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就业的压力还将持续下去。
工作,是当下人们的收入;而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则是他们未来无法工作之后的寄托。
这句话,放在当下的就业市场,可能再应景不过。
2023年,我国的毕业生就业率为55.7%;2024年,某招聘平台开出的报告也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55.5%。
对今天毕业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就业压力巨大的时代。
理论上,毕业生年轻人应该是最好就业的一个群体;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年轻肯干;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年轻人足够便宜好用。
但市场,显然已经无法为他们提供过去那般充足的工作。
就业难另一含义背后,其实是企业难。
根据上海财政局的信息,2022年上半年,国内共有46万家公司倒闭,共有310万左右的个体工商户注销。
与此同时,截至2024年9月4日,我国处于失信状态的被执行人数量为841万人,在2020年初时,失信被执行人还仅有570万,四年时间里时间增长了68%。
这些数字都客观上说明了就业市场的严峻性。
民营企业,为我国贡献了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曾经它们是社会经济活力的象征;但现在随着它们的部分离场,直接让大量就业岗位消失。
但难的还不仅仅是高校毕业生。
目前我国的灵活就业群体已经高达数亿人,他们没有固定、稳定的工作,靠包括但不限于自媒体、送外卖等新职业选择,但由于工作不稳定,大部分的新兴职业都不提供社会保障。
最近美团和京东两家企业宣布给旗下数百万全职骑手购买社保,尽管出发点很好,但落在谁将为社保买单的实际问题上,依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以外卖骑手为例,仅仅是美团一家平台,外卖骑手的数量就从2019年的399万人增至2023年的745万人,除此之外,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还有8400万人,这其中就包括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等。
当然,还有今年马上毕业的1222万毕业生。
一年比一年更多的毕业生,往往也意味着一年比一年形势更严峻的就业季。
保就业,压力不可谓不大。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一个最突出的现象就是学历贬值带来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多的名牌大学生做餐饮服务员、摆地摊、送外卖。
全职儿女热词火热的背后,也难以掩盖就业难的事实。
为了数据好看,一些高校甚至充分利用“灵活就业”。
一些毕业生毕业后没有工作,辅导员便要求学生开通抖音账号,然后在毕业去向上写“灵活就业”,只需一个账号,一个人就瞬间有了工作。
但这仍然难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
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厂也在积极扩招。
今年腾讯高管表示将开出7000个实习岗位,这个数字也被称为历年最高。但在这次直播中,一共有超过3万人观众在线观看。
为了积攒实习经历,毕业后丝滑入职,许多毕业生已经开始在招聘平台上疯狂投简历,但收到的邀约仍然寥寥无几。
就业难的背后,事实上还是更多企业收缩人力规模的结果。
和十年前相比,越来越多的企业更保守了,在人员扩张上,不仅比同期更低,甚至薪资也开始走低。
当民营企业的前景不再,不稳定因素开始叠加,考公也开始变得更香了。
2024年,国内报考公务员人数再创新高,首次突破300万人,但最终招录职位仅有3.96万个,平均约77人竞争一个岗位。
市场的竞争白热化,已经让一批人率先感受到了压力。
企业不扩张,不投资,新增就业岗位也不会太多。
去年,不管是外资还是民营企业投资,均出现了史诗级下滑,这也导致企业招人需求不高,反过来对应一年比一年毕业更多的大学生,供需倒挂,也让就业市场出现了学历贬值、收入下滑的现象。
以一线城市为例,北京写字楼空置率从去年第四季度的17.9%上升到了21%,当写字楼都开始空荡荡的时候,作为求职者,又能去哪里就业?
在国贸中心、华贸中心、嘉里中心等地标建筑所在地,这里的空置率已经从2019年的10%上升至去年底的16%左右。
与此同时,租金也从疫情前的每平方米每月365元降至目前的每月每平方米不到300元。
而在国际公司影响力更大的上海,这里有22.1%的办公空间都处于空置状态。
根据业内人士的预测,到今年年底,一线城市的空置率可能达到25.2%,二线城市的空置率可能达到34.8%,在租户主导的市场环境下,国内十大主要城市的平均租金还可能下降6%。
企业更少了,1222万的大学毕业生,还能够指望谁来提供工作呢?
只能是门槛更低、更需要人力需求的外卖、网约车等灵活就业。
随着消费的持续疲软,新增投资的下滑,都导致市面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数增长乏力,最终带给今天年轻人史无前例的就业压力。
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确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
但在问题之外,我们仍然需要回答,谁来给他们提供工作。只有明白了这一问题,我们才应该明白需要扶持什么、帮助什么、以及扩大什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