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互联网上流传的视频和截图显示,3月25日,中航集团成飞公司研制的歼-36在成都上空展开了第三次飞行测试。歼-36作为中国航空科研人员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旨在满足21世纪的装备需求,彰显了中国空军迈向现代化的坚定步伐。
此次试飞,与3月17日的第二次飞行测试情况相似,歼-36并未有歼-20S双座版伴飞。这一现象表明成飞公司对歼-36的稳定性充满信心,该项目正按部就班、顺利推进。接下来,歼-36还将开展飞行验证工作,获取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数据,为最终定型、批量生产及入列奠定坚实基础。
歼-36自2024年12月26日实现首次飞行后,便在全球引发轰动,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对其性能的解读也是五花八门。
在世界战斗机研发史上,歼-36的发动机配置极为罕见。它搭载了三台航空发动机,其中一台位于机体背部。涉军网站普遍认为,歼-36配备了三台国产涡扇某型发动机,强劲动力使其具备大航程、大作战半径及高载弹量。不过,也有网友和个别媒体猜测,歼-36采用背部进气道,其中一台发动机极有可能是变循环发动机。
变循环发动机能通过改变发动机部件的尺寸、位置和几何形状,调节热力循环参数。在爬升、加速和超音速飞行时,减小涵道比,接近涡喷发动机性能;起飞和亚声速飞行时,增大涵道比,以涡扇发动机状态降低噪音和油耗。但由于变循环发动机涉及复杂的机械设计、控制技术和材料科学等难题,研发难度大,制造成本高。若歼-36机背确有一台变循环发动机,大概率也处于测试验证阶段,距离最终定型和批量生产,或许要到2030年以后。
从第三次飞行测试的视频截图来看,歼-36机背位置的DSI进气道醒目,开口较大,这意味着发动机进气量充足,动力系统强劲。
与当下的第四代和第五代隐形战斗机相比,歼-36最大的特点是机体上没有鸭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是一款“三无”高性能战斗机,也因此被外界认定为第六代战斗机。背部进气道的设计,为机腹内置弹舱提供了更大空间。从网络披露的CG效果图可知,歼-36拥有一个主弹舱和两个副弹舱。副弹舱尺寸大于歼-20的机腹隐蔽舱,可携带“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和“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执行远程制空和截击任务,为其他军机开辟航道,扩大空战战果。主弹舱尺寸据外界称大于B-21“突袭者”轰炸机弹舱,能挂载“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空地”-20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等大型精确制导弹药,赋予歼-36强大的对海/对陆攻击能力。
一旦歼-36成建制大批量装备,必将成为中国空军战略转型的“空中利刃”。战时,凭借卓越的全频谱隐形性能,它可突破现役防空系统拦截,决胜于千里之外。中国航空科研人员定会全力以赴,将歼-36项目进行到底。