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为什么会成为落魄官三代?

浩潜评历史 2023-04-10 00:04:04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陕西西安人,又被称为“小杜”。一说起杜牧,大家可能会奇怪,他为什么会叫做小杜呢?

要知道,杜牧才华横溢。他和诗圣“大杜”杜甫比起来也不差多少,又因为杜甫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而杜牧是晚唐时期的诗人,他们俩人时代不同。后人为了区别他们两个,才会给他冠上“小杜”的称号。

要说杜牧这人啊,他可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哟,他的爷爷杜佑,三朝宰相,受尽荣宠,父亲也是在朝命官,他们这个家族可以说是官宦世家。在这样的家庭下,杜牧少时的生活简直是不缺钱的小公子,风光得很。

可是,咱们的题目是:落魄官三代小杜。那么他为什么会被称为落魄的小杜呢?

杜牧的童年生活刚开始是快乐无忧的,但自从爷爷、父亲去世后,他的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慢慢地,他们家只能靠变卖家产来维持度日。杜牧家的日子啊,是越过越落魄。落魄到什么地步呢?

杜牧和小他的4岁的弟弟,落魄到只能吃野菜度日。不过,这样的生活,杜牧并没有忘记用读书来充实自己。但是读书也就只有白天能读,因为晚上没有蜡烛使用。

加上他曾经历过富裕无忧的日子,所以他一直对做官有一种执着的想法。在以后的日子里,杜牧勤奋读书为的就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当杜牧23岁时,这一年底层人民的生活都很不好过。为啥?因为唐敬宗决定大兴土木来修建宫殿,这也加速了腐败之风在朝廷内疯狂蔓延。一时间,受到剥削的百姓们怨声载道。

杜牧为了让这种危机及时引起唐皇的注意,他借《阿房宫赋》来进行讽谏,“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意思是说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诗中还写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消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族秦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百姓。而“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意思是讽刺唐敬宗的大兴土木,希望他能看到底层老百姓的负担,不要像秦二世那样亡了国。

杜牧作出《阿房宫赋》是为了劝诫皇帝快快回头,不要劳民伤财了。没想到歪打正着,他因《阿房宫赋》展现出来的才华和勇气,让许多人欣赏。

太学博士吴武陵读后,拍手叫好,把杜牧推荐给当时的进士科考的主考官崔郾。所以当杜牧26岁时,他参加进士考试,一举中第,这其中少不了主考官崔郾的欣赏与支持。

及第的进士还要到吏部参加另一次考试“关试”,录取后才能得到官职,因此杜牧考中进士后立即赴长安准备关试,此时的杜牧十分得意,一想到马上要做官施展人生抱负,走上人生巅峰,乐得睡不着觉。

按理说,杜牧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榜第五名的好成绩,再加上贵人相助,应该青云直上了吧?其实并没有。在他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时,他被迫卷入了牛李党争,这是以牛僧孺为代表的庶族与李德裕代表的世族冲突。

这个事件最早发生时,杜牧才6岁,进士出身的牛僧孺与宰相李吉甫当年的时政意见就已经不同了。后来,李吉普的儿子李德裕和牛僧孺继续对立,争斗了近四十年。双方党争,牵涉到了许多文人士大夫的升迁,最终以牛党苟延残喘、李党离开中央而结束。

而杜牧这个人,为人直率,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得罪了同派系牛党之中的许多人,牛党的领袖也认为杜牧这个人虽然有才能,但是却多嘴多舌,恐怕会对他们不利,于是一有机会就把他外调。这对他以后官职的变迁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当杜牧30岁时,因为他直肠子的性格受到大家排挤,只得去扬州做节度使掌书记。此时的杜牧不知道扬州其实是个好地方。扬州水陆交通方便,贸易发达,商贾云集,是唐代极繁华的商业都市。

当杜牧来到扬州这样一个繁华之都,本打算施展一身抱负,可是一个掌书记的小职位没办法让他大展拳脚,只能郁郁不乐。没办法,不得志的他很快就坠入了“温柔乡”中。你想想,看美女如云、与兄弟对酒当歌总比愁眉苦脸强吧?

