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语,人神沟通的神秘语言
咒语,被视为具有神秘力量的语言,在道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咒语,道教的法术便失去了其核心。
咒语概说
咒语被视作一种神秘的语言,据信能够与鬼神或自然力量产生感应或施加禁令。最初,咒语直接向自然力量下达命令,要求它们改变状态或功能。随着万物有灵论和巫术的兴起,咒语的使用逐渐集中在巫师身上,并在民间广泛流传。道教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咒语概念,认为咒语是天神所赐,持有者能够驱使鬼神。
咒语通常与运用人体真气“禁制”鬼神或外物的气禁术相结合,这种结合被称为禁咒;有时它与符篆一同使用,被称为符咒。道士在执行咒术时,常常借助某些中介物,例如咒水、咒枣等,这些经过咒术加持的水和枣同样具有咒术的效力。念诵咒语时,要求发音准确无误,通常还会结合掐诀、步罡和存想真神降灵的仪式;例如,在念诵召将咒时,通常需要边念咒边踏步罡,手掐诀,并在心中想象有神将应召而至,降临坛场。
咒语语言和种类
咒语的文本内容通常分为几类:一类是向天神或大神祈求的,主要包含陈述心愿和颂扬威德的词汇;另一类是针对一般神灵的召唤和驱使,通常采用命令式的语句;还有一类是针对鬼蜮的诅咒和责骂,多用斥责和威吓的言辞。在语言形式上,咒语多采用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的韵文结构,其中四言结构最为常见;也有部分咒语采用不规则的无韵文形式,或者夹杂梵文译音,甚至完全由梵文译音构成。咒语的结尾,通常以“急急如律令”作为结束语。
根据是否发出声音,咒语可以分为心咒、微咒和密咒三大类别:心咒指的是在心中默念,不发出任何声音;微咒则是指轻声念诵,声音仅自己能够听到;密咒涉及的是在口中念出,发音时或快速或音调异常,使得旁人即便听到也无法理解其含义。此外,有些人将心咒误认为是密咒,而将那些发音清晰可辨的咒语称为声咒。
咒语的应用
在道教的众多仪式中,咒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设立坛场时会念诵净坛咒和镇坛咒;在登坛之前,道士会念卫灵咒;绘制符箓时则有书符咒;步罡踏斗时伴随着步罡咒;诵读经文前要念开经玄蕴咒。召将咒的数量与道书中记载的天将神吏一样繁多,用于驱鬼、镇魔、捉妖等场合,每种场合都有其特定的咒语。此外,咒语也深入到道士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