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外2个角度看孩子的抑郁

拂尘记 2024-11-20 20:56:17

这是东霞思维拂尘记的第977 篇原创文章,字数1836,阅读大概需要3分钟

01.给孩子戴“小蜜蜂”的老师辞职了

11月5号,一个老师发布视频,她上课时给太吵闹的孩子戴上“小蜜蜂”,课堂秩序马上变好了。

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但随着视频的热传,老师的做法却引起诸多质疑。

17日,这位老师迫于各方压力,选择离职。

一声叹息。

评论中有句话很扎心,以前严师出高徒,现在严师被开除。

跟机构老师聊天,她说类似的事也发生过:

有一天,也是上课的时候太吵闹,老师不能打不能骂,实在没办法,态度凶了些,用脚踢了孩子坐的凳子,结果下课孩子一说,家长马上来找老师“谈话”了。

我一直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很多抑郁,除了学习压力之外,更多的是家庭、社会的问题。

事实上,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可家长们只想把孩子保护得好一些、更好一些。

孩子一生下来,五六个人在旁边照顾,百依百顺,要什么有什么。

但到了学校、社会,哪有这么好的事呢,不可能所有人都以孩子为中心,也不可能都顺着孩子的意。

但他从小没有被拒绝、被打压的经历,没有挑战困难的机会,也没有努力了还没有结果的经验,他会觉得,怎么理想跟现实差距那么大?

这种负面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他受不了了,就有两种可能,一种,向外攻击,欺负比他弱小的,千万群体事件;另一种,向内攻击,就抑郁了。

还有一种说法,从佛或道的层面来看,一个人的一生,他要受的苦和享的福,是相对确定的。

但现在的父母,都把孩子保护在他们的羽翼下,他们希望孩子不要吃一点点苦,孩子吃好的,父母吃一般的;孩子穿好的,父母穿普通的;他们尽己所能,满足孩子物质上的一切要求。

然后一言不合,投诉、攻击老师,制造了一条又一条的“戒律”,希望能把“温室”建造得足够大。

可孩子终究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温室”里,总有一天,他们要走出温室,接受外面的酷暑、严寒、狂风、暴雨……

退一万步来说,这个孩子真的能一直在父母的“温室”里,不受一点点打击,那也是他一生的悲哀。

那么,孩子小时候,享了足够多的福,那苦什么时候吃呢,将来。

到那个时候,即使孩子要加倍地吃那些苦,父母也已经没有能力了,力不从心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苦,与其晚吃,不如早吃。

早吃,还可以有父母的保护,还可以有更大的试错成本,毕竟年轻就是资本。

多让他们尝到苦的滋味,被拒绝、被打压、体验失去、体会尽力了还没有好的结果、明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他吃过大苦,以后遇到小苦,就能不足为道、游刃有余了。

02.父母以为的爱

曾经看到一个视频,2个5、6岁小孩打架,眼看自己孩子占下风,年轻的爸爸过去,一脚踹开了另一个孩子。

这种暴力,对于2个孩子来说,都是伤害。

可父母以为,这就是爱孩子。

还有的父母“躺平”了,不卷孩子学习了,对孩子说,上学,学得进就学,学不进就好好吃饭,把饭钱吃回来,我们是交了钱的。

他们在孩子心里灌输的是什么观念?他们去学校的价值,就是把饭钱吃回来?

他们现在可以不吃学习的苦,以后呢,工作的苦、赚钱的苦、情感的苦、失去的苦,父母都能代替孩子去体验吗?

学习,不仅仅是学知识,还有方法、思维、体验努力过后的成就感,或是努力过后,依旧失败的挫败感,体验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应对问题的能力,学会解决人际关系、矛盾的能力……

人,终究是群居动物,总归要在人群中生活,要学会社会的交往规则,要懂得人情世故,要明白这个世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要知道很多事是不称自己心的……

可现在的孩子,在他们进入社会之前,父母、学校保护得太好了,不能骂、不能打、不能歧视、不能另眼相看……

(图片由AI生成)

前几天期中考试,有个女孩子,英语考试时,由于听力最后一题没来得及写,后面的题,选择乱填,填空全部空着,考了个不及格。

老师知道她的水平,就问她,为什么后面不做了?

她干脆地说:不会!

老师又问:是不是那听力的5分没做好,觉得这次考试肯定考不好了,后面就不想写了?

她说是。

我问,这个孩子,是不是在家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

是的。

她就是应对失败的经验太少,她以为,世界都要听她的话, 一旦她无法掌控,那就索性放弃,心态崩了。

学习、考试,除了知识之外,还有让孩子体验、学会面对困难挑战的能力,可又有多少家长老师能重视孩子的这些能力呢?

03.家长到底要给孩子什么

家长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在他们展翅高飞之前,尽量让他们多吃些苦、多些应对挑战的能力,或许孩子的未来会更好。

当然,抑郁症很多原因,比如生理的、基因的、心理的,我只是在看到各种孩子后,以我有限的视角,思考孩子抑郁的问题,与大家共勉。

文|东霞

极简思维创新人

充满好奇心,

探索新领域,

脑中有图心中有数脚下有路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