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研究团队发现新物种!南方菜市场随处可见,还常被端上餐桌

万象硬核 2025-04-01 11:33:43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在我国南方,尤其是云南等地的菜市场里,一种外表金黄、肉质富有弹性的菌类广受欢迎,常常出现在菜市场的摊位上。

很多地方的人们都喜欢用这种菌子炖鸡或者煮粥,还有喜欢凉拌直接吃的。

但是2024年12月的时候,云南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相关研究团队的一项发现,让人们这种菌子有了全新的认识——它竟然是个没有被记录过的新物种!

它就是中华金耳。

—【·菜市场里随处可见的新物种·】—

金耳属于耳包革科、耳包革属真菌,当然,金耳有好几种。

中华金耳其整体呈现出金黄色,色泽鲜亮,在一众菌类中显得格外耀眼。

它的形态多样,通常呈脑状或瓣裂状,表面有着许多不规则的褶皱和凸起。

中华金耳的质地十分特殊,肉质富有弹性,用手轻轻触摸,可以感受到其柔软且富有韧性,不同于一些质地脆弱易折断的菌类。

从大小来看,成熟的中华金耳个体差异较大,小的可能只有乒乓球大小,而大的则能达到成年人拳头甚至更大,直径可达数厘米至十几厘米不等。

中华金耳主要生长在一些特定的树木上,多与高山栎等树种相伴而生。

在海拔方面,常出现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凉爽湿润,空气清新,有着丰富的植被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中华金耳属于一种共生真菌,它与某些特定的真菌形成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对于金耳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长过程中,中华金耳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通常需要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才比较合适。

同时,它对光照也有一定需求,但不能接受强烈的直射光,更喜欢散射光的环境,这样的光照条件有利于其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子实体的形成。

中华金耳在美食领域有着极高的地位,其口感丰富多样,不同的烹饪方式能展现出不同的风味。

制作成金耳刺身时,金耳的弹性和爽脆口感得以充分体现,入口先是感受到其清凉的质感,随后是淡淡的菌香在口中散开,独特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金耳炖土鸡是一道经典的菜肴,金耳吸收了土鸡的醇厚汤汁,自身变得软糯鲜香,同时又为鸡汤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鲜美和丰富的口感层次。

从营养角度来看,中华金耳富含蛋白质、多糖、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值得经常尝尝的好东西。

但就是这样已经陪伴了南方的人们很长一段时间的物种,竟然还从没有被好好分门别类过。

这又是什么情况呢

——【·未被发觉的新物种·】——

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加拿大银耳研究专家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臧穆研究员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种,命名为黄白银耳。

但是当时的科研技术和认知水平都还有时代局限性,所以就没能对这些菌子进行系统的分类定种。

金耳有好几种,但是从外观上看长相相似,所以人们一直以为见到的金耳都是同一种,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判定一个物种是不是新物种不能光看它的外表长相如何,也应该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来衡量。

于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开始利用生命条形码技术,这样方便对一些物种进行精准鉴定。

这一技术如同为物种建立了独特的“条形码”,通过对特定基因片段的分析,能够准确地确定物种的身份,解决了以往仅依靠形态特征分类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

于是在大量地研究了国内外一些标本之后,团队对40年前采集的黄白银耳的模式标本开展了DNA测序。

经过复杂而细致的数据分析,令人惊讶的结果出现了:黄白银耳确实应该隶属于金耳属中,也就是说,曾经的“黄白银耳”应该改称为“黄白金耳”。

不仅如此,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团队还发现并且区分了中华金耳、疣凸金耳和梗金耳3个新物种。

其中,咱们上面提到的中华金耳就是菜市场上常见的食用菌,也就是南方伙伴们口中经常提到的“金耳”。

那么新物种的记载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性的意义呢?

首先新物种的记载能够填补某种生物在进化树上策空白,还能指导生产生活。

比如在新物种确立之前,人们可能对它的作用和生物学特性了解有限,其人工栽培面临着诸多困难,产量较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能够逐渐掌握了其生长规律和栽培技术要点,想要实现这种生物的量产也会比较方便。

再加上人们对它的组成以及含有的某种物质研究也会比较明了,之前也曾经有人将某种新物种当成了已知中药的情况,进行区分之后就不会再发生了。

而且新物种还可能能为人们提供不一样的研究价值和独特的经济价值,除了一些常规的用途之外,还能开发出其他价值。

参考:

教育信息速报《昆明植物所研究团队发现餐桌上的金耳是新物种》2024-12-13

昆明日报《昆明植物所研究团队发现 餐桌上的金耳是新物种》2024-12-13

0 阅读:0

万象硬核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