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茶的时间,从留园到这座寺庙园林

那些与景观的故事 2024-08-08 06:40:45

西园寺在阊门外,与留园相距不过一里多路。

感受过留园的庭院深深,欣赏过冠云峰的奇绝风姿,穿过曲折游廊,从园中出来,沿着日落的方向走去,一盏茶的时间,就到了西园寺。

这座曾经小众的寺庙园林,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初名“归元寺”,明嘉靖年间,归于下塘徐家,徐家将此废地修整了一番——修筑室庐,栽花种树,并以“西园”名之,因园子与徐泰时的东园相对的缘故,东园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留园。

这座名为“西园”的宅园,大多数人认为是徐泰时所建,而魏嘉瓒先生编著的《苏州历代园林录》则说此园“为嘉靖间工部徐溶在元代‘归元寺’废址上所建”,徐溶乃徐泰时之子,历史上关于这人的记载不多,难以找出更多资料佐证建园者是谁,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西园属于徐家,且短暂地做过一段时间私家宅园。

园子建成不久,就被改名为“复古归元寺”,崇祯八年,称“戒幢院”,清咸丰十年,毁于兵燹(xiǎn),至光绪十八年重建,改称“戒幢律寺”,又称“西园戒幢律寺”,这座寺庙园林,在朝代的改换中,身世坎坷,命途曲折,幸运的是,它没有在历史的碾压下,灰飞烟灭,而是被一代一代保存了下来。

苏州这座园林城市中,连香火缭绕的寺宇也在吴门风雅的潜移默化下,生长出园林的气质。阊门外的西园寺——虽为寺宇,又有园林之幽邃旷绝,虽称园林,又有寺宇之庄严禅静。

临河而筑的西园寺,无疑是一座寺庙园林。

西园寺东部为寺宇,有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堂等建筑,黄墙黛瓦,林立禅门,气势非凡。

钟鼓楼左右对称分布,晨钟暮鼓,肃穆庄严。

天王殿位于钟鼓楼与大雄宝殿之间,供奉四大天王。

大雄宝殿兴建于清光绪年间,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悬以铁马,随风震响,声传数里。

观音殿内供奉三尊观音菩萨坐像,妙相祥和,眉目慈悲。

罗汉堂创建于明末,后毁于战火,又于光绪年间重建,内陈列五百泥塑金身罗汉,形态各异,惟妙惟肖,为我国四大罗汉堂之一。

西园寺西部为花园,园中聚水为池,池子就叫做“放生池”,充满悲悯意味。放生池九曲三弯,绕园一周,流经罗汉堂,最后再汇入大殿前的香积池,水流时曲时直,时隐时现,迤逦涵碧,锦鳞游泳,盘活整个寺园。

微雨天气,从殿堂后经过,庭院中石榴几树,垂着枝条,密叶叠翠,榴实累累。

穿行于草木小径间,过了洞门,绕到西花园,因为下雨的缘故,园中少人来,一派幽静。

西花园香樟成林,冠盖亭亭,横斜逸出的枝丫上,停息着一只只白羽或是灰羽的鸽子,它们咕咕呢喃的时候,就像在念经。

那些繁茂的枝叶,倒映于池中,将水面染成葱郁的幽绿色,像碧玉,像软绸。池水平静,无江海怒涛,只是在雨水的戏笔下,画出一圈一圈涟漪。鱼儿游弋,鸽子翔集,天机活泼的意趣不言自出。

近水的香樟,意态最古,枝叶披散,荫蔽大半个园池,树下设石桌石凳,以供游人休憩,夏秋之间,坐树影里喝茶,听鸽子念经,可消浮生半日之闲。

微波粼粼的清池,可作湖来看待,水中筑“湖心亭”,亭子为六角重檐砖木结构,檐角挑起,轻盈灵动,体量精巧,与不算泓阔的园池甚是般配。亭子东西两边接九曲桥,可通两岸。亭上悬有匾额,题写“月照潭心”,每至月夜,风清月朗,水波不兴,最能体现出“月照潭心”的清趣。亭周设吴王靠,雨天倚栏而坐,听雨看雨,雨水淅淅沥沥,细如苏州绣娘手中的绣花针,绣出一片清凉景致。

在亭中闲坐,至雨水式微,打伞度过曲桥,走在嵌了各式漏花窗的粉墙边,犹如走在一页泛黄的古卷里。

池子东南,砌黄石假山,黄石质坚,不入斧凿,用于叠山,质朴拙古,得顽夯之妙。山石高高下下,洞壑幽暗曲折,有蹬道可攀登。

石山上筑六角小亭,名为“云栖亭”,登高俯瞰,西花园亭台幽旷,水木明瑟,佳景尽收目底。

从假山下来,趋前可抵四面厅,厅堂轩敞澄丽,内悬“苏台春满”匾额,楹联上“地拓三弓,然几晴窗明,柳眼花须齐掩映;塘开一鉴,看鸢飞鱼跃,天光云影共徘徊”,写尽此地佳妙。

厅外露台临水,栽种紫藤,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岁高龄,春天藤花满架,璎珞簇簇,紫玉缤纷,隔水望去,花光一片紫云堆,美不胜收。夏日,微风吹过,藤阴郁郁,叶随风而动,洒下几许清凉。

站在葱茏的紫藤架下,忽然开始想念春天。

0 阅读:3

那些与景观的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