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魅力究竟有多大,能让刘邦如此痴迷?

格叽格叽 2025-02-20 10:19:31

在战国时期的历史舞台上,“战国四公子”——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以及魏国的信陵君,都凭借着出众的影响力与别具一格的人格魅力,成为了那个时代闪耀的政治巨星。但在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却单单对信陵君有着特殊的情感,这当中到底蕴含着何种缘由呢?

刘邦年轻那会,特别崇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可惜那会儿信陵君已经不在人世了,刘邦没机会直接去当他的门客。不过刘邦没因为这个就不追守信陵君的精神了,他出去到处走走,花了不少时间去跟着信陵君的门客张耳。就因为这样,刘邦受信陵君的影响可深了,所以也就能明白他为啥那么崇敬信陵君了。

信陵君的个人品德那是相当完美,几乎找不出啥毛病,在当时的名声那是相当高。相比之下,战国四公子里的另外三位就有比较明显的不足之处了。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联合他国对齐国发起攻击,致使五国对齐国征伐,让齐国遭受重创;赵国的平原君赵胜,贪图虚名且见识短浅,主动接纳韩国的上党郡,从而引发秦赵之间的战争,直接促使了长平之战的爆发;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搅进楚王后宫的事务中,扰乱后宫秩序,最终因这事儿丢掉性命。和这三位相比,信陵君着实要优秀不少。

信陵君乃魏昭王的儿子,由于不是嫡长子,在魏昭王离世后,他的哥哥登上王位,而他被封到了信陵,因此就叫信陵君。信陵君降世的时候,秦国已然完成商鞅变法,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魏国在战国初期曾有过短暂的称霸时期,可到了信陵君的太爷爷魏惠王那时候,在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后,魏国大伤元气,从此就衰落下去了。特别是秦国崛起并向东扩张后,魏国最先受到秦国的攻击,在秦国不停地打击下,魏国的情况越来越糟糕。

在信陵君生活的那个时代,魏国的情况是这样的。他父亲离世、兄长即位后,信陵君虽说没当上王,但得到了不少封地,这让他有了经济支撑,能够大量招揽门客。在战国中后期,贵族阶层中养门客的风气很流行,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

在战国之前,贵族大肆养士是会惹麻烦的事儿。在春秋时期,诸侯对兄弟或者亲戚大规模养士是很忌讳的,那时主要是贵族政治,国内的官职大多是由诸侯的同族人来担任,用不着去招揽别的国家的士人,因此也就不存在养士的情况。

然而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致使选官制度有所改变,外来的读书人也能够进入朝廷为官。为了让国家变得强盛,各国都着重任用这些读书人,开始极力招揽有才干的人。最初,养士是各个国家君主的举动,魏国的第一代国君魏文侯是最早大规模养士的君主。

在战国初期,下边的贵族要是大规模地养士,那还是挺犯忌讳的事儿。可到了战国中期,封君制度开始施行了,那些没继承王位的公子有了好多封地跟财富,也就有了养士的经济条件。这时候要是国君不让养士,就容易使得财富流到外边去,人才也跑了,国家的力量也就被削弱了。

所以呢,在战国的中后期,贵族招揽门客的风气特别流行。各个国家的国君心里虽然有些犯嘀咕,可也没啥办法。这养士的风气流行起来以后,各国的公子都使劲儿地招揽门客,为啥呢?因为他们明白,有了好多门客就能合规地提高自己在政治上的影响力,这可是很值当的事儿。

在信陵君所处的那个时代,各国的公子们在养士这件事上互相较劲,门客的数量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公子的政治影响力大小。信陵君招揽了大量的门客,这必然使得他那当魏王的哥哥心生疑虑。这其实很好理解,要是后世的皇帝登基后,自己的弟弟被封王,还在京城养了三千门客,稍微有点脑子的皇帝都会对这个兄弟加以防备,当时的情况也是如此。魏王虽说没有过多地责备,但有几件小事让他对信陵君的怀疑上升到了极点。

曾有一回,赵国的大批军队往南进发,魏国得知这一情况后,魏王忧心忡忡,很是害怕赵国要和魏国展开大规模战争。这时信陵君宽慰魏王,说赵国不过是出去打猎罢了。过了一阵子,探子回来报告,证明信陵君说的是对的。这件事使魏王警惕起来,赵国的军事行动,国王都还没拿到确切消息,可信陵君却先知道了,这表明信陵君的情报网比国家的还厉害,也让人不由得怀疑他在别的方面是不是也有这么强的本事。

另外,信陵君的名声那是相当好,对人很和气,跟门徒相处的时候没什么派头,喜欢帮助别人,为人也很正派。在魏国,特别是在民间,他的影响力比魏王还大呢。

就因为这样一种特别的关系,信陵君在魏国的朝廷里一直没办法实现自己的志向,也没干成啥大事业。他倒是有想干一番作为的念头,然而魏王害怕他会对自己的王位构成威胁,所以不敢给他权力。

在公元前260年的时候,秦赵两国展开了闻名的长平之战,赵国那四十万的主力精锐让秦国给消灭了,打那以后,赵国就不行了。长平之战结束后,由于秦国内部有矛盾,而且补给也不够,赵国答应割地后,秦军就撤了。不过等秦军的粮草补给够了的时候,就又打算攻打赵国,还想一下子把赵国给灭了。

在这要紧关头,其他强国肯定不会袖手旁观,都纷纷调兵去援助。对于这些强国来讲,他们想让赵国变弱,可不想赵国覆灭。各国打算出兵帮赵国后,秦国也不会干等着。秦国最担心各国联合起来对付自己,所以派出大量使臣去各国游说,凭借各国间的矛盾来阻拦他们出兵。

在魏国这边,魏王虽说派了兵去救援,可却受到秦国的震慑,而且他还抱着坐观双方争斗的想法。这样一来,魏军到了前线后,按照魏王的部署就原地不动了。其他国家看到魏国是这个样子,也都不想自己单独去冒险,一个个都不再向前行进了。

当下赵国快要亡国了,赵国的平原君去找信陵君,盼着他能劝魏王派兵救援。信陵君心里清楚,坐视赵国和秦国争斗,对魏国好像有好处,可他也晓得,要是赵国被灭了,那魏国就难以独自支撑下去了。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