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言及此、泪欲沾襟——富察氏皇后与他早夭的长子永琏

伯虎奉天靖难 2024-09-08 15:20:56

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皇四子弘历的嫡福晋富察氏诞育了一名男婴,这是弘历的第二个儿子(弘历庶长子名永璜,雍正六年出生),也是他的嫡长子。

当雍正帝得知自己得到嫡长孙(弘历已被雍正帝秘立为皇太子,他的嫡子自然就是雍正帝心目中的嫡长孙了)后,同样欣喜不已,除了已有的对弘历夫妻的各项奖励照看制度之外,雍正帝还亲自为嫡孙取名为‘永琏’。

‘永琏’这个不同寻常的名字,隐含了雍正帝对孙子的美好期盼和希望——将来长大成人后,永琏能顺利地继承大清的宗庙社稷,让皇家世系得以顺利传承、连绵不绝【伯虎42首发】。

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晋封两位成年皇子为亲王——皇四子弘历为和硕宝亲王,皇五子弘昼为和硕和亲王;同时,弘历的嫡妻富察氏按制进位为宝亲王福晋。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雍正帝在京师西郊圆明园中一边处理政务一边避暑时突发疾病,到二十三这天,雍正帝病势急转直下、迅速转危;趁着自己还算清醒,雍正帝立即命随驾的果亲王允礼回京负责皇宫的关防,并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取出传位鐍匣,再传召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火速赶往圆明园侍候在皇父驾前。

在弥留之际,雍正帝任命了顾命大臣——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果亲王允礼、保和殿大学士鄂尔泰、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领侍卫内大臣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让他们(在自己驾崩后)辅佐新君登基、继承宗庙社稷。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子时,在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以及诸王大臣寸步不离的陪伴下,雍正帝驾崩于圆明园。此后,和硕果亲王允礼当着在场众人的面,开启了雍正帝亲笔书写的传位密诏,宣读了其中的内容——皇四子、和硕宝亲王弘历为皇太子,即刻入承大统、即皇帝位!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初三,宝亲王弘历在皇宫太和殿正式继位,以明年为乾隆元年,即清高宗乾隆帝。

乾隆帝登基后,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尊生母、熹贵妃钮钴禄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崇庆皇太后’;同月,乾隆帝以‘奉崇庆皇太后懿旨’为名,立嫡妻富察氏为中宫皇后;因此时还在雍正帝丧期之内,所以富察氏的皇后正式册封典仪没有立即举行,得等到三年后雍正帝的丧期结束时,再行册封礼才算完成仪制。

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初二,乾隆帝按皇父雍正帝所创的“秘密建储”制度,结合中原诸王朝“嫡长子承继”制,将皇后富察氏所生的嫡长子永琏秘立为储君皇太子,并将其名封入了传位鐍匣、高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

如果后面的事情一切正常的话,富察氏皇后的儿子永琏就将如同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他的的皇父乾隆帝(宝亲王弘历)一样,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凭借着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所安放鐍匣内的传位诏书,成为乾隆帝驾崩之后的新一任大清皇帝。

而乾隆帝本人,在秘立永琏为‘储君’之后,也陶醉于可以由自己开创清朝的“嫡子传承”制度(从清太宗皇太极开始,太宗、世祖、圣祖、世宗等各代清朝皇帝,都不是以嫡子身份继承大统的)的欣喜心情中,得意非凡。

乾隆三年(1738年)九月,乾隆帝到京师北郊去进行传统的射猎、行围活动;为了锻炼自己秘密选定的继承人、以使其快速成长起来,因此乾隆帝便让儿子永琏也随自己一起前往北郊、观摩这次行猎活动。

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么一次普普通通的‘郊外观猎’,却让永琏因此感染了风寒之疾,且病情在很短时间内就迅速恶化;焦急万分的乾隆帝与富察氏皇后急令太医院全力施救也无力回天。

仅仅只过了一个月,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年仅九岁的永琏不幸因病夭折,没能成为其父、祖所期待的‘承继社稷宗庙、使皇家世系连绵不绝之君’;祈祝之心在人,考命之数在天,天命注定了统嗣不在永琏其身。【伯虎42首发】

嫡长子永琏的不幸夭折,对乾隆帝与富察氏皇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和肉体双重打击;而亲自选定的嗣君继承人就这么年幼夭亡,使得年轻的乾隆帝哀恸不已、身心皆伤。

在极度悲痛心情之下,一向以勤政自诩、也确实是这么严格要求自己的的乾隆帝连续五天都没有上朝处理政务,可见他内心所受打击之大。而富察氏皇后失去了儿子的哀恸心情,亦不在丈夫之下。

为了不影响国政的处理和治国方略的施行,乾隆帝还是忍住失去嫡长子(及秘立继承人)的悲伤,强打精神照常恢复了照常的上朝。

可他心中放不下已经去世了的嫡长子永琏,于是在上朝之时特地命人到乾清宫去取下正大光明匾后的传位鐍匣,向在场的诸王公大臣们公开展示了自己当年密立永琏为“皇太子”时亲笔所写的传位谕旨,随即下诏宣布对永琏身后之事的安排:

“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其后世令讳其名‘琏’字”。

乾隆帝这是向诸臣工及天下万民公开宣布——皇次子永琏是按照先皇(雍正帝)所创立的“秘密建储”制度,在乾隆元年就已经‘秘密建储’、确立了储君名份的皇太子;他是王朝的储君、江山社稷日后的第一继承人,身份贵重,不是其他普通皇子可以相比的。

