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长津湖:那个开小差的战士,为何又回到了战场?

历史人戈未央 2024-03-24 13:51:25

《铁血长津湖》系列的第45故事!

1951年的春节过后,历经了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9兵团各军,奉命开始了军事训练和思想动员,准备参加即将开始的第五战役。

这时,志愿军27军《胜利报》编辑孙佑杰发现了一篇基层部队的来稿,说一名开小差回老家的战士归队了。

自从胶东抗大毕业后,孙佑杰不知宣传过多少个战斗英雄,可报道开小差这种丢人的事还是第一次,但一名普通的战士回老家又被自己的母亲劝回了你死我活的战场,这本身就蕴含了一般事件所不及的新闻与教育价值。

孙佑杰找到了社长曲中一:“社长,开小差又回来的稿子能不能编,可不可以见报?”

曲中一边看着稿件边问:“你的意见呢?”

孙佑杰说:“我看可以。”

看完了来稿的曲中一,交待孙佑杰说,这篇稿子不同寻常,让他下连队去仔细地采访,回来好好编写一下。

作为27军《胜利报》的社长,曲中一知道长津湖战役结束后,仅27军有四千多名失散人员归队,所以编写好这篇稿子,既有对基层部队的引导意义,同时也表明了部队对这些人员的正确态度。

得到明确指示的孙佑杰,立即以下基层体验生活的名义,来到了开小差战士——小胶东所在的连队,白天和战士们一起训练,夜里也和战士们睡在一起。

孙佑杰

孙佑杰也是胶东人,一来二去便和小胶东熟悉了。

起初,小胶东还有些思想包袱。一天夜里趁着站岗的机会,孙佑杰终于打开了他的心扉。

年仅十七岁的小胶东,参军不到一年便碰上了抗美援朝战争。然而入朝后行军的饥寒交迫,尤其是美机肆无忌惮地轰炸,部队又命令敌机飞得再低也不准打,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倒下,小胶东害怕了。

小胶东心想,与其不知哪一天被炸死,不如趁仗还未打先离开朝鲜。只这一念之差,小胶东借机离开了南进的部队,悄悄地北上回到了国内。凭着一身没有佩带帽徽领章的志愿军服装,小胶东一路辗转,一路编理由,终于在春节之后回到了家乡的县城。可离家乡越近,小胶东的脚步反倒迟缓起来了。

此时的小胶东,已经没了对家乡的亲切感和幸福感,仿佛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在冷眼看待他。他更怕见到熟人问长问短,自己无言对答而露了马脚,于是只好趁夜幕来临爬荒山、走野坡,胆颤心惊地向自己的山村走去。

天黑后的山村格外安静,除了大年挂的灯笼以及零星的狗叫,几乎没有什么人影与动静。

小胶东顺着街道的背阴处,来到了自家的三合院前。再熟悉不过的门楼前,除了一只地瓜内胆的灯笼,还多了一副春联,上联“抗美援朝是英雄”,下联“支援前线当模范”,横楣“光荣人家”。再仔细一看,门楼的一侧,还有一块“军属光荣”的红字匾。

“光荣人家”,“军属光荣”,这些原本光荣与自豪的字眼,却令小胶东心打颤头冒汗,于是想敲门的手又缩了回来,他怕惊动了一墙之隔的临宿。

而门楼前那颗老榆树还在,小胶东像童年时一样,十分轻松地爬树翻墙而入,却也惊动了老榆树杈上做窝的喜鹊。喜鹊的叫声,也惊动了正在做针线活的母亲。

抗美援朝纪念章

小胶东的家是当地有名的模范家庭,父亲过了春节就去烟台运送物资了。望着深夜归来的儿子,母亲惊喜之外赶紧给做起了荷包蛋,接过热气腾腾的荷包蛋,难以下咽的小胶东终于说出了实情。

母亲哭了,说家里从老辈子就没做过见不得人的事。小胶东也哭着跪下了,说自己如果不跑回来,就会死在朝鲜,再也见不到妈了。

母亲反问儿子,开小差离开部队,这是丢人现眼,再者,二天临宿百家问起来,如何解析是好。

小胶东说:“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

母亲道:“藏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可以,能藏一辈子吗?你躲过了临宿百家,能躲过你爹吗?你爹回来,还不打断你的腿啊!”

小胶东长跪不起,央求着母亲:“那怎么办呢?”母亲的心颤抖了犹豫了许久,突然厉声说:“回部队去!没有别的路。”

小胶东惊呆了。已经走投无路的他,再次哭着央求母亲救救自己。

母亲教育儿子说:“你参军时守着全村的人说,到了部队上一定好好地干,保证将立功受奖的喜报捎回家来,可还没到战场就偷偷跑了回来,岂不该打自己的嘴巴?!”

母亲又动情地说:“区里春节前送来的春联和木匾,抗美援朝是英雄说的是你,支援前线当模范说的是我和你爹,光荣人家和军属光荣说的是咱们全家。可你这一跑,这个家什么都没了,连名声也没了。人活一口气啊!”

小胶东依然跪在那里,说:“儿子可以回朝鲜,万一死了,爹妈可怎么办?”

母亲一把搂住小胶东,朝还在熟睡的小儿子努努嘴角,狠下心说:“万一有那么一天,还有你弟弟啊,还有政府不是!”

痛心疾首的小胶东,当即决心悄悄返回朝鲜战场,可却有一个疑虑,怕是部队不相信自己了。

十分有主见的母亲说:“明人不做暗事,要走就光明正大地走!”

第二天一清早,母亲煮了家里所有的鸡蛋和留作过十五的一刀肉,带着儿子来到区上如实说明了情况,小胶东拿着区里的证明信上路了。

临别时,母亲将几个鸡蛋和那一刀肉塞给了小胶东,含着泪叮嘱说:“好儿子,别怪妈心狠……你不怕死,上了战场兴许死不了呢!”

听完这像小说一般的故事,唏嘘不已的孙佑杰,十分坦诚地对小胶东说:“人人都会犯错误,但改了就是好同志。”

孙佑杰

小胶东还是顾虑重重,问道:“我犯的错误真的能改吗?”

孙佑杰道:“只从你返回部队的那一刻,你已经开始改正错误了,接下来只需要在战斗中证明你自己了。”

连夜赶写出了一篇新的稿件后,已经是第二天的拂晓了。孙佑杰找到连里的通信员,赶紧将稿件送到了社长曲中一的手中。正当孙佑杰一觉睡到黄昏时,蜡刻的《胜利报》已经发到了全军的各个连队。

训练归来的小胶东听文化教员读过《胜利报》后,特地找到孙佑杰说:“孙记者,你写得很真实,就是那么回事,你不用化名我也没意见。”

孙佑杰

第五次战役胜利后,小胶东不仅幸运地活了下来,部队还将荣立个人战功的喜报寄到了他的家乡。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回国后的小胶东转业回到了家乡。而多年后的孙佑杰,也依然记得小胶东,并化名“小B”,将他写进了自己的回忆录《鸭绿江告诉你》里。

2020年,长津湖战役70周年之际,有人提及了这名小战士。

孙佑杰说,他已经不记得小胶东的真实姓名了,他也不想去弄清楚。因为在他的心里,小胶东早已不是什么逃兵,而是一名战斗英雄了。

(文字源自本人书稿《铁血长津湖》,媒体转载须经同意,侵权必究。)

┃戈未央:抗战流亡学生子弟,长津湖战役烈士后人,非虚构领域作家;代表作《踏不灭的薪火》,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