求,重点围绕“育婴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热门专业开展针对性培训;针对高校毕业生开展SYB创业培训。德惠市人社局全年计划培训5000人次,实际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200多期,9300多人次,超额完成培训任务。

在德惠市住邦商场,44岁的刘安琴已成为一名导购员半年多了。“由于年龄偏大,没有专业技能,在求职的过程中,四处碰壁,走了很多弯路。”刘安琴介绍,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参加了由德惠市人社局批准成立的住邦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免费组织的《商品营业员》培训,“培训结业合格后,学校就给我推荐了适合的就业岗位。”

刘安琴说:“现在收入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家庭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我感觉特别开心。感谢住邦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也希望学校能组织更多种类的培训,使广大求职者,都有一技之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从广厦万千到阡陌桑田,从城市更新到河畅水清,从环境宜居到就业保障,德惠市坚持以群众满意作为标尺,让幸福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写好民生答卷,擦亮幸福底色,德惠城市品质的提升足迹见证着人民群众在城市发展中收获的幸福。关于未来,德惠市还会更多愿景:坚持从人民群众感受最真切最细微之处解决问题,尽最大努力回应群众所急所盼,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0 阅读:2

吉林城市融媒

简介:吉林城市融媒体官方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