在那段看似快活的日子里,他写了不少风流的诗词。其中有两首《赠别》诗都是写给美女张好好的,可见他看起来过的多快活。所以当他离开扬州后,杜牧还时常思念扬州,思念扬州的故人,于是,又写了“二十四桥明月,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以调侃的口吻问候好友:此时此刻,你是否正在二十四桥的那一座桥上教歌女吹箫鼓乐、流连忘返呢?调侃的语气里包含着杜牧对那段空虚日子的唏嘘,看似风流人间,内心却苦的很。

后悔总是来得很快。后来杜牧在黄州当刺史任时,壮志难酬的他对四处调转的工作感到十分沮丧,摸摸心窝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建功立业啊?

想他身为官三代却没有一点工作成就,再回想到十年前在扬州那跟一帮兄弟们喝酒把妹的日子便悔恨交加,懊悔的是自己那时不该沉浸在堕落的生活里,恼恨的是自己一穷二白、在官场上根本没有自己发言的机会,又何谈买房买车走向人生巅峰呢?

杜牧此时内心苦涩不已,写下了“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表达往事不堪回首,到现在还啥都没有的感慨。

38岁的杜牧又被贬池州去做刺史,路过乌江亭,著下“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用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给颓废的自己灌了一碗心灵鸡汤,他可不能像项羽那样自暴自弃,他得奋发向上来实现人生抱负。

同年也发生了一件大事。本是牛李两党势均力敌的争斗,由于唐武宗李炎召李德裕入朝为相,信任有加,天平便倾斜起来。牛党一派多多少少受到打压,与牛党有关联的杜牧也因此受到波及。

这个时候,39岁的杜牧被派出使黄州,他只好郁郁不乐地过去了。当他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又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忍不住便写下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因为杜牧本人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最后他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

这次杜牧也不打算给自己喝鸡汤了,他直接借史事吐出心中抑郁不平之气,“我这么才华横溢的人,你们不重用我知道会损失几个亿吗?”

后来池州刺史李方玄地任职期满,杜牧接受上级指示,前去接任李方玄的职位,由黄州刺史改任为池州刺史。一日,杜牧骑着马儿去池州城西散心。

散心的原因很简单啊,当他看到别人家于清明这天都在上坟扫墓,而他呢?他老家在西安,但只能一人待在江南,没法子回家扫墓。他心里充满了凄凉与伤感,在这样的情景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这首小诗,描绘了他当日在雨中问路场景。小牧童的热情指引,他道谢不已;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也在杜牧心头唤起了丝丝暖意!他想到:算了,算了,一个人伤感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我还是去杏花村躲雨喝酒去。

浑浑噩噩的日子又过了4年,43岁的杜牧在这一年是坐过山车般的刺激啊。这一年,风水轮流转,牛党得势了。要知道杜牧是牛党一派的,眼看被李党压制的官员纷纷升职重用,杜牧不觉心生暗喜,开始盘算自己回京的行期。

片刻之后,他便跌入冰谷之中;等待他的不是西归回朝,而是去刺睦这个鬼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曾多次给李德裕提军事建议帮助他平定叛乱,令牛党成员心生嫌隙,两党相争,杜牧居然胳膊往外拐。很显然,杜牧被自己人针对了。

就这样,杜牧再一次被迫赴任刺睦。由于路途山高密林,驿路不便,杜牧只得选择水路。

在这次旅途中,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看到达官贵人们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写出了“商女不知亡国,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他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表达了他对国势日趋衰败的担忧。

俗话说得好,皇上不急太监急,杜牧的警醒谁都不当回事。杜牧空有一腔爱国之心却被人泼了冷水,才华也施展不开,只得将他的辛酸写进他的诗里。

好不容易熬到了48岁,杜牧成功升职成中书舍人,该去长安报道登记了。按理说,在天子脚下他可以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了吧?可惜的是,并没有。

因为这一年,杜牧就已经身缠百病,虚弱不堪了。于是杜牧决定编订文集,给后人留点东西,证明他在晚唐历史的长河中存在过。这部文集就是著名的《樊川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含杜牧作品四百五十多篇,诗歌一百七十八首。 所以,后世又称杜牧为:“杜樊川”。

到了第二年,杜牧生了病后身体是越发不好,最后也没能抵抗住死神的镰刀,年仅49岁的他病重逝世。那年冬末,晚唐诗星,就此陨落了一颗。这位落魄的官三代小杜,将他一生的坎坷和壮志难酬写进了诗中,句句经典成传唱!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