而乾隆帝还在谕旨中规定——永琏名字中的“琏”字,从此以后需要避讳,禁止民间使用;这是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除了皇帝本人的名字按制度避讳外,唯一的‘非帝名讳’而需要避讳的例子。

确立了永琏的‘储君’名份后,乾隆帝再下诏追封早夭的嫡长子为“端慧皇太子”,让他正大光明的(在身后)享有了皇太子的称号,并以皇太子的礼仪标准为永琏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仪式,乾隆帝本人还亲临典仪的现场撷芳殿,为早逝的嫡长子奠酒致祭。

随后,乾隆帝命大学士讷亲、户部尚书海望及钦天监属官到皇陵(即东陵)一带为永琏相度身后的园寝地址;而经过多地的相看后,讷亲等人最终确定了皇陵区内黄花山之南的朱华山为端慧皇太子园寝地址,在详细绘图标注后,敬呈给乾隆帝御览审定。

在详细的审核观看了朱华山园寝的绘图之后,乾隆帝认为朱华山“来龙秀丽、穴情明确、土色纯黄”,确定其地为永琏的园寝所在。之后,钦天监又奉旨仔细挑选了吉日,在永琏去世五年后的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初二正式破土动工,在朱华山修造‘端慧皇太子园寝’。经过一年多的赶工建造后,‘端慧皇太子园寝’于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正式竣工,整个建造工程耗费白银十六万八千余两,黄金三百七十余两。

早在乾隆八年(1743年)十二月十一,园寝的大殿(因为只是皇太子园寝而不是帝陵,所以正殿不能称为‘祾恩殿’,只能叫做大殿)还未完全建成,但钦天监已经算好了这一天就是‘端慧皇太子’下葬的吉日,所以梓宫暂厝了五年之久的端慧皇太子永琏的金棺如期葬人了园寝地宫之内;永琏也成为了这座清朝唯一皇太子陵的(第一个)主人。

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帝在当年前往东、西陵进行例行春祭的时候路过了朱华山,远远地眺望到了端慧皇太子的园寝;乾隆帝睹物思人,心中很是想念早夭的嫡长子,想要去端慧皇太子园寝祭拜一番。

但因为礼法和身份上的原因,乾隆帝不能亲自前去祭拜儿子(按儒家礼法规定,父母不能亲临去世的儿女墓地祭拜,君主也不能亲临去世的臣子墓地祭拜,乾隆帝和永琏将‘父子、君臣’两者都占了,所以乾隆帝就更不能去亲自拜祭儿子永琏了),无奈之下,乾隆帝只能在远处望一望爱子的园寝,再遥酹一杯酒,以示悼念爱子之意。

此后,乾隆帝专门做了一首《朱华山酹酒》的诗,以此来寄托自己内心对嫡长子的哀思——

兆叶维熊意举男,髫龄书史即深耽。坟前省识吾怀悼,地下应知汝抱惭。觉后梦因原是幻,悲深痛定更难堪。从今拟废苍舒诔,古佛无生叩宝龛。

在此后的数十年里,端慧皇太子园寝内又举行了多次的安葬仪式,乾隆帝六个早夭的皇子,及早夭的皇五女皆安葬于此,在地下陪伴他们的二哥永琏。【伯虎42首发】

‘端慧皇太子’永琏去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乾隆四年(1739年),富察氏皇后娘家辈分最高、身份最尊贵的在世男性长辈——前任保和殿大学士、太保马齐(此时富察氏皇后的父亲李荣保早已去世,而李荣保的长兄马斯喀、三兄马武也早就去世了,所以皇后的二伯父马齐就是皇后娘家长辈中身份最尊贵的男性了)因年老体衰而患了病,且病势十分沉重,即将不治。

乾隆帝得知后,立即让皇弟和亲王弘昼、皇长子永璜代替自己夫妇前去看视。当马齐医治无效、病危之际,乾隆帝亲携富察氏皇后、皇长子等皇室成员亲往马齐的府上探望‘伯父’(以富察氏皇后论),以示对这位老臣的关怀之意。

当年五月,八十八岁的马齐因病在家中去世,乾隆帝赐银五千两以治其丧,并追赠马齐为太傅,赠谥号为‘文穆’,加赐祭葬。马齐第十二子富兴承袭了马齐的世爵‘二等伯’,加授散秩大臣。

虽然乾隆帝与富察氏皇后的嫡长子永琏不幸夭折了,但逝者已去、生者的生活还得继续下去,而且富察氏皇后当年还没有三十岁,完全有希望再次为乾隆帝诞下嫡子;这个愿望也是乾隆帝与富察氏皇后共同的心愿。富察氏皇后也在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称职的中宫皇后,再诞嫡子以继承宗庙社稷。

在这之后,富察氏皇后继续精心服侍乾隆帝的起居生活、管理皇帝的膳食,又衷心孝敬婆母崇庆皇太后、时刻问安侍奉;此外富察氏皇后严格遵守宫中规范、带头节约勤勉以为诸妃嫔榜样,为乾隆帝分忧解劳,休戚与共、同甘共辛。

乾隆初年,天下旱情严重,而乾隆帝在国事中最关心的就是各地的降雨情况,无日不以降雨雨为念;富察氏皇后见乾隆帝因旱灾而心急如焚,于是在后宫中整日祈雨,希望能缓解乾隆帝的心里焦虑。

后来,乾隆帝在回忆早逝的皇后时,曾深切地说:

“十三年来,朕无日不以雨暘繋念,先皇后实同此欣戚也;今晨观德殿奠酒,若常此时遇雨,应解愁而相慰,兹岂可复得耶?兴言及此,泪欲沾襟。”

富察氏皇后的故事,下一篇文章继续讲述。

1 阅读: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