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冬腊月的哈尔滨,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中,人群和机械正忙碌地穿梭。这里就是著名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一个将冰雪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地方。每年,为了能让这个世界级的冰雪盛宴如期举行,一个神秘的任务便悄然开启——存冰。
存冰,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每年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每年11月搭建开始的时候,松花江上冰的厚度超过60厘米,就可以挑选较完整的冰块进行存储。那么,这些冰块是如何安稳度过四季的呢?
原来,这些存冰被直接堆放在室外空地上,工作人员在地面铺一层隔热布,以阻挡地表热量。同时,还要给冰块盖上厚厚的“被子”,这一方面可避免太阳直射,另一方面可将冰块与外界隔绝,保证外部热量不会传递给存冰。这条厚“被子”由隔热塑胶布、黑色防晒网、岩棉板、草席等保温材料组成,最多可达9层。
存冰需要保温的原因是可防止其融化。热量主要来自于地表和太阳辐射。有了这层“被子”,即使经过炎热的夏天,到冬天取用时仍有70%以上的存冰符合使用标准。需要取用时,工作人员会用机械车辆将一块块存冰从冰垛上取下来,只有厚度、长度、完整度和洁净度符合标准的冰块才能被送往园区用于景观建设。经过一年的放置,这些存冰体积有所减小,但变得更硬、更紧实,是冰雕工匠眼中的好材料。
除了存冰的保温技术外,建筑物的保温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为建筑物保温提供了新选择。比如,一种能够根据外部温度改变自身颜色的建筑材料,当天气炎热时,通过变换颜色帮助建筑物降温;还有气凝胶这种纳米级多孔固态材料,具有超强隔热、超轻和防火等特性,在双层玻璃中涂上这种凝胶可以使建筑物隔热能力提高50%。
尽管气凝胶保温效果好且应用前景广阔,但它也有短板。最大的缺点就是脆,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容易粉化,缺乏服装所需的柔韧性和悬垂性,不太适合直接用在日常纺织品和服装上。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建议理性选购相关产品,不要盲目相信广告宣传。
总之,无论是存冰技术还是建筑物的保温技术,都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和节约能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新材料和技术应用于建筑保温领域,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节能的居住环境。而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关注节能环保问题,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