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2》为什么失去了“神光”?

星河洒满原野 2025-02-07 13:53:22

封神第二部口碑崩塌,观众失望透顶,这事儿闹得挺大,连导演乌尔善都被观众当面质问了,说什么口碑两极分化,其实哪有什么两极啊,网上一片骂声,好评都找不着几个,跟第一部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姬发这角色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前一秒还是西岐的领袖呢,下一秒就成了个傻小子,救了敌方主帅邓婵玉不说,还主动要求让人家把自己绑了送给纣王,这脑子是进水了吗就算是为了展现他的善良天真,这也太过了吧,完全不符合一个经历过战争的诸侯该有的样子。他哥哥都被纣王做成肉饼了,他还天真地以为自己投降就能保全西岐,这逻辑也太奇怪了。而且他那光膀子的造型,本来在第一部里还挺吸引人的,到这儿怎么就不香了呢可能是因为观众都被他的行为给气糊涂了,哪还有心思欣赏他的身材啊。

姬发这角色的塑造真是让人无语,完全背离了原著中的设定,也不符合常理。一个肩负重任的领袖,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不仅仅是角色塑造的问题,更是整个剧本逻辑的崩塌。观众期待看到的是一个成长中的领袖,而不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傻小子。这种角色设定的巨大落差,直接影响了整部电影的可信度。

说到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情节,那场篝火晚会可真是绝了。敌军都压境了,西岐城里却在开派对,美酒欢笑,载歌载舞,这是要闹哪样啊导演是想展示西岐人民的幸福感可这时机选得也太不对了吧。拍得那么长,还用了各种镜头特写,搞得观众还以为会有什么大事发生呢,结果就是跳了个舞。连敌方的邓婵玉都被这氛围感染了,开始享受起来,这剧情发展也太魔幻了。

这场篝火晚会的设计,完全打破了电影应有的紧张氛围。在如此危急的时刻,西岐城内却一片祥和,这种反差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观众感到困惑和不适。导演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展现西岐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却忽视了战争背景下的紧迫感。这种不合时宜的欢乐场景,严重影响了整个故事的连贯性和可信度。

再说说那个魔家四将,简直是把人给气笑了。原著里他们可是骁勇善战的猛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法宝,战斗力爆表。结果到了电影里,成了四个傻大个儿,动作笨拙不说,脑子好像也不太好使的样子。穿个山口都能挤在一起过不去,被网罩住了也只会面面相觑,这哪里是神话里的将领啊,简直就是低智儿童。导演想搞点幽默效果,可这也太过了吧,把反派角色塑造成这样,观众笑不出来不说,还觉得挺尴尬的。

魔家四将的形象崩塌,不仅仅是对原著的不尊重,更是对整个故事架构的破坏。反派角色的强大与否,直接关系到正面角色的成长和故事的张力。将他们塑造成如此愚蠢的形象,不仅降低了故事的可信度,也大大削弱了整个战争的紧张感。这种为了搞笑效果而牺牲角色设定的做法,最终只会让观众感到失望和困惑。

哪吒这个角色的改编,可以说是伤透了原著党的心。在《封神演义》里,哪吒可是莲花化身,那些摄人魂魄的法器对他根本不起作用。可在电影里,他不仅被摄魂镜照得从天上掉下来,连他的混天绫都挡不住镜子的光。这不就等于把哪吒最核心的特质给抹掉了吗就好比把孙悟空变成了普通人一样,这还怎么让人入戏啊

哪吒角色设定的改变,不仅是对原著的背离,更是对中国传统神话体系的一种破坏。哪吒作为莲花化身的设定,不仅是他个人特质的体现,更是整个神话世界观的一部分。改变这一点,就等于打破了整个神话世界的平衡。这种改编不仅让原著粉丝感到失望,也让不熟悉原著的观众对整个故事的合理性产生怀疑。

杨戬在原著里可是厉害角色,有七十二变的本领,元功护体,基本上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存在。可在电影里,这位神通广大的主角却成了个辛苦的消防员。闻太师的摄魂镜一照,杨戬就忙得团团转,四处救人,一次就救一两个,忙活半天也没啥大效果。这哪里还有半点原著里那个神通广大的杨戬的影子啊把这么重要的角色弱化成这样,真是让人看得直摇头。

杨戬角色的弱化,不仅是对原著的不尊重,更是对整个故事结构的破坏。作为主要正面角色之一,杨戬的强大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战局的走向。将他塑造成一个忙于救火的配角,不仅降低了角色的魅力,也大大削弱了正邪对抗的戏剧性。这种改编方式,最终只会让整个故事失去应有的张力和深度。

说到让人费解的剧情,那个法阵的设计也是够奇怪的。这么重要的法阵,居然连个守卫都没有就让姬发和邓婵玉在那儿你侬我侬,唱完歌才慢悢悢地消散这设计也太随意了吧。就算是为了制造点浪漫氛围,也不能这么不讲逻辑啊。这种明显的剧情漏洞,真是让人看得直皱眉头。

法阵核心无人把守这一设定,不仅是剧情逻辑的巨大漏洞,更是对整个战争场景真实性的严重破坏。在如此关键的位置,竟然没有任何防守措施,这完全不符合任何军事常识。这种为了制造戏剧效果而忽视基本逻辑的做法,最终只会让观众对整个故事的可信度产生怀疑。这不仅是细节上的疏忽,更是整体创作态度的问题。

说来也怪,这部电影里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反而是邓婵玉这个角色。原著里她其实是个挺模糊的形象,但在电影里却变得鲜活立体起来了。那个骑着高头大马,昂首走在浮桥上的少年女将,真是英姿飒爽,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那段模仿《诗经》风格的歌词,配上她勇敢天真又带点茫然的表情,还真有点儿打动人心的感觉。可惜啊,就这么一个塑造得不错的角色,到最后也是草草收场,真是可惜了。

邓婵玉角色的成功塑造,可以说是整部电影中为数不多的亮点。这个角色不仅展现了女性将领的英勇形象,也通过她的内心挣扎和成长,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人性化色彩。然而,这个角色的结局处理得过于仓促,没有给予足够的情感铺垫和戏剧张力,这不仅是对角色的不尊重,也是对整个故事潜力的浪费。

回头看看,《封神第一部》的成功反而成了第二部的负担。第一部出乎意料的好,让观众对第二部的期待值一下子就上去了。大家都以为会有新的惊喜,结果却是大失所望。这种落差感,让观众的失望更加强烈。可能导演和制作团队也被第一部的成功冲昏了头脑,觉得只要保持原来的路子就行,结果却忽视了观众期待的变化。这种自满情绪,最终导致了第二部的失败。

第一部的成功确实为第二部带来了巨大压力。观众的期待值被抬高,这本应成为创作团队的动力,促使他们在第二部中做出更多创新和突破。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他们似乎陷入了一种固有思维,认为只要延续第一部的风格就能获得成功。这种思维方式忽视了观众期待的变化,也忽视了故事本身应有的发展。结果就是,第二部不仅没有超越第一部,反而在多个方面出现了倒退。

0 阅读:177
评论列表
  • 2025-02-10 20:16

    封神作为系列电影,第一部奠定了系列的基调,虽然名字叫封神,但是内核和故事逻辑跟封神演义基本没有关系。所以第二部剧情崩坏是必然。

星河洒满原野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