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到两周,始终等不到中方电话的特朗普终于认怂,取消芯片、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对等关税”,中方反制已显现成效,曾经被特朗普宣布暂缓关税政策的75国却目瞪口呆,因为他们已经成了美国的新目标。
从孤立中国到决定服软,特朗普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面对特朗普的“变脸政策”,即将成为新目标的75国又该如何应对?
服软的特朗普
2025年4月10日中午12点01分,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的84%报复性关税正式生效,这场被特朗普称为“终极经济对决”的贸易战,在美方连续三天上调关税至145%的操作下,彻底撕碎了中美经济“斗而不破”的假象。
美国政府的冒险举动,中国坚持自身策略,其他国家面临进退两难,共同形成一盘复杂的国际大棋,各方都在权衡利弊,试图努力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位置。
可以说特朗普上台后,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频繁使用关税,试图改变全球贸易规则,虽然美国过去也常用关税,但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更强硬,尤其是对中国发起的关税战。
这场关税战的深层原因是,美国想阻止中国发展壮大,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而特朗普认为这是一场“胆小鬼游戏”,他相信中国会率先让步,但他明显低估了中国的实力和决心。
结果已经不言而喻,他对中国依赖美国市场的程度判断有误,没能准确认识到中国在战略上的决心和稳定性,同时没有预见到关税战会严重损害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
因此在中方反制不断加码后,他不得不在社交媒体上连发7条动态安抚民众,这种情绪化的表达与三年前形成鲜明对比——2018年贸易战初期,特朗普曾得意宣称“关税让美国再次伟大”,如今却需要连夜安抚国内民众。
然而中国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不接电话、不谈条件、不惧威胁。
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4月9日清晨,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看似轻松的动态:“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终于要解决那些不公平的贸易问题了。”不到三小时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从104%提升至125%。
于此同时,白宫宣称对75个未实施报复的国家暂停加税90天,却唯独将中国排除在外,为的就是让中国遭到孤立,想要用这样的方法给中国造成压力,逼迫中方收回那些反制措施。
然而,面对特朗普政府的不断施压,中国表现得很冷静,没有乱了阵脚,采取“以战止战”的策略,决心维护自身利益。
对于美国增加的关税,中国也采取了对等的反制措施,就像精准还击一样,同时,中国努力稳定国内市场,保证经济能够平稳运行。
反观美国,国内经济濒临崩溃,普通民众的日子不太好过,养殖户的饲料价格上涨,导致鸡蛋价格飞涨;农产品因为关税没有利益,农民只能看着他们烂在地里;金融市场一片萧条,各大指数每天以万亿美元的单位蒸发;大量美债惨遭抛售,美元霸权地位难以稳固。
同时,一些电子产品也开始缺货,想买都买不到,华尔街、科技公司和零售商都表达了不满,因为他们都很清楚,来自中国的商品对美国市场来说非常重要,很难找到替代品。
特朗普原先的计划没能实现,他想用关税战迫使中国让步,结果发现中国比预想的更能承受压力,反而是美国整个国家系统都难以为继,为此,特朗普不得不再次调整战略。
进退两难的战略调整
最直接的,当然是免除一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尤其是一些对美国科技公司非常重要的电子产品,比如芯片、电脑、手机等等,名义上是对全球性的,但实际上这些产品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
当下能对电子产品取消“对等关税”,保不齐之后就会其他商品做出同样举动,毕竟只要美国一天没有恢复到关税战之前的样貌,特朗普的总统地位都不足以保持稳定。
眼看从中国身上无法获取更多的利益,特朗普聪明的脑袋瓜又开始飞速旋转,这时他想到了之前暂缓关税的75个国家,果然,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当时给出暂缓“对等关税”的决策,美国还要求这些国家和自己达成协议,如果这些国家无法完成与美国达成的协议,那么特朗普就会恢复此前的关税政策,这种赤裸裸的威胁让一些国家十分为难。
毕竟如果答应美国的要求,可能会被美国占便宜,如果不答应,则可能被高关税挡在门外,欧盟曾提出取消对美国工业品关税,希望以此缓和贸易关系。
但美国并未接受这一提议,而是希望欧盟大量购买美国的能源产品,从这就能看出,即使是关系亲密的盟友,在利益至上的特朗普面前,也难以避免受到美国政府的压力。
然而经济从来不是一场单纯的数字游戏,除非特朗普具备改变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很明显他并没有这种能力,这种极端手段不但不能拯救美国的制造业,恐怕到头来不过是虚幻泡影罢了。
当下这些国家还没有被逼急,如果真的到了穷途末路,免不了要联合起来对抗美国的关税大棒,虽然很难,但并不是没有机会,而中国已经为他们开拓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至于他们能否看清,就看他们自己的选择了。
结语
当美国农民抱怨连连时,特朗普却在对外推销自己的股票,短短一天就获利4.15亿美元,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美国人民的痛苦之上,整个白宫似乎都被浓厚的铜臭气息笼罩。这难免让人质疑,他的政策究竟是“美国优先”,还是“特朗普优先”?
与美国相比,中国从来不将贸易战当成是简单的生意纠纷,比的就是谁更有耐力,更能沉住气,看得更长远,笑到最后,中国一直坚持自己的节奏,稳扎稳打,伺机而动,目前来看,已经稳稳占据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