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失算了!美国超市中国货遭疯抢,中方反制第一枪效果出奇

小阿蔓的梦游记 2025-04-10 18:14:55

谁能想到?本想通过加征关税来削弱中国商品的竞争力,结果反而让中国商品在美国卖爆了?

家电、食品、日用品都被抢购一空,成了美国消费者手中最有“性价比”的选择。

中方出手反制更是出奇制胜。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充分的诠释了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关税大棒下的恐慌蔓延

4月5日,特朗普政府宣布自4月5日起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其中某些商品的税率甚至高达25%。

这个消息像是投下一颗重磅炸弹,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我国率先出手,一套涵盖关税、产业和资源管控的“组合拳”强势回击。

全面加征34%关税,美股应声暴跌。

中国同步对钐、镝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击美国高科技和军工软肋。

将斯凯迪奥公司等11家涉台军售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冻结其在华资产并限制高管入境。

让美国自乱阵脚。

关税政策是为了“保护美国制造”,减少中国商品的进口。

但这一政策的初衷并未考虑到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经济学家们立刻发出警告,表示普通美国家庭每年可能因此损失高达3800美元。

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尽管特朗普一再强调保护美国工人和制造业,但现实是这场贸易战的炮火会把更多普通民众卷进其中。

亿万富翁马克·库班的言论迅速引发了广泛讨论。

他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大众“囤货”,不仅是电视、冰箱、汽车,甚至连日常用品如牙膏、洗衣粉都成为了囤积的目标。

你甚至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各种“如何囤货”的攻略,许多美国人开始在家中为即将到来的物价上涨做准备。

这非是普通人的杞人忧天。

随着关税政策的推出,民众的消费预期急剧变化,大家的焦虑情绪也被推向了顶峰。

有人开始担心未来的物价会涨到无法承受的地步,超市和大卖场的货物越来越紧张,商品几乎一夜之间被抢购一空。

美国人的抢货图鉴

在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大城市,超市的情况简直像是一场“末日囤货”的狂潮。

货架上的日用品被抢得一干二净,尤其是那些来自中国的商品,成为了抢购的重点目标。

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为了抢到一台海信电视,跑遍了三家大商场才终于抢到、

这不仅仅是个别人的“疯狂”,几乎成了大多数美国消费者的共同经历。

平时很少有人关注的中国产方便面、厨房用品、洗衣粉,甚至一些常见的文具用品,也成为了购物车中的必备“囤货清单”。

这些商品虽然在平时并不特别受宠,但随着关税政策的出台它们成为了消费者的抢手货。

而更为戏剧化的还出现在汽车市场。

美国人赶在25%的汽车关税生效前,拼命购买即将涨价的车型。

3月的美国汽车销量暴增11.2%,许多人选择加速购车,甚至不惜排长队等候。

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关税政策对消费市场的冲击,也凸显了普通消费者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的焦虑情绪。

美股连续暴跌超过5%,许多投资者和普通民众的财富缩水严重。

大学生们更是担忧毕业后可能面临的失业问题,这一切让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末日的气氛。

谁在自食恶果?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是为了保护美国制造业。

但事实证明,它不仅没有达成预期的效果,反而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一些日常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30%。而这些额外的费用,最终都落到了普通消费者的身上。

而对于企业来说,形势更为严峻。

以美国的大型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和福特为例,关税增加了他们的生产成本。面对百亿美元的关税成本,

通用和福特或许不得不在未来降低产品质量,甚至降低员工工资。

更糟糕的是,许多中小企业也因为关税的加码,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经济学家警告,随着关税政策的深入实施,美国的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失业率也有可能大幅上升。

全球化的供应链让美国经济在某些领域变得“无法自给自足”。

尽管美国已是全球最强的经济体,但他们90%的日用品仍然依赖中国。

疫情后的供应链中断,让这一依赖关系更加明显。

许多企业和商家早已意识到,中国制造在美国市场中的重要性。

面对这一局面,特朗普政府可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贸易战没有赢家

中美贸易战的教训并未从美国的政策制定者身上消失。

2018年,贸易战已经让美国农业和零售业蒙受了巨大损失。

这一次,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对等关税”很可能重蹈覆辙,再次伤及美国民众。

如果其他国家进行报复,美国家庭的年损失可能高达5400美元。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曾公开警告,关税政策可能导致滞胀现象,拖累美国的经济增长。

对美国普通消费者来说,不仅仅是关税的直接影响,更有商品涨价、经济不稳定带来的恐慌。

普通民众的声音也传递出了深深的无奈。

很多消费者表示,如果现在不趁着价格还低赶紧购买,等到价格上涨之后他们根本买不起了。

这种无力感,正是贸易战带来的最直接反应。

从短期来看,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并未能解决其产业依赖问题。

很多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都对中国制造表示了无可替代的认同。

消费者的选择,用他们的钱包“投票”,中国制造的价值愈加显现。

对于中国而言,这反而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

从代工到智造,中国的制造业正在迅速向高端制造转型。

不仅体现在产品质量的提升上,也包括技术研发的突破。

中国企业如海信、华为、大疆等,已经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而是拥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品牌。

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正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以此分散贸易风险,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

这是对美国贸易战的一种反制,也是对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一种启示。

这场因关税而引发的贸易战,不仅仅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它影响的是全球经济的走向,也改变了普通消费者的生活。

我们看到了一场荒诞的“自食恶果”的局面,而全球化合作的呼声也变得愈加迫。

文/编辑:千寻小百科

极目新闻:2025-04-06《特朗普关税引发美国上下愤怒情绪,多地已举行抗议活动》

京报网:2025-04-06《美媒刊文:特朗普关税措施对大小企业而言都是一场“噩梦”》

新民周刊:2025-04-05《美国人超市疯抢中国货,美亿万富翁也号召粉丝开始囤货……》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